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T在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发展趋势与应用
刘海涛 赵翮
(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
摘要: 本文通过介绍在三网融合背景下,OTT模式的发展趋势,分析OTT在广电传统网络中的业务应用。在新媒体产业环境下,广播电视行业的OTT业务发展现状,OTT的模式结构,以及广电未来OTT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OTT 三网融合 IPTV DVB 当前环境,面对个人PC、互联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冲击,北京的电视开机率仅为30%的情况下,有人产生了疑问,人们还需要电视吗? OTT(Over the Top)已经成为一个现如今很热门的话题,目前,Google、Apple等利用网络发展自己的OTT业务,广电发展自己的OTT业务集中体现在OTT TV与面向机顶盒终端。OTT TV通过公共互联网传输,可直接面对用户提供服务,是一种新型的电视服务模式。包括传统的电视节目和专门的视频网站服务等。电视与互联网连接已呈必然,用户开始接纳智能电视,成不可阻挡趋势。全媒体、全渠道、全终端渗透,内容加网络一体化运营。 1 OTT发展趋势 1.1 什么是OTT OTT 是“Over The Top”的缩写,OTT TV是指基于开放互联网的视频服务,其终端可以是电视机、PC、机顶盒、PAD、智能手等等。指在网络上提供服务,与物理网络的无关性。通过互联网传输视频节目。 近些年,苹果公司推出的IPAD和手机产品,谷歌也推出了开源的Andriod系统。这两大公司是科技与互联网的巨头,几乎是同时开启了一个移动互联网的新时代,受到了全球的热捧。谷歌也并购了移动通信麾托罗拉,为其Andriod系统的产业链的快速发展扫清了道路。每一位使用过智能手机,如Andriod和IOS系统的人一定都有用过移动终端点视频体验,这就是OTT TV的一种具体应用。2010年在市场上推出的Apple TV及Google TV也是此种模式下的具体应用。 在我国,OTT TV是指通过公共互联网面向电视机传输的由国有广播电视机构提供视频内容的可控可管理服务。接收终端一般为国产互联网电视一体机或机顶盒+电视机。对厂商提供的OTT TV服务有如下要求:
1.其播出平台,必须由获得牌照之集成服务商提供,而一般家电厂家不得涉足播控平台。当前我国互联网电视牌照有7张,分别是CNTV、百视通、华数、南方传媒、湖南广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2.其内容来源,必须同获得互联网内容服务牌照的广电播出机构提供,非广电机构无法获得。 3.电视设备中对播出平台及内容来源的集成要求:一台电视机只能植入一家集成商的客户端,但同一品牌不同型号可以植入不同客户端。 1.2 OTT的模式 在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的背景下,OTT应用的出现,使手机、PAD、PC、机顶盒等终端可以获得到更大的应用,三屏互动,业务量会大幅度的增加。据发达国家上报的数据统计,如今美国在网络视频方面有13%的宽带家庭正在使用数字视频媒体终端,31%的家庭通过电视机终端上网和观看电视节目。说明在增值服务中OTT的应用正在普及和发展。 OTT的模型层次结构主要分为三层,与广电网业务模式很相似,分别是:管理层、应用层、网络层。三层之间是相互独立的,OTT单独各层之间的关系,使其服务不局限于某个特定的群体中。如管理层不能独享网络层的信息,这主要是体现在服务方面。 1.3 OTT、IPTV、DVB三者 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意为数字视频广播,它包括了卫星、电缆电视和地面广播的普通电视和高清晰度电视的广播和传输。它的主要目标是要找到一种对所有传输媒体都使用的数字电视技术,是现在百姓常用的数字电视(数字机顶盒+电视机)。 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意为网络协议电视,是宽带电视的一种。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技术于一体,向用户提供多种交互式服务的技术。它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把网络作为介质传送电视信息。 OTT TV与IPTV两者有极大的相似性,两者都是通过网络可进行双向互动,即人机互动。两者的区别和在未来的发展中,会有什么样的竞争形式,需要我们做到深入分析。先来看看两者的显示终端,IPTV显示终端通常是电视机,它通过IP专网、IPTV机顶盒、电视机三者开展的一项视频业务。OTT TV其显示终端可以是PC、电视机、PAD、手机等,它通过公共互联网来开展的一顶视频业务。可见OTT TV可以多屏分发,多屏互动的优势。到目前,可以从国际市场调研组织给出的数据来看,OTT的全球电视众数量超过IPTV观众数量,OTT电视和IPTV之间的用户数量及运营数据的差距可能在未来几年内更加突出。 OTT TV与DVB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将两者融合起来发展,这个问题是值得大家来思考的。 1.4 OTT的监管 2011年10月广电总局出台了互联网电视的监管政策181号文件《持有互联网电视牌照机构运营管理要求》,它是互联网电视的管理范围,提出了中国OTT TV的发展模式,明确了获批成为OTT TV服务的供应商。互联网电视政策的开放,使中国的OTT合法化,快速发展互联网电视有了根基。 1.5 OTT应用的未来 目前,OTT的应用,就拿OTT手机电视业务的快速发展来说,它带来了相关产业的推动,从互联网电视的发展势头及海外OTT的发展趋势来看,基于互联网的电视业务在客观上比传统电视业务的份额更大,互联网电视业务空间巨大。互联网电视应该快速发展的同时,用户真正活跃度并不高,某些运营商的出发点仍是卖产品,和牌照方、平台方的合作并不理想,在拥有强势运营能力的前提下,未来OTT应用的发展空间将更大。OTT将成为替代传统电视业务的标志。 1.6广电OTT发展方向 现在,在某些省市内或是地方,已有一些家庭购买了互联网电视机顶盒。这些家庭先体验到了丰富多彩的互联网电视功能,从新颖的娱乐角度来说,这些家庭用户乐在其中。从漫游网络、视频点播、互动游戏这三方面,已接近满足用户的日常生活服务。在中国广电,OTT TV的发展还是处于探索中,如何做到满足广大家庭用户,并结合广电自身的发展。如下,就OTT在广电内的发展方向与思路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 目前的情况来看,OTT的受益者是内容提供商和家庭用户。OTT的内容是面向全网络的,通过网络直接传送到家庭用户的面前。内容提供商手里握的节目内容,他们的内容要是做的好,很新颖,能成功的“诱惑”很多人。这些人中,有的人可能是通过PC、PAD、手机等,看到内容,但是大多数人应该是通过电视。电视在中国的主导地位是不可忽视的,电视才是家庭用户的核心,不可动摇的。家庭用户,收看到的内容会越来越多,内容也会越来越新鲜。 广电网络已经覆盖全国,广电主营的业务是数字电视。数字电视业务在国内,目前已普及。大部分地区的广电,已经有高清、3D等业务在陆续开通。我们发现家庭用户要求观看的视觉感受越来越高,这样就要求内容的图像质量会越来越高。对广电网络来说,以DVB技术传送高清节目以及未来的超高清节目内容是没问题的。广电的宽带资源加上我们广电现有的DVB网络优势,我相信我们有能力去探索OTT发展之路。 随着三网融合和下一代网络的发展,网络视频用户数每年在不断的增长,对广电网络已经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广电需要在OTT 业务中去竞争和转型,不能只是仅仅提供数字电视业务,需要OTT这种技术去实现电视内容多屏分发,提升各种增值业务,网络竞争实力,广电发展互联网电视必将深受百姓的喜爱。笔者认为,广电OTT业务发展要考虑如下: 1.数字电视操作界面已受到用户的认可与爱戴,在原有的数字电视操作界面的基础下,继续开创简单便捷的用户操作界面,可以集成导航、商城、文化站、视频电话、聊天、评论、个人主页等功能。 2.业务分类更加鲜明。在电视屏幕上,突出主打业务,分众化。业务分类不需要多,用户可以清晰的找到,可采用阶梯式的划分。 3.用户付费更加灵活。除现有的银行支付,充值卡,电话付费外,还可考虑电视银行的开设,为用户付费提供方便。在电视银行中,还可以帮用户开通其它家用付费的渠道。 4.增加多种互动增值服务。用户可将电视内容视频,方便的传送到其它终端,如手机,PAD等进行观看。 5.采用核心的OTT技术设备,开放式的框架结构,统一规化接口方式。 6.执行国家对OTT的监管政策。 OTT把传统的广电服务和互联网融为一体,对于广电网络运营来说,是在广电音视频服务基础上,向用户提供各种互动增值服务。如果我们把发展方向定义更加宽阔些,笔者认为,应该把原先广电和电信各自为政,互相竞争,转变成为以降低整体运营成本使双方利益形成一致,更重要是的是提供OTT商业模式的平衡路径。双方可以在技术层面上互补,在运营层面上合作。 2 OTT在广电内的应用 2011年底,代表未来电视发展方向之一的CNTV(中国网络电视台),正式成为第一家拥有互联网电视牌照的单位。2012年,滨海新区互联网电视正式立项开建。滨海新区互联网电视(OTT)交互系统项目为一套基于互联网的播出平台,与传统有线电视技术比较,其平台有以下技术特点: 1.面向多终端设备提供高品质服务的统一媒体平台,符合国家三网融合大的发展方向的平台。 2.支持互联网直播与点播的OTT服务。 3.对终端完全可管可控,安全级别达到单个体水平。 4.采用微软Play Ready视频播放技术对内容进行保护,以达到直播节目的高安全性。 5.采用微软Smooth Streaming流传输技术确保终端用户最佳的收视体验,更适合互联网分发内容,使节目得以达到播出级别。 6.通过微软Mediaroom2.1 开放的、可扩展的后台架构,使平台更容易支持新的终端类型。 其业务形式基本要求是面向多种类型的终端,如PC、手机、平板电脑等,提供视频点播、直播、游戏、资讯等功能及服务。终端类型虽然众多,但其业务呈现形式主要基于客户端方式。 3 结束语 从上面可以看出从传统的“电视机”到小屏,反过来看,也意味着可以从小屏上的内容到大屏的“反哺”。这个过程带来几个遐想: 1.电视内容的监管与管控,是否还是由广电进行全面的把握; 2.目前小屏(比如智能机、PAD)上的应用是否可以在数字电视终端上进行应用; 3.未来,是否可以探索出一条适合广电的出路,融入到互联网,实现用户手中与家里各种终端屏的占领。 目前广电的OTT服务处在发展初期,是一项随着互联网发展的新业务。广电网络具有自身优势,推动OTT,从而实现技术、模式和业务的创新。发展新用户,占领市场,提升广电业务的竞争能力,开辟出新的业务领域,在未来创造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 倪暄 罗岚 曹三省. 融合新媒体环境下广电OTT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传媒科技》;2012年4期 2. 尤文奎. 有线网络的OTT之痛. 《通信世界》;2012年23期
评论 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