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播电视台技术中心IT化转型若干问题的探索

  • 优秀论文奖
  • 文章作者: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 2021/12/30-04:43 阅读: loading...

    ——以SMG技术运营中心为例

    张韬 (上海广播电视台) 
    摘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建设国家新媒体集成播控平台,创新业务形态。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本文在其他学者对于广电技术及其管理运营与发展趋势等的研究基础之上,以SMG技术运营中心为例,对于广播电视台技术中心IT化转型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矛盾问题、职能定位、组织结构等问题进行讨论,对于广播电视台技术中心IT化转型发展提出基本建议与策略。 
    关键词 广播电视 技术中心 信息化 信息技术 1引言 自从信息技术逐步成功应用于办公、行政、管理等日常工作以来,实质上,广播电视台技术中心的职能定位已经由传统的“广播电视技术业务运营管理”单一目标转变为了“广播电视技术业务运营管理”和“信息技术服务运营管理”双重目标。 如何帮助广播电视台制定新市场格局下的技术发展战略,如何助力广播电视台在新媒体时代进行准确定位并建设相应新技术平台成为广播电视台技术中心的重要任务。承载着广播电视台IT服务运营管理职能的技术中心愈来愈迫切地感受到“进一步完善IT运营体系、调整技术人才结构、优化IT人力资源配置和共享程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需求。 2广电技术行业现状及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的诸多的专家学者对于广播电视技术各领域进行过很多的探讨与实践。黄辉泽(2003)指出,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将极大地促进和加强了广电业务与通信业务和计算机业务的一体化;节目内容和信息来源的多样化和分散化……电视台实现了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多种盈利基础和方式的形成,加速电视台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黄理俊(2010)认为,网络融合促进终端融合,电视终端受到手机、PC的强大挑战;2、互联网等新媒体地位迅速崛起,原有广电传统传输渠道(无线和有线)将受到严重挑战。 3. SMG技术运营中心IT化转型发展的思考 3.1 SMG技术运营中心IT服务及运营管理现状 3.1.1 目前IT服务及运营管理职能 SMG技术运营中心肩负着完成台、集团广播电视业务系统以及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和维护服务等技术支持,完成核心技术开发等使命,致力于提供科学、高效的广播电视技术业务运营管理以及信息技术服务运营管理。 近年来,随着台、集团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基于信息技术运行的业务应用显著增加,各类广播电视业务生产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硬件、软件平台日益复杂,服务的用户越来越多,如何运营好日益增多的基于信息技术的广播电视业务生产系统以及管理信息系统,保证各个系统安全顺畅地运行,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做到广播电视业务生产、信息系统和用户之所及,管理和服务之所及,是IT服务及运营管理工作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所在。 因此,需要梳理IT运营管理需求、规范运营管理流程,开发和建设一套科学有效的融合组织、制度、流程、技术的IT服务及运营管理体系,从粗放和分散式管理,逐步过渡到科学、规范和专业化管理,使IT服务及运营管理体系成为台、集团运营管理、内容生产等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3.1.2 IT服务及运营管理工作现存主要矛盾与突出问题 技术运营中心目前还处于初、中级的IT运营管理状态,在组织结构、管理规范、管理流程和技术支撑方面,还没有构建一个综合的IT运营管理体系,IT建设缺乏统一的指导框架;对网络、设备、系统、用户等的管理和服务是分散的、不关联的,没有实现人力资源、数据、信息和知识库的共享,没有实现规范化和流程化;各类广播电视业务生产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现象仍有发生。现存的IT服务和运营管理是粗粒度、低效率的,这种IT服务及运营管理模式将越来越难以适应台、集团企业经营管理与内容生产信息化的发展要求;技术运营中心目前的IT服务及运营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主要矛盾与突出问题,可总结为如下几点。 1、中心各部门IT服务及运营管理各自为政 目前,中心下属6个技术业务部门(如图1),除技术部作为中心的IT部门,承担了中心主要IT服务及运营管理工作之外;几乎都设有独立的科室或相应的专职岗位在实质上承担了大量IT服务及运营管理工作职能。 各个部门纷纷自主培养IT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造成了目前中心在IT服务运营管理工作中存在一系列主要矛盾。 (1)IT技术资源与人力资源的集中管理、知识共享与属地化运营之间的矛盾。 目前,技术运营中心在IT服务及运营管理工作中的各自为政的运作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在中心层面对于各类IT资源的共享使用与优化配置,中心各部开展各类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和维护服务等工作时,往往仅能有效利用本部门内部的一些IT技术及人力资源储备。 (2)基于IT的广播电视业务生产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处于不同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的矛盾。 依据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理查德?诺兰(Richard L. Nolan)在1974年和1979年分别提出的信息系统发展的4阶段论和6阶段论(如图2)。目前,技术运营中心的基于IT的广播电视业务生产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处于不同信息系统发展阶段。 其中,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及应用水平介于控制期与整合期(集成期)之间,其主要特征是:一方面,IT信息管理应用项目不断积累,要求加强组织协调,出现了IT领导小组,对整个组织的系统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出于控制数据处理费用的需要,管理者开始召集来自不同部门的用户组成委员会,以共同规划信息系统的发展。另一方面,台、集团的IT管理开始从管理计算机转向管理信息资源,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同时已经普遍开始使用数据库和远程通信技术,正努力整合现有的信息系统。 而基于IT的广播电视业务生产系统介于普及期(蔓延期)与控制期之间,其主要特征是:各类IT应用初见成效,基于IT的广播电视业务生产系统从少数部门扩散到多数部门,如:新闻共享平台、财经版块网络化、数字播控平台等系统建设项目的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使传统的广播电视业务生产效率有了提高。继而出现了数据冗余性、不一致性、难以共享等有待解决的问题,信息技术应用开始扩散;这时组织管理者开始关注信息系统方面投资的经济效益,但是实质的控制还不存在。中心各类基于IT的广播电视业务生产系统项目不断积累,要求加强组织协调,对整个组织的系统建设进行统筹规划。中心正在规划建设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以控制其内部活动,启动了项目管理计划和方法等。 由此可见,中心在基于IT的广播电视业务生产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这两方面的建设及应用,是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的;将同样标准与要求的IT服务及运营管理模式生搬硬套的使用在分处不同发展阶段的业务生产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及应用之上,显然是脱离实际的。 2、基于IT的广播电视业务生产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划分不清 根据中心“广播电视技术业务运营管理”和“信息技术服务运营管理”的双重职能定位目标,理论上,中心的各类系统可划分为“广播电视业务生产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两大类以及“IT基础架构”(如:基础网络环境等,如图3),而其中,“广播电视业务生产系统”又可细分为“基于IT的广播电视业务生产系统”与“基于AV的广播电视业务生产系统”两个子类。本文所讨论的IT服务及运营管理体系建设,主要是指针对于“基于IT的广播电视业务生产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这两类系统以及“IT基础架构”所相关的服务及运营管理体系。 基于IT的广播电视业务生产系统旨在对于广播电视内容的前后期制作、播出等生产环节,在广播电视业务生产的全流程提供技术平台的支撑与保障,有些类似于制造企业的生产系统、生产流水线等;管理信息系统则旨在对于台、集团的日常运营管理等企业经营管理的全流程提供技术平台的支撑保障以及数据信息的服务支持,类似于现代企业管理信息化中的ERP、SCM、CRM等。 目前,中心内部对于这两类系统的划分却不甚清晰,尤其是处于较低发展阶段的业务生产系统,在进行关系全局的系统规划与建设时,往往揉入了大量关于日常运营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大大增加了业务生产系统的复杂程度,使得系统的高可用性、低故障率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3、IT服务交付与IT服务支持划分不清 基于ITIL的基本理念,本文所讨论的“IT服务及运维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可视为ITIL中的“IT服务管理”,它是一套面向过程、以客户为中心的规范的管理方法,它通过集成IT服务和业务,协助企业提高其IT服务提供和支持能力。 在中心层面,IT服务交付可视为对于各类基于IT的广播电视业务生产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及IT基础架构的规划及实施过程,IT服务支持可视为对于各类基于IT的广播电视业务生产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及IT基础架构的运营管理、故障响应、日常维修维护等过程。而实际上,中心的各类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并不严格将“IT服务交付”与“IT服务支持”这两个过程予以区分,往往是某个部门对于某些系统从规划实施到运营管理实行大包大揽的运作模式。 3.2 SMG技术运营中心IT服务及运营管理建议 3.2.1 IT服务及运营管理总体职能定位建议 在技术服务、技术支持层面:完成基于IT的广播电视业务生产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与IT基础架构的IT服务支持; 在信息规划、系统规划及系统实施层面:完成台、集团基于IT的广播电视业务生产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与IT基础架构的IT服务交付; 在信息服务及信息咨询层面:完成核心技术开发,以及内部技术系统使用分析研究等工作。 3.2.2 IT服务及运营管理工作内容建议 在IT服务支持层面: (1)基于IT的广播电视业务生产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提高软件质量; (2)基于IT的广播电视业务生产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的IT基础架构,如网络、数据库、存储系统等的规划、实施、运维和优化,提高信息安全; (3)其它相关技术支持和保障工作。 在IT服务交付层面: (4)增强基于IT的广播电视业务生产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计划(主要指媒体IT应用新技术战略性研究分析、台、集团技术系统和设备的使用分析研究等),领导台、集团信息化; (5)制定基于IT的广播电视业务生产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的IT技术规范与标准要求; (6)基于IT的广播电视业务生产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策略与方法; (7)制定并完善基于IT的广播电视业务生产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总体功能结构,建立一个高效的IT系统框架; (8)规划基于IT的广播电视业务生产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的IT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在信息服务及咨询层面: (9)有效利用数据资源,为企业高层提供决策支持; (10)利用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竞争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11)深刻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贡献,推动企业变革; (12)IT方面的专业人才资源培养及招募,企业员工的信息化培训; 3.2.3 IT服务及运营管理组织结构建议 1、组建专业化的IT部门 在中心层面应组建一个专业化的IT部门,在操作层面统筹负责中心各类IT服务及运营管理工作,落实执行部分需中心统一规划、集中管理、统筹协调的IT服务及运营管理工作,监督管理部分需中心各部门配合进行属地化运营管理、故障响应、日常维护的IT服务及运营管理工作的执行落实情况,组建培养中心IT专业化人才队伍,理顺IT专业化人才梯队结构;为中心建立健全IT服务及运营管理体系提供组织结构保证。 中心未来理想化的IT服务及运营管理组织结构应当达到:一线的IT技术服务、技术支持、故障响应、日常维护等IT服务及运营管理工作属地化落实执行;二线及三线的IT技术服务、信息规划、系统规划、实施、信息服务及信息咨询等IT服务及运营管理工作集中管理、统筹协调。 2、人力资源结构调整 在人力资源方面,中心应清楚地认识到目前“基于IT的广播电视业务生产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处于不同信息系统发展阶段”以及“基于IT的统一技术规划与标准在中心长远发展目标与内容生产部门短期现实需求”这两对主要矛盾的客观存在,做到:总量控制、结构优化、逐步调整、外包补充。 总量控制,首先是指一方面,中心不应着眼于各内容生产部门短期的现实需求以及中心现实信息系统发展阶段情况,急速地扩大人力资源规模。 结构优化,首先是指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在中心内部有条件地进行人力资源知识结构与专业背景的结构调整,尽可能的在不增加现有人力资源投入的前提下,提高IT专业知识背景技术人员的比例。 逐步调整,是指在结构优化的指导原则下,在中心内部不影响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提高节目制作与市场运营竞争力的前提下,借助各种手段与途径,循序渐进地进行人力资源知识结构与专业背景的结构调整。 外包补充,是指在现有的条件下,如果暂时无法满足这一人力资源结构要求的话,采取适当、合理的IT服务外包的方式,可在实质上满足中心在人力资源知识结构与专业背景上的结构调整要求。 4 结束语 总体而言,国内各广播电视台目前所运行的IT服务及运营管理方案是随着IT管理需求而逐步发展的,因此形成了目前的总体格局。 目前,各广播电视台技术中心都认为其内部负责IT工作的人力资源紧张,运维工作繁杂,而目前的管理格局虽然散落在下属的各个部门层面,在技术上降低了运维人员的工作难度,但实际上却增加了运维人员的工作量。 建议广播电视台技术中心在IT服务及运营管理体系的实施中要注意,IT服务及管理水平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http://www.gov.cn/jrzg/2011-10/25/content_1978202.htm.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 [2] 黄辉泽.对建设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电视台的几点思考[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3,30(9):32-37. [3] 黄理俊."三网融合"下广电运行模式的思考[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0,37(2):46-49. [4] 黄硕豪.IT的组织结构[J].IT经理世界,1998,(01). [5] 卢向华.现代企业IT组织的匹配性设计探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7(5):130-135. [6] 王晓勤,赵刚.企业IT服务管理中心架构研究[J].信息化建设,2006,(5):53-54. [7] 王凤彬,沈维涛.企业信息技术管理组织模式及其历史演进[J].南开管理评论,2001,4(4):25-29,80. [8] 铁虹.IT部门的五大业务职能[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8,(11). [9] 张建利.IT部门与外包团队分工协作[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8,(19). [10] 李长征.国家部委IT运维管理体系案例[J].电子政务,2008,(12):26-33. [11] 许伟.中国企业IT部门的组织定位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6. [12] 张灵通.IT服务管理体系研究及建设--福田汽车IT服务管理分析及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09. [13] 方继.基于ITIL的IT服务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7. [14] 王永庆.企业IT外包决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6.
    编辑: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

    评论 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