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台开展在线视频制作业务的探讨

  • 优秀论文奖
  • 文章作者: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 2021/12/30-04:43 阅读: loading...

    电视台开展在线视频制作业务的探讨

    柴焱1 李玥2

     

    (1.北京电视台,北京,100022;2.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100022)

     

     

    摘要:本文分析了视频网站的发展模式, 针对传统电视台的特点提出了电视台应结合自身优势,利用现有资源构建开放式的专业化视频生产平台,大力发展在线视频制作业务的想法。作者总结了国内外在线视频制作网站的发展情况,分析了传统电视台建立视频生产平台的重要意义和优势所在,探讨了构建这一平台所需解决的一些关键问题,论证了此方案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并就平台构建的基础架构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关键词:在线视频制作、视频生产平台、视频网站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A

    Disscussion of the feasibility about TV stations to carry out the business of online video production

    Beijing TV Station, ChaiYan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usiness model of online video website, presents that traditional TV station should take advantage of their own resources to build an open platform to support online video production business. In the paper, we summarize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online video production website at home and abroad, analyze the significance and advantage of traditional TV station to build up the open platform for video production, and disscuss the difficulties and key issues to build the platform and demonstrate the technical feasibility of the program. Finally,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his ideas about how to set the basic infrastructure to achieve the platform. Keywords: online video production; video production platform; video websites 一、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对传统广电行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传统电视台要搞新媒体必须扬长避短,电视台有多年的视频节目制播经验和丰富的媒体视频资产(下简称“媒资““)资源,建设视频网站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发展互联网视频业务成为传统电是台进军新媒体的一种必然选择。 二、 网络视频业务发展模式分析

    1. 1. 两种主流视频网站运营模式分析

    目前主流视频网站的运营模式有两种:“Hulu模式[[1]]”和“Youtube模式[[2]]”。前者向用户提供经过授权的正版影视作品,公司通过广告而不是用户付费支撑网站运营;后者采用开放性视频分享模式,坚持用户上传原创视频节目,提倡内容用户分享。 Hulu与YouTube两种模式的差别非常明显[[3]]。脱胎于传统媒体的Hulu模式保证了节目内容的正版化,靠广告而不是用户付费支撑企业运行,由于给企业广告的投放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售卖程度也远高于后者,这也使得其完全可以靠广告支撑企业运行。YouTube模式以用户分享为主,其秉承了Web2.0下提倡个性和用户创造的特点,在短时间内赢得了大量的用户,对传统传播形态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但由于未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 Hulu由美国新闻集团(News Corp)和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共同投资创办,因此具有传统内容提供商“官办”视频网站的意味,其模式可以很容易套用到国内传统电视台。YouTube模式虽然仍未盈利,但其提倡的“UGC(Use Generated Content)”的理念却秉承了互联网的思想精髓,UGC不仅是一种全新的内容提供方式,也意味着更低的内容组织成本,更高的用户粘性和更多的交互性,这对传统电式台同样是十分有借鉴意义的。传统电式台要发展新媒体,要考虑将上述两种模式结合起来,在吸取二者精髓和做好本地化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优势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1. 2. 国内视频网站的做法

    与前面分析的两种模式类似,目前国内视频网站[[4]]领域主要分为以“奇艺网”为代表的正版Hulu模式和以“土豆网”、“优酷网”为代表的Youtube分享模式。但是由于国内大环境限制,这两种模式很难在国内被简单的复制,开创符合中国国情的模式成为视频行业发展的重点。目前,国内这两种模式的探索呈现一种融合的态势。以优酷、土豆和酷6为代表的网络视频厂商,已经通过购买正版电视剧逐步的从单纯的视频分享网站成长为综合视频网站。以央视和湖南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在进入网络视频领域后,也在构建融合这两种模式特色的视频播出平台。以国家网络电视台(CNTV)[[5]]为例,中国网络电视台于2009年底正式上线后,逐步推出了“爱布谷”和“爱西柚”等网络应用,前者定位于为方便网民收看所有电视节目,提供网络互动直播、点播及7X24小时回看的视频服务产品;后者定位于一个以用户上传视频作为核心内容的视频分享与互动社区,其主要内容来自网民个人和合作机构上传,“爱西柚”整合了“UGC+SNS”的概念,其目标就是打造高水平的视频上传、分享、搜索及播放的服务性开放平台,为用户提供参与式网络电视体验。在上线一年左右的时间,其Alexa排名已稳定在500-1000名,成为国内目前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综合性视频网站。

    1. 3. 进行差异化竞争,更好的让用户贡献内容

    CNTV为传统媒体发展互联网视频带了个好头,实际上传统电视台发展互联网视频是有很多优势的,但这种优势必须顺应互联网自身的发展方向,即结合自身媒体资源丰富,节目制作能力强的特点,实现差异化竞争,更好的让用户贡献内容。无论是以奇艺网为代表的“Hulu模式”,还是以土豆网为代表的“Youtube模式”,二者都缺乏针对互联网播放平台的专业节目制作能力,这种能力既包括投资巨大的软硬件高端制作设备,也包括具有丰富策划经验和针对互联网特点进行节目制作的互联网视音频节目制作团队。一般来讲,人们会提出利用现有电视制作平台,借助电视台专业制作人员,在正常生产传统电式节目的基础上附带生产适用于新媒体播出平台的视音频节目。但这种想法却没有考虑互联网平台与传统播出平台的差异,以及其技术实现的复杂性,更忽视了UGC这个互联网最热门、最通俗、也是最重要的理念。由此笔者提出,借助传统电视台的专业化制作资源优势,构建一个由专业技术人员引导的面向互联网的开放式的专业化在线视频制作平台,引导用户自发的进行视频的制作与分享,探索一种新的视频生产方式。 三、 建立开放式在线视频制作平台的意义 所谓专业化的视频在线制作平台指得是借助传统电视台建设网络化制作和播出系统的经验,将现有非编网的构建技术与互联网开放性、用户贡献的特点结合起来,构建一个用户可以通过公共互联网访问的,提供在线视频编缉、制作和分发功能的高端视频制作与发布平台。这一平台的建设有其特有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向用户提供了独特的在线视频制作服务,吸引大量用户使用。

    近几年,随着网络分享视频业的迅速崛起,每个人都有一种成为"胡戈"的冲动,但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够自建一个视音频节目制作环境,即使用户自己构建了简单的节目制作环境,和电视台专业化的制作设备和制作过程来比也是相去甚远的。因此,网站依托现有互联网环境,向广大用户提供一种在线视频节目制作服务,并将电视台专业化的制作流程、理念和标准引入这一平台,让用户可以自己家里即享受到专业编导的节目制作体验,无疑对用户有极大的吸引力。

    1. 可以充分利旧电视台现有标清网络资源,保护原有投资。

    “网络化”和“高清化”是国内各电视台目前正在开展或在将来几年内将大力开展的重点工作。“网络化”使得传统电视台的节目制作和播出更加的流程化、自动化和标准化,构建全台网的制播一体化已成为传统电式台加强自身建设的一种趋势。在这一过程中,国内各主流省级电视台都积累了丰富的系统建设经验。另一方面,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高清化”[[6]]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势头,正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开展着,2009年9月28日北京卫视、上海东方卫视、湖南卫视、江苏卫视等一批省级卫视已正式开始高清播出。但是,随着电视节目制作“标清化”向“高清化”的快速过渡,出现了部分原有标清网络产能不足,原有标清设备设备闲置的问题,有些制作网络甚至投运还不到半年,如何保护原有投资、充分利旧成了一个摆在各省级卫视面前的难题。对现有标清制作系统进行改造,使之满足互联网开放式需求的在线视频制作的需求,正式解决这个难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1. 规范互联网视频制作标准,提升用户节目制作的品味。

    目前在线播放互联网视频的质量普遍偏低,通常只有384Kbps+的码率,视频窗口分辨率也较小。这与视频来源复杂、网络带宽成本高、用户接入带宽有限、在线播放要求实时性都有很大的关系。目前各主流视频分享网站都在尝试推出所谓“高清”频道,以期提升用户的收看感受,但这里所指的“高清”与传统电视台的“高清”概念仍有较大的差距,互联网的“高清”视频不过是700Kbps-1Mbps+的码率,但是传统电式台的“高清”概念则要达到100Mbps+的码率,这之间相差了百倍。当然,这不意味着我们所要构建的平台也要采用百兆的码率,实际上只要在素材上载时选择质量较高的码率,节目制作过程中可以只编辑其对应的低码,在节目输出时还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通过转码软件生成各种目标码率和目标格式,供用户下载或分发,方便用户使用。此外,除了视频质量、画幅大小、音频质量等常用指标外,传统电视台在构图、转场、特技使用、画面幅值等各方面都有不同的技术要求,将这些观念引入互联网视频的制作,无疑会极大地提升普通用户进行视频节目制作的品味。

    1. 提倡“用户生产、用户分成”,实现跨平台播出和分发,提高用户粘性。

    电视台有自己专业的播出渠道,这既包括传统电视频道,也包括类似于CNTV的互联网发布平台,即一个电视台,两个播出平台。为激发用户原创动力,可以选拔用户制作的优秀节目经过包装后在这两个不同的平台上播出,并可依据收视效果对用户进行广告分成,即根据该视频的点击率和收视率,统计其带来的广告收益,按比例与用户分成,产生双赢效果。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为例,其推出了独立域名网站iReport.com,鼓励观众发送新闻事件的图片与视频给CNN,据了解目前在观众发送给CNN的十几万条新闻事件的视图中,CNN节目的采用率达10%。考虑到网友制作的节目质量良莠不齐,可以在用户生产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用户的点击情况来选择内容,使得优质的节目可以在海量的视频资源中浮现出来。这样,不但可以降低节目的制作成本,提高电视台的收视率,还能鼓舞用户的参与热情,提高网站的用户粘性。

    1. 区分用户群体,提供分级服务。

    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节目制作需求,对用户进行细分,可以提供不同分级的服务。普通用户只能访问有限的媒资资源,使用功能简版的非编制作软件;高级用户(或付费用户)可以浏览到更多级别更高、更有价值的媒资资源,享受不同的网站功能和支持服务,以及使用支持更多特级功能和渲染功能的高端非编制作软件,和针对高端用户的培训,引导用户生产出更多专业化的视频节目。 综上,借助传统电视台现有资源构建开放式的专业化在线视频生产平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后文作者将重点阐述构建这一平台的一些关键问题。 四、 构建面向互联网的开放式的专业化在线视频制作平台

    1. 1. 在线视频制作网站发展情况介绍

    目前,国外有不少提供图片、视频在线混合编辑的网站[[7]],如Jumpcut[[8]]、Jaycut、Eyespot等。这些网站可以提供各种简单易用的网络工具,让用户使用各种资源(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进行全方位的在线创作(平面作品,音视频节目,游戏,彩信,博客,维客等)。以国外最知名的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为例,它和Adobe共同开发了工具Remixer,这相当于把简单化的视频编辑工具搬到了网络上;Fauxto(Fauxto.com)网站则以Flash的形式为用户免费提供图像处理服务,具有工具箱、图层、滤镜等和PS相同的功能。图 1为Jaycut网站提供的在线视频编缉功能,用户既可以上载素材,也可以利用网站现有的素材进行视频编缉,并可在线对生成的效果进行预览。

     

    国内也出现过sayjoy(www.sayjoy.com)、yoyo169(www.yoyo169.com)、比酷(www.biku.com)、魔橱(www.moochi.com)为代表的几个在线混合编辑网站。不过这些尝试并不十分成功,一些网站由于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问题多已处于停止服务的状态,只有类似56(www.56.com)的视频分享网站还在提供以图片编辑为主要内容的在线编辑服务,如图2。

    图2 56网站在线图片编辑服务截图

    除在线编辑外,国外的在线视频编辑网站还支持向不同平台的分发。以网站EyeSpot为例,用户可以在视频制作完成后上传到例如Blip.tv、Veoh、Blogger和LiveJournal这类发布网站上去。由于视频分享网站Blip.tv在向包括CNN在内的一些媒体机构提供视频服务,这相当于用户在变相的向传统媒体提供视频节目。这种“在线视频制作网站+视频分享网站+传统电视台”的合作模式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1. 2. 构建专业化在线视频制作平台的几个关键问题

    基于公共互联网构建在线视频制作平台,存在以下几个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l 带宽问题 实时视频业务对带宽具有很高的要求,传统电视台现有高清制作系统和标清制作系统通常采用光纤网架构,整个系统的服务端和客户端都构建在一个带宽可以保障的专网内,客户端通过千兆接入,视频实时编缉过程可以保障。公共互联网是一个开放式的环境,承载了大量的用户和各种复杂应用,不支持Qos服务质量保证。根据目前的情况,家庭用户的互联网接入带宽通常只有几兆,用户家里的电脑就相当于客户端,通过客户端远程访问服务端时带宽难以保证。因此,简单地将传统电电视台的高标清制作系统架构简单照搬到公共互联网上是不行的。 目前,针对带宽不够的问题有两种解决方式:一、是提高入户接入带宽;二、是在编辑过程中只传输低数据量的必要数据信息,在保证视频编辑效果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降低数据传输量。 对于第一种方式,随着三网融合试点工作的展开,电信和广电企业都在大力发展宽带光纤接入用户家庭。2010年4月8日,工信部等几个部门联合下发了105号文件,提出要在3年内投资1500亿元新增5000万宽带用户,要求到2011年,城市用户接入能力平均达到8Mb/S以上,光纤入户量达到8000万户。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大都市也走在了大力发展光纤入户的前列。北京市政府在其发布的《北京市信息基础设施提升计划》中表示,到2012年底,北京互联网家庭入户带宽要超过20兆[[9]]。上海市政府也表示,在未来3年,上海市将有300万户居民接上光纤宽带。按照行动计划,预计到2012年,上海市将实现“百兆到户、千兆进楼、百万兆出口[[10]]”的网络覆盖。光纤入户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新的一轮宽带提速潮已经到来。 对于第二种方式,可以考虑采用代理码率变相解决。目前,电视台为便于对媒体节目素材的数字化管理和编辑,采用将媒体节目素材分别存储为用于编辑的低码率节目文件和符合播放要求的高码率节目文件,高低码率的节目文件仅仅是在分辨率上存在差异。编辑时,通过对低码率节目文件进行编辑,确定需要选取的节目帧起点和终点,由计算机系统根据预先设定的低码率节目文件和高码率节目文件间的关联关系,自动从对应的高码率节目文件中取出编辑选取的节目帧数据,生成编辑后的满足播放条件的媒体节目,进行存储或直接播放。基于此原理,通过远程网络服务器向客户端传输低数据量的镜像节目数据信息,用户只需对低码率文件进行编辑,同时在预览和编辑时只传输必需的节目帧数据,编辑打点完成后,再向服务器回传编辑控制信息。通过代理码率技术,尽量减少网络中需要传输的数据量,可以变相解决目前用户接入带宽有限的问题。

    l 成本问题 根据以往的建设经验,传统电视台新建一个高清或标清制作系统通常需要花费几千万元,系统构建成本很高。以系统中的核心设备“存储”为例,视频编辑业务相对于图片、音频编辑业务需占用更大的存储空间,对存储带宽和带宽持续稳定性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必须选择适合多媒体应用需求的高端光纤存储设备,造成整个系统的建设成本难以降低。 2009年可以称为广播电视行业的“高清之年”,随着众多升级卫视高清频道的开播,受国家政策影响,节目高清制播已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现有标清制作系统改造迫在眉睫。这些标清制作系统投运时间不久,系统基本架构完整,设备功能模块齐全,仅需做部分功能模块改造便可将整个系统相对完整的平移到互联网上。如果是分享类视频网站新建这一平台,新增投资将会非常高。传统电视台仅需对现有设备利旧即可构建这一平台,既保护了原有投资,又可向用户提供新的在线视频编辑服务,为企业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可谓一石二鸟。

    l 素材上载问题 传统电视台制作系统支持录像机、光盘播放器、摄像机、新介质等多种设备的信号上载和文件上载,这与依托互联网平台的在线视频制作系统有很大不同。对在线视频制作系统来说,用户在互联网的前端,核心服务在互联网的后端,中间隔着一个开放的互联网环境,用户只能通过文件上载的方式将源素材拷贝到后台核心存储中去。开放式互联网具有上下行带宽不对称、上行带宽小的特点,这就使得素材上载成为了一个瓶颈。另一方面,由于素材源文件的质量决定了最终节目生成的质量,过分的降低原始素材的质量以压缩文件的大小是不恰当的。因此,目前并没有非常好的方法可以解决素材快速上载的问题。不过,好在素材上载在整个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只占有有限的比例。此外,考虑到电视台媒资系统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过编目的素材资源,每日还有很多新拍素材入库,用户在进行节目制作时并不一定非要用自采的素材,或只使用很少的自采素材,只需要将电视台现有媒资系统和在线视频制作系统进行有效的整合,用户素材上载较慢的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l 非编软件问题 目前,电视台使用的网络版非编制作软件通常对电脑的CPU和GPU都有较高的配置要求,一般的家庭电脑难以望其项背。不过,这类非编制作软件通常用于高端节目制作,可支持多轨视音频编辑,多格式素材文件的混编,以及多重复杂特技的制作,其中的很多功能并不适用于家庭用户。因此,向用户提供轻量的具有精简制作功能的非编软件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家庭用户中使用Adobe Premiere Pro、Ulead VideoStudio(绘声绘影)软件的很多,只是这是单机版的软件,不支持网络编辑功能。电视台可以向用户提供的是基于BS架构的,具有一定编辑和特技制作功能的,操作简单的轻量在线编辑软件,用户通过IE、Safari、Maxthon等主流网页浏览器便可进行在线节目制作。

    l 视频发布与文件下载问题 每个人都希望将自己的创作与他人分享,搏得别人的好评。在线视频制作平台不应仅能提供视频编辑功能,更应支持丰富的展示方式和跨平台的发布渠道,使得用户不仅可以将自己制作的视频发布到博客、空间和微博上,也可同步到SNS平台上或其它的视频分享发布平台上。同时,系统应提供强大的转码功能,支持用户以不同的文件格式和码率对视频进行发布或下载。电视台还可举办各种创作大赛,鼓励用户进行在线制作。前一个创作者的作品成为后一个创作者的素材,可以很搞笑,也可以很深刻,可以很优美,也可以很朴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充分体现互联网“我奉献、我分享”的思想。

    1. 3. 构建在线视频制作平台的拓扑结构设想

    基于上述分析,搭建专业化在线视频生产平台不存在难以逾越的技术障碍,据此作者提出利用现有资源构建这平台的拓扑结构及架构设想。如图 3所示,整个系统由前端和后端两部分组成。前端主要包括客户端,用户可通过公共互联网与后端相连,访问服务支撑系统。后端由基础平台、制作系统、媒资系统、视频发布平台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制作系统和媒资系统由光纤网络和以太网络双网构成:光纤网络用于承载视频节目制作,以太网络用于传递元数据及控制信息。 整个业务的流转过程包括:用户通过公共互联网上载素材,系统通过后端服务生成代理码率,并建立代理码率与用户上载的高码率素材的对应关系。用户在前台通过代理码率进行在线视频编辑,系统在后台生成对应的高码率文件,并根据用户个性化的需求转码为制定格式和码率的文件,通过预先设定好的接口发布到各视频分享平台上或支持用户直接下载。


    五、 结语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在线视频编辑网站的发展情况, 针对传统电视台迫切发展新媒体视频业务的需求,提出了电视台应结合自身优势,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开放式的在线视频生产平台,大力发展在线视频制作业务的观点。作者针对公共互联网的特点,分析了构建在线视频编辑平台所需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论证了方案的技术可行性,并就平台构建的基础架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参考文献:

     

    [1] 吴江文.探析Hulu运营模式对卫视网站创新的借鉴[J].国际新闻界,2009,9:72-80.
    [2] 周根红.美国视频网站YouTube的竞争策略[J].中国传媒科技,2009,5:50-51.
    [3] 吕洪良.视频分享网站的模式选择_YouTube还是Hulu[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5:50-51.
    [4] 刘茜.网络视频:在整合与创新中发展——论我国视频网站的发展之路 [J].声屏世界,2010,2:60-61.
    [5] 高弋坤.CNTV诞生两年规划初显大手笔[J].通信世界,2010,3:27-27.
    [6] 毕元峰. 在线视频技术将上新台阶[J]. 互联网天地, 2010,2:28-29
    [7] 子昂.在线视频制作_无处不在的精彩[J]. 互联网天地, 2009,7:82-83
    [8] 姜明媚. 视频3.0[J]. 互联网周刊, 2007,1:86-87.
    [9] 王刘芳.首都信息高速路将升级[N].人民邮电, 2009-05-07
    [10] 朱伟;庄莉.2012年前实现“百兆到户千兆进楼”[N].文汇报, 2010-06-08
    编辑: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

    评论 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