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屏通道和全业务平台建设

  • 优秀论文奖
  • 文章作者: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 2021/12/30-04:43 阅读: loading...

    ——大视频竞争格局的应对之道

    张健 骆冉 王玮宏

    (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

    摘要:当前广电行业正处于一个大视频的竞争格局之中,传统广电运营商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竞争压力。作者从当前的竞争势态入手,分析了传统广电运营商的应对之道——多屏通道和全业务平台,又进一步对多屏通道的分类、全业务平台的特点和设计理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多屏通道 全业务平台 SDP 云计算

    1.前言

    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对传统的媒体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之前是平面媒体,现在则是广播电视。对广电行业来说,关于“电视是否已死”、“互联网电视是否会取代有线电视”等等的讨论,都不及一些数据更加刺激我们的神经。 1) 2012年北京地区电视机的开机率已跌至30%,而这一数据在2009年还达70%。 2) 根据CSM快速测量仪收视数据显示,2013年央视春晚在央视一套收视率仅为11.362%,低于2012年的收视率17.37%,以及2011年的18.344%,成为史上春晚收视率最低的一年。(央视历年春晚收视都是以央视多个直播频道统计的收视率加权总和,但央视一套比去年大跌6个点,说明央视春晚影响力下降是不争的事实。) 3) 据CNTV提供的数据,2013年春晚视频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达2.09亿人次,较去年上升141%,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达2255万,较去年上升97%。 4) 根据2013.1CNNIC公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 2012 年底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达到 3.72 亿,较2011年底增加了 4653 万人,增长率为14.3%。 5) 2006年,中国IPTV用户数量为45.6万户,2007年,中国IPTV用户数量为120万户,2008年,中国IPTV用户数量为240万户,2009年,中国IPTV用户数量为430万户,2010年,中国IPTV用户数量达到600万户,2011年,中国IPTV用户数量达到1350万户。2012年,我国IPTV用户数量估计达到2300万户。 6) 据不完全的数据统计,去年我国互联网电视终端用户总数已经超过2000万(含电视和机顶盒)。据Digital TV Research预测,到2017年,中国互联网电视数量将从2010年仅有的200万台增至9300万台。 这些数据显示了传统电视用户正在流失,而互联网在线视频、IPTV和OTT TV的用户数正在上升,一个大视频竞争格局正在形成,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正逐步感受到来自其他多个行业的竞争压力。

    2.应对之道

    面对竞争与压力,传统的广播电视运营商应该如何去应对? 不能坐等,不能被动,需要积极地去改变,既然这些竞争都是技术发展带来的,那传统的广电运营商也可以利用这些技术发展,创新业务,保住原有用户,拓展新用户。 大视频竞争格局中,传统广电运营商还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转变服务意识,转变到以用户为中心上来,要意识到用户消费需求的变化,变化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一方面体现在消费需求的个性化,传统线性编排的被动接受的电视消费方式将无法进一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除了互动电视以外,通过电脑、手机等的联动将可以进一步满足用户对个性化的需求; 2) 一方面体现在应用场景的多元化,随着电脑、智能手机、PAD的普及,电视现在已经不是用户看视频的唯一终端。而且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通过电视、电脑、移动终端上来观看视频获得的消费体验是不同的,一定程度上是无法互相替代的; 3) 一方面体现在终端的智能化,就像手机不能只用来打电话一样,用户将越来越接受可以同时提供多种应用功能的智能终端,只能用来看电视的电视机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 基于以上认识,在技术发展和用户需求变化的情况下,广播电视运营商应该在保证基本的广播电视的基础上,构建一个连接电视、PC、手机、PAD以及其他终端的多屏通道和全业务平台,聚合海量内容以及增值业务,重塑产业链合作,创新商务模式,满足用户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3. 多屏通道

    对于多屏之间的连接通道,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图1所示: 1.从实现技术来分,可以分为: 1) 多屏之间的直接连接通道(如上图中蓝色线所表示) 主要是终端设备之间采用AirPlay、DLNA、WiMO、Miracast等协议实现媒体内容的投影及操作,这种方式的多屏实现只能算是屏幕的延伸,无法实现多屏之间的真正互动。 2) 基于云端的多屏连接通道(如上图中红色线所表示) 各终端分别通过与云端的通信实现多屏通道。由云端的全业务平台向各种不同的终端推送节目内容实现一云多屏、多屏同看的业务,通过云端统一的用户信息管理、会话管理以及支撑系统等可以实现共享消费、断点续播、签到、评论等进一步的多屏互动业务。 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前一种方式下多屏之间的连接通道更短、占用资源更少、实现更简单,在某些应用场景下效率更高,缺点是当前支持这些协议的终端数量还较少、形成多屏互动的能力有限;后一种方式虽然对云端的建设要求较高,但对终端的要求较低,而且对广播电视运营商来说,后者提供的多屏通道上可实现的业务形式更多、可运营性更强。因此,在前期建议运营商可以先建立后一种方式的多屏通道,以此为基础开展多屏业务,等到终端条件具备时再增加前一种方式的直连通道,最终形成一个多屏连接的闭合通道,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走不同的通道,最大效率地发挥通道的能力。 2.从多屏的延伸范围来分,可分为同一个用户帐号(或同一个局域网内)多屏之间的连接通道以及不同用户帐号多屏之间的连接通道,后者从多屏的概念又延伸到了社交的概念,通过不同用户之间多屏通道的建立,实现基于电视、手机、PAD、PC的社交业务,包括节目推荐、节目点评、节目圈等应用。 3.从多屏的定位来分,可分为定位相同和定位不同,前者各个屏定位相同,都作为视频播放及其他应用的终端,后者各个屏定位不同,将电视屏作为主屏,实现电视播放及其他应用的主终端,手机、PAD等作为辅屏,实现对电视播放的操控、电视应用的操控以及基于电视内容的签到、评论、互动等功能。 4.多屏的连接通道还有其他一些分类方法,例如:多屏和云端的连接通道是走广电的内网还是走互联网等等。

    4.全业务平台

    4.1全业务平台的特点

    为了支撑多屏以及多种应用的实现,需要在云端建立一个全业务平台,实现云端内容引入、内容管理、内容分发、运营支撑等功能。由需求决定业务、由业务决定系统,全业务平台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分层设计,结构清晰; 2) 业务接入以及资源调用的接口规范化、简单化,模块之间松耦合,降低第三方参与门槛,便于对第三方的统一管理; 3) 系统结构为水平型结构,能力资源横向部署,适应新应用上线快、周期短、颗粒度易变等特点; 4) 统一的内容管理、统一的产品管理、统一的认证鉴权、统一的运营支撑、统一的门户等。

    4.2全业务平台的设计理念

    全业务平台不是简单地增加几套IP Streaming的播发设备,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其规划设计过程中可以借鉴一些先进的理念和思想,以下为几种参考。

    1.云计算:云计算的概念现在很火,行业内正在处于一个接受、学习和应用的阶段,上个云系统很容易,但如何用好云的概念、云的产品构建一个真正资源节约、系统开放、部署灵活、安全可控的云平台,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云计算在维基百科的定义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狭义云计算是专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包括硬件、平台、软件,广义云计算还包括服务的交付和使用。云计算有IaaS/PaaS/SaaS三种服务模式,在由单一直播、点播业务扩展到游戏、教育、购物、通信、便民等个性化、细分化的融合业务,在由看电视转向用电视的时代,运营商在全业务平台的建设中,最重要的是参考PaaS的模式,通过对业务支撑和能力资源的适配及开放,为第三方开发者提供统一的运营环境和网络支撑,实现新业务的快速开发和部署。其他还有将部分的逻辑和计算放在云端的方式,使得终端机顶盒只要支持基本功能,就可以实现更多的业务。

    2.SDP:service delivery platform,业务交付平台,是在电信业被广泛应用的,一个面向多种网络,支持多种应用,向用户交付(生成、部署、使用)的水平化业务框架。其特点包括:接口规范、能力聚合、管理统一,能够低成本地快速开发、提供和管理各种新业务。中国电信的增值业务管理平台ISMP+和增值业务接入网关ISAG、中国移动的SP增值业务体系和自由增值业务体系、中国联通的增值业务平台VASP都借鉴了SDP的思想。以某电信运营商的业务交付平台模型举例,如图2所示,其中:业务接入层向CP/SP提供统一的接口,允许应用开发者以标准的方式进行访问,降低了接入难度;业务能力层对各种基本能力进行汇聚,统一向各业务系统提供,方式更为灵活和经济;融合业务管理层将原来垂直体系中各业务的管理功能进行整合,提供统一的管控平台。原有烟囱式的业务部署模式下,每个新上业务都要开发不同的接口、接入不同的管理平台,开发难度大、成本高,在SDP模式下的新增业务将被抽象为数据模型、能力、资源和运营支撑的组合,以面向服务的方式通用基础构件,实现业务的低成本快速引入。

     

     

    3.SOA/ESB/EMB: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Enterprise Service Bus/ Enterprise Media Bus。在广电中心全台网建设中,这几个思想已经被很好的使用。其中:SOA面向服务体系架构,ESM企业信息总线,是源于IT行业的一种框架体系,主要思想包括系统建设面向服务、各模块之间定义标准化接口、通过统一的消息队列进行通信、模块间为松耦合联系等,解决了不同模块之间的统一通信和协调运作,在一个由多个厂商产品异构而成的平台建设中,这两种建设思想是必不可少的。EMB是针对广电特有的大媒体数据而设立的一个类似ESB的企业媒体总线,主要用来传输视频数据。在平台系统IT/IP化的趋势下,全业务平台的建设有必要借鉴SOA、ESB、EMB这几种建设思想。

    4.NGOD:下一代视频点播服务架构。不管业务如何创新与拓展,广电的根本还在于电视服务,基于多屏的直播、点播电视业务一定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因此平台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更多的考虑电视点播业务的需求和逻辑。经过几年的发展,点播系统的架构已从ISA逐渐转到NGOD,而广电总局关于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视频点播的技术规范也参照了NGOD架构。因此在全业务平台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在系统架构、接口规范、业务逻辑等方面都有必要参考NGOD架构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视频点播系统技术规范》。

    可以看出,以上各种思想具有很多相似以及互补的地方,因此可以进行融合性地借鉴,而借鉴的精髓在于其中包含的理念和思想,要着眼于业务发展,不要拘泥于固化的架构或模型。

    5.结论

    未来的电视和当前相比会有多种超越,无法一一预测,但其中肯定会有一个关键点——丰富的应用。电视在未来将不仅仅是传统的广播电视或互动电视的显示终端,更将是客厅的娱乐中心,在电视之外还提供能游戏、教育、便民、支付等多种功能,特别是游戏,是当前除了视频外可预见的最大的一个增长点。只有能提供丰富的应用,才能将用户从其他娱乐活动中重新拉回到电视机前。而要成为客厅的娱乐中心,要能提供丰富的应用,关键在于要建设一个快速、开放的全业务平台,通过开放的全业务平台构建新型产业合作关系,汇集多种力量开发和提供各种应用。只有这种开放平台才能生成海量的应用,从而通过长尾效应获利,也才能创造出精品应用乃至“愤怒的小鸟”“切西瓜”一样的杀手级应用。

    编辑: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

    评论 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