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出版安全与时效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 优秀论文奖
  • 文章作者: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 2021/12/30-04:43 阅读: loading...

    蔡会来 黄志中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事业中心

    【摘 要】在报纸出版领域,长期以来尽管资金与技术投入很大,但出版安全与时效始终无法从根本上得到保障,我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值得反思。忽略报纸出版中流程与人员因素、缺乏对实际出版工作的针对性,过渡依赖技术手段解决问题,势必会造成投入巨大、系统复杂、操作繁琐、效果不佳的后果。只有把技术、流程及人员等因素综合考虑,以最简捷、实用、恰当的形式将资金与技术手段用在刀刃上,增强针对性、连续性与继承性,抛弃贪大求新的系统设计理念,切中要害、对症下药,我们才能彻底解决当前报纸出版中安全与时效的问题。 报纸出版包括采编、排版和校对三个环节,前两个环节早已采用新的技术及流程,而对出版质量和时效影响最大的校对环节却始终没有采用新的技术与流程,依然从事着人工、重复、耗时、低效的工作模式,使得目前的报纸出版不能形成一个统一、合理的工作流程,在报纸出版过程中形成了致命的缺陷,这才是影响出版安全、出版时效低下的根源。我们通过加大在校对环节的技术应用和流程的改进可有效解决在报纸出版安全与时效中存在的问题,达到变动小、易操作、易推广、投资少、效果好的目的。

    【关键词】出版安全 出版流程 校对 时效 排版 重稿 反解小样 出版数据库 随着新技术在报纸出版领域的不断推进,出版手段与流程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到目前为止,尽管资金与技术投入很大,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式,始终没有一种被大家普遍认可、理想的办法,即能有效保障稿件见报的安全,又能显著提高出版时效。长期以来,为了报纸的出版安全与时效,我们不惜投入、紧密跟踪并采用最新的技术手段,使得当前报纸出版系统越来越庞大、复杂。即使这样,见报差错照出不误,出版时效依然不高,报纸的出版安全与时效始终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有效保障。 面对现实,我们应该反思贪大求新、缺乏针对性的系统设计理念,深入分析报纸出版的特点与流程,找到影响报纸出版问题的根源,抓住核心环节与问题实质,切中要害,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当前报纸出版中安全与时效的问题。因此,新的出版系统应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连续性、继承性,尽可能减少对现有系统的淘汰和变动,以简捷、方便、易推广、投资省为目标,充分考虑报纸出版中流程、人员及技术等因素的相互关系,使得新技术在保障报纸出版安全与时效中真正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涉及报纸出版安全与时效的因素很多,关键在出版流程。科学合理的出版流程即可有效减少见报差错,又可大大提高出版时效。长期以来随着报纸出版手段的进步,出版流程也随之进行调整,报纸类别不同,出版流程也有所差异。党报的出版流程较为规范严格,其他类报纸流程较为宽松。党报的夜班出版流程更具有代表性,通过深入分析党报的出版流程,我们可以找出报纸出版安全与时效问题的根源,做到对症下药,以达到理想的解决效果。

    一、检查校对是保障报纸出版安全与时效的关键环节 报纸的出版安全涉及流程、设备、网络、数据、办公场地及人员管理等多个因素,核心是见报内容的安全,为了保证见报内容的正确性,检查校对的作用至关重要。党报的出版涉及采编、排版和校对三个环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其中校对环节是整个出版流程中保障出版安全与时效的关键环节。通过分析校对环节现存的问题可使我们对见报差错的产生过程更加清晰,以便于找到理想的解决办法,从根本上保障报纸的出版安全并提高出版时效。 校对环节采用的稿件检查方式,对报纸的出版安全与时效影响很大,目前多数党报出版采用三审大样、交叉念稿检查的形式,效果较好。但即使如此,依然避免不了出版时效不高、见报时常出错等情况。校对环节的工作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量的、人工的、重复的劳动是影响见报时效的主要原因。校对环节交叉念稿检查的方式,实质就是通过多人次重复念稿来发现错误,特点就是大量的重复劳动,拼人力、拼时间,保障的是出版安全,牺牲的是出版时效。党报上绝大多数稿件是新华社稿件和采编库稿件,本已经过各环节的审核检查,但因在排版过程中有改动,使得校对环节不得不反复进行重复检查,即造成了大量的重复劳动,又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2、稿件和版面缺乏连续性与继承性是给检查校对增添巨大工作量、为见报安全带来巨大隐患的根源。排版是微机动态操作,可随时随地改动;校对是面对纸样,仅能进行单次检查。在校对检查纸样时,排版环节为了赶时间往往改动微机中的版面,这样每遍纸样的校对结果就失去了连续性与继承性,使得校对环节的工作变得徒劳无功。如果从技术、管理上进行排版操作限制,一方面会严重影响出版时效,另一方面现实可行性太低。 3、校对环节无法有效的检查版面的改动情况。尤其在修改复印样时,排版人员一旦改动版面上经校对环节前几次检查通过的内容,极易造成校对最后的漏校而导致复印样正确但报纸出错的现象。若采取严格的操作限制,不仅会严重影响出版时效,而且校对环节依然无法有效监督排版人员的人为改动,即使事后责任分明但于事无补。 4、稿件重复见报对检查校对来说是一个比较头痛的问题。由于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检查校对环节判断稿件是否重复即耗时又耗力,判断准确率也不高,稿件重复见报的情况时有发生。 采编、排版和校对是报纸出版三个密不可分的环节。在新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采编和排版环节早已采用了新的技术手段并多次升级换代,而作为报纸出版中最关键的检查校对环节依然采用着人工的、重复低效的工作模式,始终与技术无缘,与其他两个环节完全脱节,没有形成有机的整体同步发展,使得目前的报纸出版不能形成一个统一、合理的工作流程,在报纸出版过程中形成了致命的缺陷。这才是报纸出版安全与时效问题的根源,只有把检查校对环节现存的问题彻底解决,报纸出版中所有的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二、将采编、排版和校对三个环节在流程与技术应用上融为一体是解决报纸出版安全与时效的唯一有效的出路 技术进步推动了报业的发展和出版手段的提高,尤其近年来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的普及,使得报纸的出版更上了一个台阶。微机、网络及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本来应该给我们带来方便、快捷,任意发挥的操作环境以及安全高效的理想结果,但事实并非如此,系统越做越庞大,操作限制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出版安全与时效仍然没有明显提高。这就是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实际需求出现了偏差,没能做到对症下药的必然结果。 对报纸出版而言,设计开发综合庞大的系统,可说是颠覆性的变革,涉及到技术、流程、管理及操作习惯等都要随之产生变化,而且投资大、影响大。项目的调研、启动、开发及推广都存在不小的难度,产品的成型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磨合过程;而从校对环节入手,变动、影响及投资都很小,开发时间短,便于推广应用,容易与在用的各种系统衔接。校对环节采用新技术可有效减少重复劳动,降低工作强度,使经过校对的纸样具有了连续性与继承性,并且能够高效、最大限度的避免重稿的发生。 具体思路如下: 1、校对环节借助微机和网络办公,与照排、采编形成统一的网络环境。 2、建立出版数据库,专用于报纸排版、校对、发布、入资料库及工作量统计等工作。 3、见报稿件经过校对环节人工初校后,形成母样并存入出版数据库,便于微机进行后续的比较对照,同时可轻松进行重稿概率的判断。 4、完成排版出纸样或发排时,自动完成以下工作:生成唯一序列号,生成电子样张并入库、反解小样并入库、记录时间点等。 5、校对人员以纸样校对为主,电子样张为辅。通过微机操作对各遍的稿件及样张进行对照比较,可清晰观察到组版人员每遍的版面改动情况,从根本上杜绝了纸样上已校对通过但又被改动而造成漏校的情况。由于微机操作,即准确又省时,校对人员仅需将微机上的检查结果标到大样上即可。 通过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将校对和采编、排版环节融为一体,使得组版的每个操作结果都被校对环节严格监控,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因漏校而产生的见报差错及稿件重复见报的情况。

    三、借助流程及场地布局的调整可进一步提高出版时效 当前的报纸出版流程(如图1)的特点是:单向工作、任务扎堆、人员和任务分工不合理,一个环节工作时,其他另外两个环节往往闲着,严重影响出版时效。另外,在一审送样前,编辑部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反复调整才能将版面确定下来,耗时很多,对出版时效影响也很 大。

     

    新的出版流程(如图2)通过合理的人员、任务及设备的分工,采用网络组版技术,再加上合理的场地布局,三个出版环节几乎齐头并进,多人共同参与完成对报纸版面的制作,多数原稿在出纸样前可完成初校,节省了大量的宝贵时间。 说明如下: 1、任务分工。操作员完成版面操作,值班编辑负责版面的修饰美化及稿件的编辑,老总负责布局和把关。 2、技术保障。建立出版数据库并设置明、暗“通道”,分别存储临时文件和版面文件,确保重要文件不能被破坏。通过VPN可轻松实现编辑在家中或外地实时查看排版的进度及效果。 3、采用网络组版技术。操作员在排版过程中,老总和值班编辑可实时查看版面的进展情况,而且可随时提出改进意见。一旦编辑部确认不再变动的稿件可立即通知校对进行初校,不必再等出纸样后再进行。为了保存依据及纸 在同一个办公区域内,围绕值班老总和主任布置若干组排版平台集中办公。每个版面构成一个出版小组,在值班总编、主任、编辑和操作员的共同参与和监督下完成对版面的编排。大屏幕和微机均实时显示各版面的最新进展,值班老总可通过口头、纸面或微机传授命令,盯版的文字编辑可进行脱版改稿,不会影响排版人员的操作。这样即实现了编审稿件与排版的同步进行,同时也使得排版人员在最短时间内能够清楚地领会值班总编、主任和编辑的意图,节省了大量跑腿的时间,减少了因传递过程对领导意图误判而导致的重复劳动的情况,达到了进一步提高报纸出版时效的目的。 样的连续性,值班编辑在一审大样后的改动必须在纸样上注明。 4、建立出版小组。对每个版面而言,操作员、版面编辑和文字编辑就是一个小组。对多个版面来说,人员、设备及版面可进行交叉、重复组合,以充分利用资源。 5、合理布置出版场地。合理的场地布局(如图3)对提高报纸的出版时效至关重要。 说明如下: 新技术的应用在报纸出版领域很重要,然而完全依赖于新技术非但能有效解决报纸出版中存在的问题,也会带来许多诸如操作繁琐、限制严格、维护困难、投资巨大等后遗症。只有把新技术紧密地与实际工作需求相结合,与出版流程及人员管理等因素综合考虑,以最简捷、实用、恰当的形式将资金与技术手段用在刀刃上,抛弃贪大求新的系统设计理念,我们才能真正摆脱当前报纸出版中存在的困境。我们通过加大对校对环节工作流程的改进和新技术应用的力度,使校对、采编、排版三个出版环节在流程与技术上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在对当前报纸出版模式不进行大的调整的前提下,以最小的代价,借助微机和网络的优势,完全可以达到降低劳动强度、保障出版安全、提高出版时效、节省投资的目标。

    编辑: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

    评论 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