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演播室的互联网功能扩展
基于传统演播室的互联网功能扩展
杨君蔚王家平
(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互联网开放平台的新型演播室的设计方案。首先通过对新型演播室的功能进行界定,提出了采用对传统演播室的轻量级改装的方案,在原有播出功能基础上增加互联网内容采集和管理功能,对互联网开放平台内容进行采集、筛选、审核后进行播出。在满足节目播出安全的同时,增加了互联网平台用户互动功能。从而丰富了节目制作模式,拉近了观众与节目间的距离。其次,本文还详细描述了系统设计地逻辑结构和关键技术实现方法,通过技术层面解决内容的审核问题、信息安全问题。同时创新性的采用互联网业界目前正在发展的html5技术,应用于演播室触摸屏互动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关键词: 互联网演播室;互联网信息采集;html5应用
1 背景
近年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截至2011年12月31日,互联网用户数已经突破5亿;移动互联网手机网络用户已达到3.56亿。包括BBS/论坛、贴吧、公告栏、群组讨论、在线聊天、交友、个人空间、无线增值服务等形式在内的互联网交流空间,同一主题的网络社区集中了具有大量共同兴趣的访问者。以目前互联网上最热的新浪微博为例,用户数已达到3亿。 据CTR媒介智讯《2011年第三季度受众媒介接触习惯调查》显示,24%的受众较原先相比,看电视的时间减少了,互联网吸收了最多的转移受众。其次受到移动终端的发展和普及,也吸引了部分人的注意力。电视以外的传统媒体对这部分转移型受众的吸引力有限。但也需要注意到,近3成的受众基本不看电视,他们的时间也大多花在了互联网、移动终端和报纸上。[1] 传统电视人已经开始意识到互联网对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冲击和影响。为了夺回失去的受众,越来越多的频道、频率试图将将节目模式与互联网社区应用相结合,增强广播电视节目的互动特性,使得广泛受众能通过互联网渠道参与到节目中来,从而增强了节目的收视率以及节目品牌在网民间的推广和传播。 为此,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演播室成为传统数字化广播电视演播室改造和建设的趋势。
2 什么是具备互联网功能的演播室
2.1 特征
具备互联网功能的演播室并不是对传统数字化演播室的完全推翻。而是在其原有功能的基础上,提供演播室与互联网用户之间的信息互通渠道;实现对网络时代数据采集和演播室互动管理需要的内容管理;实现对电视台内,各种节目素材资源调度等功能。从而使演播室制作人员实时获得更多节目素材,如互联网资讯、台内各系统的节目资料、以及第三方提供的内容服务;支持主持人在节目中与用户直接互动,让外界用户通过互联网直接参与到节目中;同时能够实时管理互联网播出内容,让用户看到更多无法在传统电视播出的内容。 具备互联网功能的演播室可以包含以下特征:
- 没有围墙的演播室
用户通过各种在线终端(如PC、移动终端)“进入”演播室,直接参与节目制作并从中获得认同感。
- 具有社会化属性的演播室
节目制作方可以通过互联网互动内容管理后台,在节目的制作的全过程中引导用户群在各在线平台(如论坛、微博等)亲如一家,畅所欲言。
- 传统演播室的轻量级改装
主持人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独立控制节目播出中的信号调用及播出。
- 演播室与台内各节目系统的桥梁
演播室可以直接从媒资、非编制作系统中获得视频内容,系统之间从此0界限。
2.2 优势
具备互联网功能的演播室有助于节目模式创新 根据学界、业界定义,节目模式主要由内容要素(节目的选题和内容)、形式要素(各种各样的电视表现手段)、整合要素(将内容和形式整合在一起的节目流程)组成。对节目模式的创新,关键是对这三要素的的创新[2]。 具备互联网功能的演播室带来的互联网内容汇聚能力,为节目的主创人员带来了广阔、丰富、快捷的互联网内容,为节目模式的内容要素提供了互联网延展。通过互联网扩展功能,观众可以为节目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容和创意。 具备互联网功能的演播室打破了传统演播室的限制,为节目模式的形式要素提供了多渠道的延展。内容由外到内,提供了移动内容平台、互联网社区平台等多种内容汇聚渠道。内容由内而外,提供了手机、电脑、电视等多种播出渠道。 具备互联网功能的演播室改变传统节目制作流程。节目的主创人员可能不再是编导,而是网友或观众;节目的选题不再产生于编前会,而来自于互联网社区平台的话题;节目的拍摄和制作不再是编导,而是平民百姓;节目的形式不再是你说我听,而是观众与主持人间的交流;节目的播出不再是电视,而是随时随地可用的移动终端。 有助于聚拢忠实电视观众 作为没有围墙的演播室,使“让观众实时与直播节目进行互动”的想法变成现实,让主持人与观众之间有更顺畅的交流互动,拉近观众与节目的距离,从而提升了观众对于节目的忠诚度。据本文所依据的原型系统试用数据表明,通过演播室的互联网微博采集功能,用户发布的节目互动微博,通过系统地采集、筛选、审核、播出流程,最快可以在20秒内进入演播室并播送到用户面前。相对于传统演播室,在保证广电行业播出安全前提下,互联网信息播出效率大大提高了。观众在收看电视节目时发表的观点能够及时地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提升了观众的感受,加强了节目的互动性,使得观众更加乐于收看电视。 作为具备社会化属性的演播室,节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从电视台的小环境延伸到了整个互联网世界。观众不再只是被动的收看电视节目,可以直接参与到节目的创意、设计、制作、传播过程中去,大大提高了观众对节目的黏度和忠诚度。
3 系统实现
3.1 技术框架
为了使传统演播室具备与互联网用户间的互动能力,从而转型成为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演播室,其核心方法是构建一个互动内容管理系统,逻辑构架图如图3-1所示: 图中,黄色代表处于办公网络的互动内容管理系统,主要负责互联网内容的采集、审核管理;绿色代表处于制播网络的互动代理,主要负责对各种接入播出制作系统的内容传输和控制。虚线将系统分割成办公网段和制播网段,确保网络层的播出安全和保护。 数据源插件主要用于获取互联网信息,并将演播室信息反馈到互联网,形成演播室与互联网间的用户交互。数据源通过插件模式开发和管理,是基于业务的多样性和系统的扩展性考虑。对于不同节目形态,用于汇聚用户的渠道各不相同,有些节目喜欢采用新浪微博作为用户交互渠道;有些则采用腾讯微信。基于插件模式的数据源开发设计,有利于适应多种节目模式和业务场景,并能随节目形态的调整而改变。[3] 数据源插件管理器用于对数据源插件的安装、配置、权限配置和卸载。随着节目内容和模式变化,系统可以通过这项功能,进行扩展和调整。 内容筛选审核管理主要为了满足广电行业内容管理制度规定的播出要求。制度规定互联网信息无法直接用于节目播出,必须通过三审。内容审核管理功能可以实现自动化关键词过滤和内容三审流程。 代理插件包括文稿代理、图文代理、大屏代理。主要功能是从互联网上获取的信息,经过格式化和内容审核后,需要发送至图文系统、非编系统、触摸屏系统、文稿系统。这些系统对数据信息的类型、处理方式、展现形式、接收方式都各不相同。通过插件模式的开发,可以针对不同的业务需要进行调整和定制。 移动app和pc app主要是对图文代理、大屏代理的控制。主持人通过对这些app的操作,控制图文系统和触摸大屏的展示。 代理插件管理器用于对互动代理插件的安装、配置、权限配置和卸载。 互动反馈采集器用于获取代理插件反馈的互动系统,并通过指定的数据源插件反馈到相应的互联网平台上。比如主持人在直播中对图文的批注或评语,可以通过互动反馈采集器返回到微博上,供观众分享。 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属于系统的基础功能。对于不同频道、不同栏目来说,所需要采集的互联网信息来源、内容各不相同,需要在系统层面进行隔离和权限控制。 任务调度管理器根据节目对互联网信息要求不同,可以通过采集任务调度管理器来定时或即时采集信息。比如节目组发起一个投票活动,要求观众在某个时段内对某个话题进行投票。通过采集任务调度管理器,可以指定某个时段采集观众的投票信息。
3.2 关键技术实现
3.2.1 安全播出
安全播出对于广电行业来讲,是播出系统设计要素中最为关键的一个要素。主要分为两个层面:内容层面、技术层面。 从内容层面上考虑,基于互联网开放平台的新型演播室获取的互联网信息,未经真实性验证和审核,是不能在电视媒体上播出的。因此,系统在构建的同时,就要考虑到互联网信息的筛选和审核功能。正如上一节功能模块中所描述,通过开发内容过滤器模块,实现对关键词的自动化过滤功能。管理员在后台维护一套关键词,系统对所有采集后的信息内容进行关键词过滤,对符合条件的信息进行屏蔽或报警。其次,通过三审管理模块,将信息处理的工作人员划分为从事内容筛选和修改的编辑,负责内容编排的责编,负责最终审核的领导。通过流程化的管理,完成对内容的监管。 从技术层面上考虑,广电行业要求企业内部制播网络和日常办公网络必须隔离,确保信息安全,不被攻击。因此,系统设计从业务逻辑和安全性等级上考虑,将系统分成互动内容采集和互动代理两个模块。互动内容采集系统可以放置在企业办公网内,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内容,进过内容格式化、过滤、筛选、审核后,形成最终的播出内容,发送至互动代理。互动代理放置在播出网络,直接连接播出系统。由于互动代理接收到的信息,都是经过格式化、审核通过的内容,且格式都是文本、图片、视音频。可以将网闸、防毒墙等安全扫描设备串接在互动内容采集和互动代理之间,对这些内容进行扫描和过滤。这样可以确保进入互动代理的信息不被病毒感染,从而影响播出安全。
3.2.2 互联网内容采集与推送
互联网内容来源从采集技术上可以分为:具有开放平台接口的数据源、符合国际标准的信息发布协议、普通网站、自定义接口的应用系统。 具有开放平台接口的数据源,类似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等,这些开放平台都具备完善的业务功能(如微博、话题、评论、投票功能);成熟的api访问接口或应用客户端;同时也具备相当规模的人气。节目组在进行节目设计时可以优先考虑在这些平台上与用户进行互动。对于这些数据源采集插件的开发,完全可以通过调用开放平台的api完成,高效且稳定。 符合国际标准的信息发布协议,类似RSS、atom等信息订阅。一些新闻类网站通常都会将热点内容通过订阅方式进行发布。信息类节目可以围绕这些信息发布源进行节目设计制作。由于这些协议都是国际标准,具备成熟完善的api包,该类数据源采集插件可以通过调用协议实现包来完成采集功能。 对于不具备开放api的普通网站,通常采用网络爬虫的方式进行采集。由于这些网站不具备api,所以只能通过分析网站代码,寻找一定规律,来开发爬虫。故此类数据源的采集插件开发比较复杂,且经常要随网站改版而重新调整,因此不推荐围绕此类网站来设计节目。 自定义接口的应用系统,如移动互联网app。这些app都具备一定的内容管理系统。节目组可以在节目设计中特别引入手机等移动终端交互功能(如签到、投票、评论、手机视频上传等),观众通过这些app,参与到节目中来。通过与这些系统集成,开发特定用途的api,来获取用户参与节目的信息。
3.2.3 基于HTML5的大屏互动
触摸屏技术已经广泛用于节目播出,我们经常可以在电视中看到主持人通过触摸屏来进行新闻内容、图文内容、视频内容的播报。常见的节目形态是读报。主持人通过对触摸屏的操作,让节目看上去更加生动。 传统的触摸屏互动软件的开发,通常是基于c/s结构的客户端应用程序,通过触摸屏提供的api接口来获取用户点击和手势信息。但此类软件开发存在着一些缺点: ? 展现层与业务逻辑层绑定太紧密,开发困难,且升级不便。 ? 实现跨平台困难,无法简单的通过手持设备与触摸屏交互。Html5技术的发展,给触摸屏软件的开发带来了一个更加便捷、轻量级的可选方案。 ? Html5中增加的动画处理机制、视音频播放机制,完全可以取代flash,来实现触摸屏上内容绚丽的展现。 ? Windows 8操作系统的触摸屏支持引擎,可以方便的让浏览器支持触摸屏的点击和手势。使得html5技术可以完全通过操作系统层对触摸屏api的调用。 ? Html5中本地数据库的实现和支持,可以实现对播出展现内容的缓存,保证播出过程中,内容展现的平滑和可靠。 ? Html5采用网页开发框架,展现层和业务层分离,开发周期短,而且可以很方便的根据节目版面的调整而更换皮肤。 ? Html5可以跨平台调用,除了pc上的操作系统,目前流行的ipad、手机都能播放。通过这个特性,主持人可以拿着手持终端,对内容进行操作。通过无线投影技术将手持终端上的内容,同步显示在触摸屏上。丰富了节目展现效果。 根据html5的优势,基于互联网开放平台的新型演播室,可以采用html5技术来开发互动代理,将互动内容采集系统的内容呈现在触摸屏上。既简化了开发难度和成本,又提供了丰富多样化的互动模式。[4]
4 应用展望
基于互联网开放平台的新型演播室,使得观众通过各种互联网渠道参与到节目制作播出过程。打破了观众与演播室之间的隔膜,丰富了节目制作模式和互动模式,使得节目更加生动和具有参与性。在丰富播出内容、增加互动渠道的同时,系统设计兼顾了广电行业内容审核制度和播出安全要求。 与此同时,系统设计保留传统演播室功能和设备投资。在原功能基础上只增加互联网内容管理系统,和相应的互联网app、演播室互动触摸屏。在较低成本投入的情况下,将传统演播室大造成基于互联网的互动新型演播室,可被大多数广电行业播出制作机构接受。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传统演播室的轻量级改装,在满足内容及技术上播出安全的同时,增加了互联网平台用户互动功能。从而丰富了节目制作模式,拉近了观众与节目间的距离。 在内容审核制度要求下,所有互联网上采集的观众互动信息,必须通过三审后才能播出。降低了内容的时效性。但在播出安全要求下,略微牺牲一点时效性,还是可以接受的。 参考文献: [1] 《2011年第三季度受众媒介接触习惯调查》, http://www.199it.com/archives/15651.html [2] 《节目模式创新》, http://www.csm.com.cn/index.php/knowledge/showArticle/ktid/1/kaid/697.html [3] 杨卫华.构建更开放的微博平台[J].程序员, 2011年,3月刊:43. [4] Html5知识汇总,http://baike.baidu.com/view/951383.htm
评论 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