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600中波发射机音频驱动故障分析与处理
刘辉 何琳琳
(国家广电总局763台)
[摘 要] 本文根据DX-600中波发射机出现的音频驱动故障,结合音频控制板工作原理、测试数据及公式推导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介绍了处理和解决故障的经验。
[关键词] 音频控制板 工作原理 故障分析 故障处理
1 前 言 DX-600风冷式全固态数字调幅中波发射机,由三个PB-200单元和并机网络组成,全机使用了数以万计的元器件。三个PB-200单元的音频信号均是从TCU(发射机控制单元)机柜中音频控制板分配而来,要求音频控制板工作必须稳定,并时刻保持音频同相,因此音频控制板在播音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对维护中遇到的DX-600中波发射机音频控制板的音频驱动故障进行分析和说明。
2 音频控制板音频驱动故障分析
2.1 音频控制板简要工作原理分析 图1为DX-600中波发射机节目源控制分配方框图,节目源(模拟信号)通过音频电缆接到TCU机柜TCU接口板J106上,音频控制板分别与TCU接口板J4和背板上J4相接,低压电源板J1输出直流电压送到背板J9上,为TCU控制板、TCU数字I/O板、音频控制板、射频源板、用户接口板供电。TCU接口板上,J25将各控制板上所有状态信号送到TCU PLC数字量输入模块上处理;J24将各控制板上所有控制信号送到TCU PLC数字量输出模块上处理;J26将各控制板上所有模拟信号送到TCU PLC的模拟量I/O模块上上处理。TCU PLC的CPU模块与MMI(人机接口)相接,将处理的各种信息在MMI显示。J10、J20、J30分别将音频控制板处理后的节目源送到PB1、PB2、PB3单元。 音频控制板方框图如图2所示。节目和测试两路音频信号被接入音频控制板后,经过缓冲、检波处理和监测后,由选择开关将其中一路信号传送到浮动载波控制(ACC)电路,进行载波电平控制。在ACC电路中,载波电平会随着音频信号的强弱而变化,使得音频信号在一个低调幅期间可降低载波电平,这个ACC电路对于快速的音频动态响应,具有“快速响应---慢速释放”的特性,而在轻柔的节目时,则会慢慢降低载波功率。当不用ACC电路时,载波电平就设置在一个恒定的电平上,即输出的直流电平是不变的;当使用ACC时,这个直流电平将随着音频输入而改变。为保证发射机“满功率”、“满时间”、“满调幅”播出要求,我们没有使用ACC功能,ACC电路被置于旁路。 音频矩阵对节目和测试音频信号进行选择,矩阵控制信号由音频可擦拭可编程逻辑器件(EPLD)发出,选中的音频信号经音频矩阵电路后,分为三路送到单路/平衡阻抗转换电路,即将单端输入的音频信号转换成600平衡式输出的音频信号,再经过三只继电器分别送到三个PB-200单元中去。对于送到三个PB-200功放单元的音频信号,都装有独立的音频驱动故障监测电路,且监测电路相同,该电路可以检测音频通路中平衡和载波故障。正常工作情况下,没有任何故障时,继电器线圈不通电,音频信号送入PB-200单元;当某一路信号被检测出平衡或载波故障时,监测电路就会将故障信息送至EPLD,再由EPLD根据内部逻辑程序向相应的继电器发出指令,使其线圈通电,断开此路音频信号,并且在MMI(人机接口)界面中,会显示出相应的音频驱动故障。
2.2 音频控制板音频驱动故障现象与判断
2.2.1故障现象 DX-600发射机检修后,加机器低压时,MMI主菜单显示音频控制菜单故障,进入音频控制菜单后,显示PB1、PB2、PB3音频驱动故障。
2.2.2故障判断 根据故障现象,初步断定音频控制板本身出现故障,立即断发射机低压,更换音频控制板,再合低压,故障消失,证明判断音频控制板有故障是正确的。
2.3 音频驱动故障分析 为了进一步确定故障根源,可以先从音频驱动故障监测电路入手,由后向前逐级查找故障,分别测试,将正常和故障音频控制板的有关电压,进行对比,来查找和分析故障。图3为音频控制板音频故障监测电路原理图。 由图3可知,在MMI音频控制菜单中通过控制按钮选择节目或测试信号,将选中信号送到TCU机柜PLC上的CPU模块中,通过数据处理后,控制信号被送到音频控制板的EPLD中,再由音频控制板发出控制指令控制音频矩阵的集成模拟电子开关U21、U22、U15,选中信号分别进入单路/平衡转换电路,再通过输出继电器K3、K6、K5后,一路经相关电路板将音频信号送到PB1、PB2、PB3单元;另一路将音频信号送到输出监测平衡和载波监测电路中进行监测,将故障监测结果送到音频控制板的音频可擦除可编程逻辑器件(EPLD)中,然后通过相应电路送至TCU PLC中,再通过TCU PLC的CPU送到MMI音频控制菜单中,显示音频驱动故障(见图1)。 为查找故障,在加低电压,不送节目或测试信号的前提下,对正常电路板和故障电路板有关测试点进行静态直流电压测试,加以对照。表1为正常板和故障板测试电压对照表: 表1 正常板和故障板测试电压对照表
序号 | 测试点 | 正常板电压 | 故障板电压 | 序号 | 测试点 | 正常板电压 | 故障板电压 |
1 | U30-7 | +4.93V | +4.91V | 7 | TP11 | +0.94V | -0.519V |
2 | U29-7 | +4.93V | +4.91V | 8 | TP13 | +0.94V | -0.519V |
3 | U28-7 | +4.93V | +4.91V | 9 | TP15 | +0.94V | -0.519V |
4 | TP10 | +2.437V | +2.42V | 10 | U30-1 | +4.91V | 0.031V |
5 | TP12 | +2.437V | +2.42V | 11 | U29-1 | +4.91V | 0.032V |
6 | TP14 | +2.437V | +2.42V | 12 | U28-1 | +4.91V | 0.032V |
通过表1测试数据,可以知道TP11、TP13、TP15为PB1载波、PB2载波、PB3载波测试点,正常板为+0.94V,而故障板为-0.519V;以PB1单元监测电路为例进行说明,比较器U30-10反相输入端所接电压为参考电压,即+5V电源经过电阻R80(100)、R84(20k)、R85(2k)的分压所得,理论值为+0.452V,实际测试正常板与故障板都为+0.43V。正常板上比较器U30-11(TP11)同相输入端电压为0.94V,这样比较器U30-13输出高电平4.91V,三只比较器输出并联,显示正常;故障板上比较器U30-11(TP11)同相输入端电压为-0.519V,这样就导致比较器U30-13输出低电平0.031V,三只比较器输出并联,其中一只输出低电平,其它都为低电平,此时表明PB1出现音频驱动故障。同理:PB2、PB3也分别显示相应音频驱动故障。 测出PB1、PB2、PB3载波电平存在问题后,进一步查找前级电路有关电压值,表2为正常板和故障板运放U18-3、U23-3、U19-3测试电压对照表: 表2 正常板和故障板运放同相输入端测试电压对照表
序号 | 测试点 | 正常板电压 | 故障板电压 | 序号 | 测试点 | 正常板电压 | 故障板电压 |
1 | U18-3 | +1.48V | -3.75V | 3 | U19-3 | +1.48V | -3.75V |
2 | U23-3 | +1.48 V | -3.75V |
|
|
|
|
通过表2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没有加音频信号的条件下,故障板中输入电压信号为负值,正常板输入电压信号为正值。因此是负电压值导致MMI显示三个PB-200音频驱动故障。下面再进一步查找前级电路来确定故障根源。图4为音频控制板延迟音频+直流放大电路原理。
由图4可知,参考缓冲电压+2.5V加到可调电位器R127上端,R127可调滑片被接到由U54与电阻R114、R115组成的同相比例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运放输出U54-1接U59的常开接点2端,U59为集成模拟电子开关,主要用于信号切换,因为采用浮动载波旁路模式,所以U59-6控制端为低电平,U59内部开关2、1闭合,8、1断开,这样浮动载波旁路电平经电阻R117接到加法放大器U61-2反相输入端,并且延迟音频信号经电阻R119也接到加法放大器U61-2反相输入端,可调电阻R128为音频直流增益调节电位器,加法放大器输出U61-1接U58模拟开关,因采用浮动载波旁路模式,所以U58-6控制端为低电平,U58内部开关2、1闭合,8、1断开,这样加法放大器输出电平直接通过U58内部2、1开关直接送到U57模拟开关2端上,因浮动载波旁路低电平信号经反相器U60变为高电平信号,这样送到U57-6控制端为高电平,U57内部1、8接点闭合,这样就将可调电位器R129(增强型模式调节)串接送到正/负音频运放U62电路中,信号由R129与R118分压后,接入运放U62-3同相输入端,而运放U62-2反相输入端与U62-1输出端相连,构成射随器(增益为1),输出经R111电阻接JP21-1;运放U62-2反相输入端经R110(10k)接到反相放大器U62-6反相输入端,其反馈电阻为R112(10k),且同相输入端U62-5接地,构成反相放大器,其增益为-1,其运放输出端U62-7经R109接JP21-3。JP21-2一路信号接U11-10同相输入端,U11-9反相输入端与U11-8输出端相连,构成射随器(增益为1),输出端与测试点TP27相连,同时送到节目取样电路;另一路送到音频控制矩阵电路进行控制、单路/平衡转换、取样、监测、分配。表3为音频控制板延迟音频+直流放大电路正常板和故障板部分测试点电压对照表。
表3 测试点电压对照表
序号 | 测试点 | 正常板电压 | 故障板电压 | 序号 | 测试点 | 正常板电压 | 故障板电压 |
1 | R127+ | +2.5V | +2.5V | 7 | U61-1 | -1.495V | +3.802V |
2 | U54-2 | +1.347V | -8.71V | 8 | U62-3 | -1.49V | +3.76 |
3 | U54-3 | +1.347V | -8.83V | 9 | TP28 | -1.49V | +3.76V |
4 | U54-1 | +3.374V | -9.11V | 10 | TP29 | 1.49V | -3.76V |
5 | TP33 | +3.369V | -9.09V | 11 | TP27 | 1.48V | -3.75V |
6 | TP30 | 0V | 0V |
|
|
|
|
通过表3测试结果,发现多处测试点电压不一致,结合图4,浮动载波旁路参考电平首先经过同相比例放大器U54进行放大,式(1)所示同相比例放大器U54电压输出公式: 测试正常板U62-6输入为-1.49V,U62-7输出(TP29)为+1.49V,增益为-1;测试故障板U62-6输入为+3.76V,U62-7输出为-3.76V,增益基本为-1。 这样就验证了后面的运放无任何问题,基本确定运放U54损坏,因为它是双电源供电,所以会有负电压出现。 2.4 故障处理 更换故障音频控制板上运放U54后,上机,故障现象消失。在低压状态下,测试各相关电压值,一切正常,开机送单音频调幅,机器运行正常。
3 结束语
通过对DX-600中波发射机音频控制板的工作原理,信号流程的分析,以及数据测试和理论公式的推导,最终查出故障根源,彻底解决了故障,此项工作,提高了对修复故障电路板的维护能力,积累了经验,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发射机,确保发射机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 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清华大学电子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5月第1版.
评论 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