“极目云”——“长江融媒”工作平台基础软件项目(一期)
“极目云”——“长江融媒”工作平台基础软件项目(一期)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长江日报社)]
一、单位基本情况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于2003年12月28日,经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整合原长江日报社、武汉晚报社而成。现有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武汉宣传、长江周刊(英文报)等出版物和长江网、九派新闻、大武汉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全媒体矩阵粉丝超5000万。
集团1人获全国新闻工作者最高荣誉“范长江新闻奖”;2人入选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2人获“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称号,1人获评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5人获评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1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荣获2020年“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1人荣获2021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
集团历年获中国新闻奖83件,其中一等奖10件,获奖总数和一等奖件数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媒体中名列第一。相继获全国百强报刊、中国报协“改革开放四十年报业经营管理先进单位”“中国媒体深度融合”30强,长江日报获评“稿源单位移动端综合传播力”30强,位列“全国副省级、省会城市日报十强”第三名。
二、项目背景介绍
2018年8月21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了区县融媒体建设的发展方向。对于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2019年1月15日,中宣部和国家广电总局联合发布了《区县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平台规范要求》,为区县级融媒体中心技术平台规范要求规定了操作指南和建设规范,即:基于省级融媒体技术云平台集群优势,为区县级融媒体中心业务开展提供技术能力和基础资源支持。
当前全国主流媒体经过几年融合转型的探索,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与主导权,必须从产品创新进入到阵地建设阶段。在区县级融媒体中心平台整合建设的问题上,同为副省级城市的广州、深圳、杭州、宁波等地,均采取市、区一体,统一平台,差异发展的方式建设。全国主流媒体舆论阵地建设大多采用省市级机关报承建区县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方式,将报业集团旗下媒体与各区县媒体进行整合,统一采编、统一管理、统一运营,实现市区一体化运作。在宣传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之下,以省市级传媒集团为主体进行建设,无疑是区县融媒体中心技术平台的最佳建设模式
“长江融媒”项目是落实中央、省、市委推进媒体融合、加强阵地建设有关精神和要求的重要举措。是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建设好自己的移动传播平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是根据《中共武汉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实施意见》工作要求,全面推进全市互联网舆论主阵地建设的重要部署。
三、项目建设团队
项目负责人:韩敏
项目成员:陈珉、李钊、甘宇翔、姚莎、郑芳
四、获得荣誉
2021年9月荣获“2020年度全国新闻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
五、创新性
极目云在设计上采用先进的系统构建方法,采用分层架构,前端功能工具化、后端功能服务化。整个系统在总体设计上遵循开放、可扩展、经济、安全的原则,构建互联融通的融媒体平台,从而使整个系统结构合理,技术先进,易于扩展,支撑新技术、新应用、新功能的无缝对接,既能满足当前的业务数据处理要求,又能符合长期发展的需要。运用科学的资源整合方法、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规范的服务,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融媒体内容生产效率。
(一)以“大数据”为核心
依托“国产+开源”相结合的成熟大数据基础技术组件,构建以分布式和并行计算为核心特征的大数据采集、存储、管理、检索、分析挖掘和可视化技术平台,有效利用长江日报传媒集团内外大数据资源,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有利技术支撑。
(二)以“云计算”为支撑
借助虚拟化、分布式、计算管理和云平台等技术,为“长江融媒”工作平台的发展提供了从基础设施(Iaas)、业务支撑(Paas)到应用服务(Saas)三个层面资源整合交互的基础技术支撑,具备资源快速部署和服务获取、进行动态可伸缩扩展及供给、面向海量信息快速有序化处理、可靠性高、容错能力强等特点。
(三)以“智能化”为创新
在“长江融媒”工作平台以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作为应用创新方向,探索人工智能在内容创作、内容传播和用户运营方面的应用场景,融合各类成熟的AI智能、机器学习、知识图谱、深度语言分析等智能化工具,推进内容生产智能化应用。
(四)以“移动化”为先行
“长江融媒”工作平台在建设时,将移动用户、移动终端和跨平台的需求和特性作为重点考虑,打造移动办公协同平台,做到移动先行。
六、目标用户
长江日报采用用户,武汉市15城区融媒体中心采编用户,各委办局融媒体中心采编用户。
七、技术应用
“长江融媒”工作平台充分吸收国内外媒体融合先进成果,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自然语言处理等先进技术,着力推进长江日报传媒集团媒体融合创新,从全市进行综合考虑,结合武汉的地域、文化等特色,进行总体规划设计。既满足自上而下的宣传管理需求,又满足不同城区的媒体发展需求,打造具有武汉发展特色的融媒体平台。
(一)借助资源汇集技术,建设新闻数据资源共享新模式
通过资源汇集技术,将原有分散在各子系统中的新闻资源进行统一迁移汇集,包括新闻宣传中心各媒体渠道的待编稿件、成品稿件、历史稿件、以及互联网稿件等,建设全集团的资源库。资源库汇集的资源可作为采编、数据加工、大数据服务等多种用途,可为媒体转型发展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
(二)借助媒体融合技术,构建一体化新闻创作分发平台
本次项目建设将通过先进的媒体融合技术和经验,将长江日报传媒集团的现有媒体矩阵全面打通,打破平台各站点资源壁垒,让纸媒、网站、移动客户端、微博、微信实现跨渠道融合生产与发布,同时结合先进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及图像识别技术,对新闻稿件提供智能化检校和风险管控,提高新闻生产质量、发布效率和使用效率。
开发移动端新闻采编应用,使记者、编辑可突破物理时空限制,随时随地可进行新闻生产创作。
(三)采用大数据技术辅助,打造智能化的指挥决策调度平台
项目将依托大数据、即时通讯等先进技术,将智慧决策和多端实时指挥联动完美结合,实现对长江日报传媒集团各媒体生产矩阵对各项紧急采访报道任务的快速联动,第一时间抵达新闻现场,提高新闻生产效率。
(四)建设先进开放系统,实现多元渠道平台的融合协作
平台采用开放模式建设,系统提供各类标准接口,可以实现与长江日报传媒集团现有的系统实现无缝对接,同时也考虑了未来新的媒体形态对接,从而保障能够不受平台限制,健康发展。
八、社会效益
(一)提升长江日报传媒集团的传播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武汉长江日报传媒集团是武汉市基层网络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是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依托。通过创新内容生产方式,再造生产流程,丰富表达方式,切实增强群众认同度、信任度、喜爱度,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使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传播到基层群众之中,在基层舆论引导中真正发挥主导性、关键性作用。
(二)确立长江日报传媒集团在媒体融合发展中的领先地位,推动武汉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数字化、媒体化进步
通过“长江融媒”工作平台的建设,实现以技术、应用、模式等三个方面的创新;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建立健全新兴的现代媒体传播体系;带动并影响武汉十五个区级融媒体中心及武汉各政企媒体宣传机构进行媒体化改革,实现传媒产业可持续性的跨越发展,对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九、经济效益
(一)直接经济效益
“长江融媒”工作平台作为武汉市主流舆论阵地的基础性工具系统,很好地为长报集团及全市15城区提供了先进统一的技术装备和互联互通的协作网络。其建设运行和推广应用,不仅推动了传统新闻生产业务与新技术的融合和优化改造,成为武汉市传统媒体产业转型发展和新兴媒体业态增长的催化剂。
2020年初开始,平台各应用模块,陆续在武汉市15城区融媒体中心推广,其中,汉南区、汉阳区、江岸区及洪山区已经投入使用,创造直接经济收益100万元。
随着武汉市各区级融媒体中心逐步建立,预计2022年将有9个区级融媒体中心入驻;同时,集团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及内容生产优势,为辖区内政企宣传机构提供平台及内容服务,预计总体直接经济效益为500万元/年。
(二)间接经济效益
1.集团生产效能的提升
“长江融媒”工作平台成功实现集团资源整合、流程再造,真正开辟了“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元传播”的融合发展局面。云计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供了生产决策、调度指挥、内容采编、内容风控等全方位的助力,极大地提高了集团生产传播效率。
2.节约财政投资
作为武汉市主流舆论阵地“长江融媒”的基础性应用平台,“长江融媒”工作平台可充分发挥其资源集约、数据共享的优势,有效地避免了各区级融媒体中心在计算、存储、网络及软件平台上的重复建设以及在技术运维和行政管理上的费用支出,节省了市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
十、行业示范推广价值
“长江融媒”工作平台建设项目是基于传统传播格局在新媒体方面的改革与扩展,在建设理念、方向上,是对国家《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融为一体、合为一体”、“从相加到相融”的积极响应与遵循。
项目整体设计建设“长报集团+15城区”乃至更多单位共享共用的全市互联网舆论主阵地,做到既满足长江日报传媒集团融媒体生产管理全流程需求,又可扩展到各区及其他部门和单位并满足其融媒体生产需求。形成集报、网、端、新媒体为一体的媒体融合管理平台,整体提升融媒体生产、制作、传播、管理等综合实力,实现最大化的新闻宣传效力,最终形成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此长彼长、融合发展的态势。
“长江融媒”工作平台采用先进架构、先进技术的应用,着眼于媒体融合发展的可持续性,对媒体业务开展思路的梳理、对市场化服务方向的创新着眼于全国的发展需要,是对国家引导媒体转型,打造现代传播体系要求的积极响应,也将成为长江日报传媒集团推动传统媒体向媒体融合改革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是一项崭新的、有突破性意义的工作,是一项值得加速大力推广的优质项目。
新闻技联动态
- BIRTV2023 媒体大模型创新和应用技术交流会 邀请函 2023-07-26
- 【邀请函】中国新闻技联2023 年学术年会 2023-07-20
- 新融合与智安全高峰论坛隆重召开! 2023-04-20
- 首个全国性媒体AIGC研究机构在广西成立 2023-04-14
- 【邀请函】“数字中国”下的媒体新机遇 “王选奖”获奖案例分享会暨媒体融合创新发展研讨会 2023-03-23
- [邀请函]"中国新闻技联"市县融媒体分会2023年学术年会 2023-03-15
- 推动知识资源平台合规健康发展 共促数字版权规范化合理化 2023-03-06
- 成功举办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市县融媒体分会年会暨换届大会 2022-12-23
- 中国新闻技联新闻信息标准化分会 2022年年会成功召开 2022-12-01
- 《机器生产内容自动化分级》团体标准 正式发布实施 2022-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