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云计算应用情况与发展趋势分析

  • 优秀论文奖
  • 文章作者: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 2021/12/30-04:43 阅读: loading...

    陈瑜(上海广播电视台)

     

    摘要:本文简述了云计算技术目前在广电行业的应用现状,并预测了云计算面向内容生产制作、内容运营发布、终端用户服务三个层面的广电应用前景。文章在描绘电视台利用云计算架构部署两个系统和两个平台的同时,还列举了影响广电行业顺利实施云计算技术的几点关键因素。 
    关键词:云计算 广电 应用 云计算,被不少专家称为未来5年全球范围内最值得期待的革命性技术,正逐渐从概念层面走向应用层面。谷歌、微软、IBM等许多国际大型IT公司已经将云计算作为新的战略核心,准备迎接IT领域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到来。业界普遍认为,在IT技术渗透到广电各技术系统并日益蓬勃发展的今天,云计算与我们行业的发展已密切相关,在广电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1 云计算目前在广电行业的应用情况 虽然广电行业较早已在节目包装制作、数据运算管理等方面运用到了“云计算”的理念,但是大规模的云技术应用和系统实施仍尚未开展。就近年广电设备展会情况来看,无论是传统的广电设备企业,还是IT网络设备公司,亦或是广电有线网络运营商,都在打“云计算”这副牌。显然,若能成为广电云的技术提供者和平台运营者,无疑就掌握了广电未来技术和业务发展的重要筹码。 
    1.1 传统广电设备商纷纷推出云计算平台化产品 大洋推出了基于云架构的两种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一种是面向电视台自建数据中心的私有云媒资;另一种是面向中小型客户的服务型共有云媒资。索贝公司适时推出的eWebTV网络电视台云服务解决方案,能提供基于云平台的新媒体“快速部署”、“快速运营”的高端内容集成与增值技术的平台方案。新奥特基于云计算的全媒体运营技术新架构,采用统一数据中心,能构建经营管理平台、生产制播平台、集成分发平台和运营发布平台等四大核心平台。天脉聚源通过搭建“中国手机电视台”大规模
    移动“媒体云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了CNTV对上百路分布式电视信号集成编码采集,并能够开发部署支持Android、iOS等智能终端的客户端应用。 1.2 IT网络设备商借助云计算,发力广电视频业务 作为全球第二大移动设备商,华为推出了基于SingleCLOUD技术的媒体云平台,按需弹性分配计算资源,为运营商海量媒体内容的采集、编码、转码等环节提供低成本、高效的计算处理能力及端到端的基础平台能力。中兴通讯将云计算作为企业的战略方向之一,提出了面向融合业务的全系列CoCloud云计算解决方案。大唐移动展示的云媒体平台,继承了三网融合的三屏互动、云计算和媒体分发技术,将移动互联网的手机终端、广电网络的机顶盒终端和无线互联网的PC、手持设备终端有机结合,实现互联互动。思科重点推广基于Video scape平台的多款产品与解决方案以及“云视频”应用与服务,可将云、网络和客户端组件无缝整合在一起,支持视频传输与录制、暂停视频播放和恢复播放等功能。 
    1.3 广电网络公司积极尝试部署云服务平台 继SMG与联想合作,通过整合双方在终端产品、云计算、内容资源、市场运营等方面的优势,联手开拓中国移动互联与数字家庭市场之后,各地有线网络公司也纷纷尝试搭建云服务平台。2011年7月,江苏有线继单向数字电视、互动电视之后,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数字电视“云媒体电视”在南京上线。同年12月,山东广电网络和浪潮集团合作,共建面向三网融合的云电视平台,发展广电互联网数据中心(MMC)、媒体业务中心以及三网融合应用中心等功能板块,实现了数字电视、互动电视、互联网电视、三屏联动和各种特色应用,并已在济南、河北、芜湖等多个运营商得到规模应用。 
    2 云计算在广电行业的应用前景预测 目前,业界对“云计算”还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采用云计算架构的技术系统也还没有较为成功、成熟、受到广泛认可的案例。云计算未来如何在广电行业实现落地,成为近年受到行业广泛关注的问题。我想,云计算目前在广电行业应用可归纳为以下三类。 
    2.1 面对内容生产制作的云应用 首先是节目内容生产制作方面可以运用到云计算。目前电视高清化带来的大量数据造成了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两方面的压力。而云计算技术实现集约化的制作和存储,正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云计算通过集约化的系统架构,将所有原先分散在各单机中的计算能力集中到一个“计算池”中,统筹调度计算资源,按照不同需求智能、灵活、动态地进行分配,能大大增加单点制作能力,并减少设备的空闲率,提高综合使用效率。云架构部署的媒资存储中心不仅能将原来分散零散的存储系统进行集中整合和统一管理,缩减大量重复不必要的数据迁移、转码、保存等环节所占用的时间,还有利于数据异地灾备和节能减排。 
    2.2 面对内容运营发布的云应用 在内容运营发布方面利用云计算架构,将能发挥更加巨大的潜质。当前电视媒体拥有丰富节目内容,但有了高品质的海量内容并不意味着一定可以带来高品质的业务体验。因此,如何去传播分发和运营管理这些内容更为关键。通过对现有各内容资源管理系统进行云计算改造,建立广播影视节目内容资源池(广电媒体云),可以大大提升内容资源的数字化、海量存储、数据共享以及超强的检索挖掘能力,从而实现媒体资源的充分汇聚和高效分发。 
    2.3 面对终端用户服务的云应用 随着网络带宽的逐步提高,面向终端用户的云应用将变得可能而且必要。未来用户的个人终端将呈逐渐“瘦化”和“多元化”的趋势。也就是说用户的终端不需要很高的硬件配置,而只需要通过高速网络与云服务中心进行数据交换,由云提供各类服务。同时,用户的终端可以是多种形式、互相融合的。既可以是电脑、电视,也可以是手机、PAD或者其他设备,而且用户在不同终端中的数据信息是同步更新的(因为数据储存在云中)。可以预见,未来人们只需要一个“身份认证”,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任意一个终端,来做“任何事”。云架构的网络服务将给生活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3 台内部署云计算的应用场景 不难想象在未来云计算架构体系下,网络对用户的服务将必定是全方位的。只提供视频内容的网络服务将丧失竞争力而被淘汰。对传统电视媒体来说,尽快完成全链路的产业布局和资源整合,着手规划部署云计算架构的服务平台,将是未来几年的重要任务之一。 鉴于我台目前的业务较少直接触及终端用户,产业生态链条尚不健全,个人认为未来在台内部署云计算系统应遵循“抓牢第一类应用,推进第二类应用,开创第三类应用”的原则进行。 而近期,可以考虑尝试在内容制作、数据存储、业务运营和用户服务等系统上进行云计算架构部署。 
    3.1 云架构的内容制作系统 内容生产是“立台之本”,巩固和延续既有优势,是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基本前提。部署云架构的内容制作系统不仅可以降低节目制作的技术成本,还可以创新节目制作形态,提高工作效率。集约化动态分配计算资源,可以集中优势资源快速处理那些难度高、时间紧的制作任务,而不需要人工干预的制作任务将被安排在系统闲时集中处理。由于节目内容和制作数据均存在云中,系统将能实现异地协同编辑和节目实时创作等创新制作模式,使创意人员不受工作场所的限制。 
    3.2 云架构的数据存储系统 未来媒体单位的存储系统将以数据中心(IDC)的形式存在,不仅仅局限于保存媒体资料,还包含媒体数据、管理数据、业务数据、用户数据等各类数据,并具备基本的模糊处理和智能学习能力。可考虑利用云计算技术建立数据中心(IDC),不仅能极大地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在避免设备闲置的同时,还可降低人员及管理成本,并为广电云业务平台提供可管、可控、可查的节目内容和数据支撑。 
    3.3 云架构的业务运营平台 随着三网融合的逐步推进,广播电视台将从单一的播出机构向全业务综合运营商转型。利用云计算技术构架的核心业务运营平台,能有效整合现有的传统广播电视、互联网电视、IPTV、移动电视和网站视频等,不仅实现台内资源共享,从而降低制作成本,还能实现多渠道、多网络、多终端内容的智能分发。此外,利用云技术对视频内容进行统一的版本管理和有效的版权管理,不仅利于内容版权维护和交易结算,还可大大降低节目交易环节的配送成本,满足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媒体内容生产和交易的需要。 
    3.4 云架构的用户服务平台 掌握了用户,就掌握了收费主动权。如何拓宽收入渠道,摆脱对传统广告收入的依赖,这个涉及广电媒体转型生存的问题关键在于如何粘合用户,将产品融入用户的生活。在用户管理体系尚未健全之前,可考虑通过参股及合作方式,搭建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用户服务平台,借助创新的用户操作体验,积累稳定的用户群体数量,逐步开展增值业务,向近用户产业链端发展,以应对三网融合及政策变动所带来的行业风险。 
    4 广电行业顺利实施云计算技术的关键因素 云计算的意义在于系统规模化、集群化后所带来的资源充分整合、灵活调配的能力。私有云虽然能解决部分技术瓶颈问题,但效果并不十分显著。只有达到一定规模的公有云,才能真正发挥云计算的优势。在广电行业内顺利实施云计算,可能将受到以下几种因素影响。 
    4.1 政策导向 广电系统在中国具有宣传和商业的双重属性,业务开展受到相关政策的极大制约和影响,如广电系统如何建立云计算系统、系统规模多大、能开展何种业务等。在当前政策导向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在行业内部署大规模的云计算系统显然时机并不成熟。 
    4.2 行业趋同 由于我国广电行政管理体系相对松散,技术标准也没有规范一致,部署行业内的公有云系统,需要较长地一段时间来统一技术标准,并获得全国行业单位的普遍认同和一致支持。这将不利于云计算在行业内的快速推广应用。 
    4.3 资金配套 部署大规模的云计算系统,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并且带来的风险也是巨大的。从目前情况来看,广电行业内任何一个部门或者单位都不具备相关出资和抗风险的能力。未来是由国家出资配套,还是业内共同出资,也是影响到广电云最终形态的重要因素。 4.4 信息安全 广电云系统的信息安全既包含技术层面的问题,也包含商业层面的问题。首先,云系统接入的身份认证体系必须是十分严格且极其稳定的,否则将可能带来影响全行业的数据灾难。其次,提供云服务的机构必须具有足够的公信力、运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并受到合理的反垄断机制约束,才能对行业内海量的重要数据进行有效、长期和可靠管理。 
    4.5 网络能力 云计算最大的技术瓶颈就是网络承载能力。以中国目前的带宽速率和传输稳定性,面向个人的云计算系统还不可能提供很好的用户体验。要想用户将自己的数据放到云端,那么网络传输的速率必须基本达到目前硬盘的读取速率,才能提供优于当前PC架构下的用户体验。可以大胆预测,当用户级网络传输速度发展达到100MB/S左右时,云计算才将具备全面推广和个人应用的条件。 云计算——这个信息行业的重要创新应用,无疑将给广电行业带来一场新的革命。它可能给广电带来扭转行业弱势的契机,也有可能是电信蚕食广电市场的加速器。如何将云计算技术优势与广电自身业务和技术特点进行有机融合,尽快完成行业内统一的云架构布局,需要广大广电从业者的集体智慧和共同努力。未来能否从行业利益出发,突破政策壁垒,创新合作模式,将是广电在云时代能否拨云见日,成功突围的关键。
    编辑: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

    评论 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