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形势下广电全媒体生产流程的探讨和实践

  • 优秀论文奖
  • 文章作者: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 2021/12/30-04:43 阅读: loading...
    高飞 孙欣然 (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广播电视台)技术运营中心)

    摘要

    三网融合形势下,广播电视的全媒体生产不是各媒体业务的简单生产组合,而是广播电视各业务板块互补、相互协作的生产过程,也是不同特性、不同传播力和不同影响力的媒体业务板块有机聚合的过程。本文根据三网融合发展形势,从全媒体生产生命周期角度,具体分析了广播电视全媒体生产的技术业务内涵:内容聚合、业务协作、云服务平台、多终端发布和双向互动,以第一财经内容聚合平台和SMG视频云服务平台为例,详细探讨了全媒体生产流程的具体实践,希望为三网融合形势下广播电视全媒体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三网融合;全媒体生产;内容聚合;业务协作;云服务;多终端发布;双向互动;

    1. 引言:三网融合和全媒体 从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可以看出,“三网融合”不是“三网合一”,主要是技术的融合、市场的融合、业务的融合,是指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能够具备同时承载多个业务的功能,实现利用一个网络就能提供视频、语音、数据的多业务功能。随着三网融合的持续推进及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网融合在终端层面引爆革命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多终端媒体的出现,有智能手机(安卓、IOS)、平板电脑iPad、互联网电视等新媒体终端出现,这些新媒体终端分别承载着传统媒体业务和新媒体业务,包括电视、广播、报刊杂志、互联网、移动媒体等,最终使媒体受众处于一个全媒体的环境之中。 “全媒体”是在具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体表现手段基础之上进行不同媒介形态(电视媒体、广播媒体、报纸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之间的融合,产生质变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三网融合)进行传播。全媒体通过提供多种类、多方式、多层次的传播形态,满足受众的细分需求,使受众获得海量化、国际化、个性化及互动、实时、快速的媒体体验。全媒体是信息、通讯及网络技术条件下各种媒介实现深度融合的结果,是媒介形态大变革中出现的崭新的传播形态。广播电视的全媒体生产,不是各媒体业务的简单生产组合,而是广播电视各业务板块互补、相互协作的生产过程,也是不同特性、不同传播力和不同影响力的媒体业务板块有机聚合的过程。在三网融合大背景下,本文从全媒体生产生命周期角度,具体分析了广播电视全媒体生产的技术业务内涵,并以第一财经内容聚合平台和SMG视频云服务平台为例,详细探讨了全媒体生产流程的具体实践,希望为广播电视全媒体化建设提供参考。 2. 三网融合形势下广播电视全媒体发展 三网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朝着多平台、多层次的全媒体方向发展,报刊、广播、网络正在成为其报道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广播电视全媒体逐步发展成为具备文字、图片、音视频、社区、交流平台等一系列媒体表现手段,具有在线直播、点播等观看方式,能为受众提供高质量、高清晰度的视频节目,突出服务功能,为受众交流提供平台,基于广电网、电信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的全媒体电视台。全媒体电视台机构下,电视、广播、报纸、网站新媒体等各个业务板块在内容资源聚合共享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业务协作。利用不同类型媒介的介质差异,生产出个性化的新闻产品,从而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同时,各媒体间的强势联合又会牢牢占据市场,形成强大的竞争力。 三网融合背景下,全媒体的广播电视,应该在原有电视、广播、报刊的传统领域经营上, 搭建并融合网站、移动电视、手机电视、商业用户特殊终端等新媒体经营方式, 实现由单一经营方式向多元经营方式转型。广播电视媒体可以通过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媒体业务经营的融合,进行整合营销,扩大盈利空间,通过多种媒体协同效应而达到规模经济的效果。广播电视媒体是一种以生产和播出电视节目为主体的内容产业,内容是电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全球化、数字化、市场人和媒介产业环境急剧变化的大背景下,广电内容资产的重要性愈发显现。媒资系统中的节目资料也是广电媒体的核心战略资源。相对于新媒体,电视媒体拥有大量历史上积累的内容产品和数量更为丰富的视音频资料。这些资源可以按照全媒体要求,进行二次加工、生产满足多终端发布的不同产品。 在2010年,SMG第一财经通过建设第一财经内容聚合协作平台,实现了第一财经电视、广播、日报、通讯社和网站各业务板块内容聚合、业务协作和多终端发布的功能,该平台通过建立网站、特殊终端(BS和CS)、手机、IPAD等终端实现多媒体发布方式。SMG看看新闻网通过建立视频云服务平台,实现视频云存储、云生产、云分发等功能。SMG视频云服务平台前端提供统一的视频内容聚合库,为所有相关用户提供统一的视频上传管理和视频云存储,完成业务生产并转码后的视频节目再通过CDN网络进行云推送分发至电视、计算机、手机、移动PAD等多用户终端。 3. 广播电视全媒体生产技术业务内涵 笔者认为全媒体生产的生命周期主要分五个阶段:内容聚合、业务协作、云服务、多终端发布、双向互动。这五个阶段也是广播电视全媒体生产的技术业务内涵,具体参见图1。 3.1内容聚合 在内容聚合期,全媒体生产主要实现了多类型素材的多渠道汇聚,视频、音频、图文等素材通过手机客户端、手机短信、PAD、邮件、WEB、即时通讯工具等多个渠道汇聚到全媒体生产系统,汇聚渠道的多元化、海量信息的吞吐能力、跨信源系统的聚合能力是全媒体生产平台必须具备的。 内容聚合的信源主要分四方面:(1)通过多渠道汇聚工具为广播电视工作者提供的信息汇聚平台,记者编辑能随时随地通过各种途径上传信息素材;(2)通过广播电视媒体的内部媒资系统,选取合适的素材内容导入全媒体生产内容聚合平台(3)通过专业外部数据,包括专业机构提供资讯数据以及外部网站数据,这些数据通过专业软件直接抓取入库到进入全媒体生产的内容聚合平台。(4)普通网民也能通过多渠道方式,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上传实时拍摄的现场视频,进入全媒体生产内容聚合平台。全媒体的内容聚合平台系统收集各类素材,包括视频、文字、图片以及广播音频等,通过跨信源的聚合,保证互联网资讯信息服务的良好可扩展性,并为向终端受众呈现多方位、立体化的信息摄取方式提供内容源保障。由于信源的来源、介质和信息种类不同,内容聚合平台系统在覆盖多类型信源基础上,需要支持多元化的信息聚合手段,需要能便捷地汇聚不同介质、不同种类、具有差异性的内容源。 3.2业务协作 业务协作是全媒体生产的第二个重要生命周期。广播电视媒体内部由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站新媒体等多个业务板块构成,每个业务板块相对独立,但是为了满足不同终端用户的视频、图文资讯需求,在全媒体生产流程中,各业务板块需要进行业务协作。针对某个热点事件,各个业务板块工作人员相互协作,来自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等媒体部门的工作人员组成该热点事件的工作团队。在全媒体生产中,该协作团队首先对全媒体生产内容聚合平台中汇聚的内容进行梳理筛选,针对不同终端要求,生产出不同形式的报道内容:(1)针对电视发布终端,需要生产高标清视频内容;(2)针对报纸等平面发布终端,需要生产长篇的图文资讯报道;(3)针对手机和移动终端,需要生产简短的图文资讯报道和低清视频内容。(4)针对网站发布终端,需要生产包括视频、图文资讯等专题专栏报道;(5)针对商业用户的特殊终端,需要生产满足商业用户需求的具有针对性的报道。 3.3全媒体云服务平台 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网格计算、虚拟化、负载均衡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广域分布的计算机资源为互联网用户提供服务(计算、存储、软硬件等服务)。云服务则更延伸一步,是指通过云计算平台提供应用和解决方案的服务过程。 在内容聚合平台中汇聚的海量视频和图文素材,通过业务协作平台的内容加工生产,将形成几何倍数的新视频和图文资讯内容。如何解决全媒体生产中海量媒体资源存储和计算问题,将是全媒体生产系统中无法避免的问题。另外,针对电视、手机、移动终端等多终端发布系统中的同一视频内容、不同视频格式的要求;生产完成后的图文资讯、视频内容如何快速推送到全国各地用户的手机、移动终端和PC端,都是全媒体生产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采用全媒体内容云端化处理——全媒体云生产,是很好的处理解决方案。 全媒体云生产包括云存储、云生产、云转码、云分发等功能:在全媒体生产系统中云存储中心,分布在不同类型存储设备中的图文资讯和视频内容,通过虚拟化存储、集群应用和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可以进行统一内容聚合管理;在视频云转码中心,来自不同信源渠道的视频格式,可以通过分布式转码技术,转换成不同视频码流格式,满足多终端发布需求;在云生产中心,广播电视工作者全部统一在全媒体生产系统进行业务工作,所有的视频、图片、音频在统一的生产线上进行加工,实际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源硬件、软件配备及流程调整,全部由统一后台系统调动完成;在云发布中心,视频和图文资讯通过CDN网络进行云推送分发至用户访问端,直接让访问用户进行图文资讯浏览、视频点播和直播。 3.4多终端发布 全媒体传播的最终发布展现需要多种终端,包括电视终端,PC终端、手机和IPAD等移动终端。全媒体平台应该具备在三网融合下的多终端发布功能,三网包括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电信网(移动互联网)。针对不同的发布终端,全媒体生产平台需要生产不同终端需求的图文、视频、音频内容。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布终端是单一方式发布,电视、广播、报纸等各自为政,各自生产各自的发布内容,在各自的发布终端进行发布。全媒体平台把各个业务板块进行合并,并具备了跨平台、跨网络的发布运营能力;全媒体平台综合各类媒体业务板块资源的发布途径,使全媒体平台生产出的内容资源能够充分应用,一次生产多次包装发布,从内容层支持跨媒体组合编排,实现视频、图文、广播交叉叠加,最终形成全媒体平台的全方位立体资讯服务发布体系。 3.5双向互动 传统广播电视时代的信息传播模式是单向模式,而在全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模式将发展为互动模式。传统广播电视的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分别是广播电视台和听众观众,在全媒体时代,信息的传送者也是信息接收者,信息接受者也可以成为信息传送者。观众接受信息后,可以马上用电脑、手机或移动终端等智能终端,进行畅所欲言的评论,马上又形成新的信息传递内容,传递给全媒体平台。全媒体时代,发送者可以通过任何智能终端发表评论,上传视频图文资讯,接受者可以通过各种终端进行收看,热点事件的发生可以和多终端发布同步进行。全媒体时代,普通网民在收看传统电视的同时,能够使用新媒体终端方式(手机、PAD等移动终端),进行电视信息的传递互动交流。 4 全媒体生产工作流程 全媒体生产分为5个周期阶段,分别是内容聚合、业务协作、云服务分发、多终端发布和双向互动阶段。 (1)内容聚合阶段:首先某个事件发生引发整个全媒体生产流程,然后广播电视工作者对该事件进行分析研究,确认事件选题,其次进行任务分配,最后进行内容筛选、节目收录和记者采编等工作。内容筛选是对专业外部数据库内的相关数据进行选取,比如路透社、彭博社的相关资料进行选取;内容筛选也包括网民上传该事件的现场视频、图文内容和评论内容,还有媒资系统中以前相关事件的历史视频和图文数据。节目收录是记者现场采访和收录的现场报道视频、音频和图文信息。记者采编是记者编辑对该事件整理的文字稿件等内容。 (2)业务协作阶段:经过内容筛选、节目收录、记者采编的视频、音频和图文数据,需要全媒体业务生产团队共同完成粗加工,全媒体业务生产团队由来自电视、广播、报纸、网站新媒体等多个业务部门的编辑构成。各业务部门编辑沟通协作完成该事件素材的初步加工,即节目粗编。针对该事件,生产出满足不同发布终端要求的节目素材,主要由高清视频、标清视频、低码率视频、图文稿件、广播音频等构成。完成粗编的节目素材需要经过节目初审环节,该环节主要完成内容初审和技术初审。经过节目初审后,节目素材进入各业务板块,分别由各业务板块编辑进行深度加工处理。进入电视板块的节目素材,按照电视播出要求,对节目视频和图文稿件进行节目配音、节目视频剪辑等工作,最后生成满足播出要求的高标清码率视频。进入广播板块的节目素材,按照广播播出要求,对节目音频和图文稿件进行精细加工,最后生产满足广播播出要求的音频节目。进入报纸平面板块的节目素材,按照日报、周刊等不同要求,生产该事件的长篇图文资讯报道。进入新媒体板块的节目素材,按照网站、手机和特殊终端等要求,生产不同码率的视频内容和不同长短的图文资讯。最后生产不同标准的节目需要经过最终审核,分别进入云分发服务平台和媒资系统。 (3)云分发服务阶段:完成生产的节目进入云分发服务阶段,根据不同终端要求进行云分发处理。根据电视、广播播出要求生产的节目视音频进入节目播控系统;对于报纸终端,节目生产完成后进入报刊业务系统,比如方正报刊管理系统,进行报纸排版并刊出。对于新媒体网站、手机和移动终端,完成生产的节目内容,进入网站内容管理系统CMS,满足新媒体用户通过PC、手机和IPAD等终端进行视频点播、直播和图文资讯浏览等功能要求。对于特殊终端,根据商业用户需求完成生产的节目内容,按照与商业用户签订的合同,按照定制不同行业和不同时间定制分发规则,推送至商业客户制定的服务终端。 (4)多终端发布阶段:多终端包括传统媒体的终端和新媒体终端,传统媒体终端包括电视、广播和报纸,新媒体终端包括网站、手机、移动终端和特殊终端。传媒媒体终端的传播渠道非常成熟,但是生存空间越来越受到新媒体终端的挤压。新媒体终端发布得力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由原来作为传统媒体终端的补充,开始成为广播电视发布中非常重要的发布终端。新媒体终端发布不光为广播电视受众带来节目视听的体验,还带来评论、游戏、购物等互动交互内容。电视观众在收看某个新闻事件电视的同时,通过手机和IPAD等智能终端,能同步查看该事件的专题报道,包括视频、图文资讯等,还能马上进行评论和其他电视观众进行互动。 (5)双向互动阶段:双向互动针对新媒体终端而言,节目内容发送到网站、手机和IPAD移动终端,用户可以参与其中,对该节目进行评论,投票等互动游戏。用户可以通过UGC方式上传视频和图片信息至全媒体生产平台,经过内容汇聚的视频和图文信息,供记者编辑作为新制节目的选用素材。双向互动后的节目又从新回到内容聚合阶段,至此,完成某个节目的整个全媒体生产流程。 5、全媒体生产案例分析:第一财经内容聚合平台和看看新闻网 5.1第一财经内容聚合协作平台 第一财经内容聚合平台基本实现了文稿类的全媒体生产流程,第一财经下分电视、广播、日报、周刊、通讯社、网站等多个业务部门,为了满足各个部门的协同工作和不同业务终端的统一发布需求,SMG在2010年建设了第一财经内容聚合平台。该平台满足第一财经记者随时随地通过各种途径上传信息,为员工提供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通过手机客户端、邮件、即时通讯工具、手机短信、网站等多个渠道报稿,并统一在该平台进行选题、稿件的生产和审核工作,最终统一对外发布。该平台主要实现了图文资讯文稿的全媒体生产,并最终实现了多终端发布,其中包括:日报、周刊、网站、手机和移动终端APP和特殊终端即时通讯社等发布终端,该平台实现了与第一财经日报、第一财经周刊、第一财经通讯社等系统的内容聚合、业务协作和多终端发布,提高记者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专业的优势。 5.2SMG视频云服务平台 看看新闻网通过建设SMG视频云服务平台基本实现了视频类的全媒体生产流程。SMG视频云服务平台运用云计算技术,通过核心模块视频转码中心和媒资管理系统,实现了视频内容的内容聚合、业务协作生产、云发布等功能。SMG视频云服务平台前端提供统一的视频内容聚合库,为所有相关用户提供统一的视频上传管理和视频云存储。视频来源包括SMG各频道自产节目视频、直播录入的视频节目、其他合作机构通过FTP方式上传的视频和普通网民通过UGC方式上传视频等。上传至平台的视频内容,经过各业务板块编辑人员的粗编和精编后,形成不同格式的视频内容,再通过云转码模块进行分布式转码,按照不同发布终端格式要求分别转成不同视频格式。完成生产并转码后的视频节目再通过CDN网络进行云推送分发至用户接收端,直接让访问用户进行视频直播和点播访问。用户接收端的类型多种多样,可以是电视、计算机、手机、移动PAD等数字终端,这些客户端通过各自网络(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享受云网络视频服务。 6、结论 第一财经内容聚合平台实现了部分全媒体生产功能,内容聚合、业务协作和部分多终端发布的功能,而且素材以图文稿件为主,没有涉及大容量的视频处理和视频分发;SMG视频云服务平台也只实现了全媒体生产核心部分:云服务分发平台、多终端发布和双向互动的功能。一个系统只有实现了内容聚合、全业务协作、云服务云分发平台、多终端发布和双向互动的功能,其中节目素材也包括了视频、音频和图文,才是真正的全媒体生产系统。本文以第一财经内容聚合平台和SMG视频云服务平台为例,从全媒体生产的生命周期探讨了全媒体生产的核心内涵:内容聚合、全业务协作、云服务云分发平台、多终端发布和双向互动。在三网融合形势下,广播电视媒体要想决胜于融合三网的全媒体时代,一方面要充分挖掘自身的内容优势,另一方面应顺应“三网融合”的大发展趋势,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全媒体平台,才能扬长避短,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 邓伟、 王杰中,《内容为王 合作共赢——构建全媒体内容运营平台》,《世界广播电视》2011年1期.

    [2] 吴晓东、刘建宏、尚峰,关于全媒体的探索研究,《广播与电视技术》,2010年12期.

    [3] 张大勇,电视全媒体运营视频云架构,《现代电视技术》,2011年06期.

    编辑: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

    评论 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