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手机媒体及RSS技术的应用
刘 培
(新华社技术局)
[摘 要]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通信工具,它与多种媒体相互渗透,逐步形成具有独特传播价值的新媒体,即手机媒体。本文首先介绍了手机媒体的特征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其次结合新华社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手机媒体的应用。研究了简易信息聚合即RSS技术在手机媒体中的应用,介绍了RSS信息平台的总体设计方案和技术实现过程。最后展望了手机媒体的发展前景。[关键词] 新媒体 手机媒体 RSS XML 1 概述随着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基于移动网络的移动新媒体已悄然兴起,并逐渐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3G变革对手机媒体的发展带来了不可阻挡的强力推动。互联网的力量从电脑转移到手机上,诞生了全新的社会现象,产生了全新的沟通模式。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接收与交互的终端,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全媒体形式。它在传播理念、传播技术、传播方式和消费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飞跃。手机已经成为一个能够提供语音、文字、图像、数据、视频等多功能服务的多媒体信息集散平台。 2 手机媒体的特征1.便携移动性:手机尺寸小巧、无线移动使人们摆脱了时间、地点的束缚,成为了无时不在、与人随身的媒体。2.个性化:手机通常是个人所属的媒体终端,用户在使用中可以根据喜好进行丰富的个性化定制。3.多媒体融合:手机媒体融合了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内容和形式。4.传播及时性:信息在手机媒体中传播的速度和范围要远远高于传统媒体。5.互动性强:用户可以利用手机媒体反馈信息、发表个人见解,参与投票、调查等一系列互动行为。信息的双向传输具有互动性。6.传播效果强大:手机媒体能产生更直接、更明显的效果。它的传播效果随着手机用户数量的增加而呈现扩散性增长趋势。 3 手机媒体的发展现状3.1 手机媒体在国际的发展2011年全球手机注册用户总量为59亿。智能手机在全球手机市场的份额占到了13%。手机媒体市场进入大迸发时代,成为全球最大的热点之一。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拓展手机媒体业务,手机电视、手机音乐、手机游戏、手机定位、手机搜索等随着3G时代的来临而飞速发展。手机媒体最发达的国家是日本。手机媒体的定位主要在年轻人,服务内容丰富。日本手机媒体大都侧重发展娱乐型的信息服务。3.2 手机媒体在国内的发展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估计,2012年我国手机用户数量已超过了10亿,3G用户数量已经突破1亿。手机报是目前内容最丰富的手机媒体之一,拥有庞大的读者群,各大主流媒体均推出了手机报业务。随着移动通信和广播传媒的融合,手机电视悄然兴起。用户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地观看电视节目。2004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推出了各自的手机电视业务,广电总局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相继进行了试点。2006年,广电总局正式颁布移动多媒体广播标准(CMMB)。2010年,中国移动召开了“手机电视”业务正式商用新闻发布会,实现了TD-SCDMA与CMMB的真正融合。 4 手机媒体在新华社的应用新华社把手机媒体定位为新形式报道,在2006-2010年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中提出要加快发展手机短信和手机音视频等无线增值业务,抢占新的舆论阵地,提高新兴媒体市场占有率,尽快形成全国最大的手机新闻信息服务等无线增值业务群。4.1 手机报快捷、海量的手机阅读方式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催生了手机报的流行,成为了手机媒体领域中令人瞩目的亮点。手机报主要运用WAP、短彩信、彩e等移动通信技术,将传统媒体或网站的新闻内容经过整合加工后发送到手机上,供用户阅读。“新华手机报”是新华社依托权威、准确的新闻信息资源,打造的新闻类手机报,内容涵盖时政、财经、体育、社会热点等多个领域。许多分社与当地通信运营商合作,推出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手机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时,新华社与中国移动合作推出了“十七大手机报”,开设大会进程、报告解读等栏目及互动平台,读者可以发送手机短信,对热点问题发表见解。汶川地震时,《今天,我们都是汶川人》及时向广大手机报用户传递了灾情新闻和最新动态。《抗震救灾手机报》报道了党和国家抗震救灾的重大部署,自救常识等信息。奥运会、世博会、两会等重大事件,新华社都通过手机报做了深度报道,手机媒体正发挥着它独特的报道魅力。4.2 手机电视手机电视是指以手机为终端设备,传输电视内容的技术或应用。手机电视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2009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更是将手持电视产业放在明确支持的八大文化产业当中。新华社手机电视于2009年9月1日正式开播。用户可以通过下载客户端收看新华手机电视和新华社中英文电视台的节目。新华手机电视面向世界播出,24小时不间断地为手机用户报道全球重大突发事件、重大新闻事件以及时政、财经、社会类新闻等深度报道。国庆60周年时,新华社手机电视对庆典活动进行了报道,通过现场直播,现场视频连线,演播室访谈、专题片等多种形式为手机用户提供全方位、立体式的报道。这次手机电视直播,是新华社创新运用新媒体手段进行报道的重要突破。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期间推出了“聚焦博鳌”视频专题报道,海南的3G手机用户可以利用手机观看新华社播出的手机视频节目。 5 RSS技术及其在手机媒体上的应用5.1 RSS技术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即简易信息聚合,是一种基于XML标准,在互联网上广泛运用的内容包装和投递协议。它是某一站点用来和其他站点之间共享和同步信息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用户可以借助RSS新闻聚合工具软件,在不打开网站内容页面的情况下阅读支持RSS输出的网站内容。信息搜寻时间转化为了有效的浏览时间。RSS技术在手机媒体中的运用,会成为一种新的新闻传播形式,为手机用户带来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手机软件把不同内容源的信息以标题形式下载并存储在用户手机里。这种方式具有个性化、成本低,容量大,时效强等特点。RSS的格式是XML数据。RSS文档以<rss>节点开始。下一级是一个独立的channel节点,该节点描述关于channel的信息和内容,其中title、link和description是必须的属性。Title标识channel名称,即如何访问所提供的服务。Link标识响应该channel的URL,即连接到包含这些信息或相关信息的Web站点的链接。Description是对该channel的描述。可选的属性有pubDate,category,docs等。一个channel节点可以包含多个item节点,item又由title、link、description等属性来描述。5.2 RSS信息平台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正在向世界各地的手机用户提供各类新闻和经济信息产品。伴随社会的进步,被动地接收信息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在的手机使用群体,他们更倾向于选择“量身订制”的个性化信息服务。RSS技术为手机媒体提供了新的服务思路和手段,使新华社能更好地做到新闻服务的主动性和个性化。下文以RSS信息平台为例,探讨RSS技术在手机媒体中的应用。该平台分为服务器端和手机客户端两部分。服务器端对信息进行提取并生成RSS摘要。手机客户端接收订制的信息内容。5.3 总体设计RSS信息平台总体设计如图1所示: 应用业务区主要指现有的对外提供信息资源服务的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及本平台的应用服务器和Web服务器。其中应用服务器用以承载信息资源的提取和封装,Web服务器用于封装后的RSS摘要的发布。分布用户接入区主要指手机和移动运营商网络等设施。手机客户端用以获取、解析RSS摘要并将其呈现给手机用户。5.4 实现方案RSS信息平台主要采用WebService服务,XML文档封装、解析,信息推送等技术路线对系统进行实现。平台核心流程总体设计如图2所示:根据平台的核心流程设计,分别对服务器端和手机客户端两部分进行实现。5.5 服务器端1.服务器使用Respontse类接收相关推送的HTTP请求。根据请求内容,对推送操作进行初始化设置。2.查询相关配置数据库,确定该请求为合法的请求。根据资源情况确定是否接受该请求。3.出于数据安全角度,服务器并不直接访问数据库,而是调用WebService接口,获取待抓取内容及其更新信息。4.利用DocumentBuilder类,循环把抓取出的信息按照RSS的格式封装为XML文件,新闻信息的pubDate为必选属性,以确保新闻信息的实效性。5.输出发布RSS摘要。5.6 手机客户端1.获取用户定制的RSS摘要。通过无线网络或运营商的移动通信网络连接到RSS摘要站点。调用HttpConnection类,发送HTTP GET请求,检索相应RSS摘要,此时获取到的RSS摘要是XML数据流形式。2.解析XML数据流。XML解析主要有三种方式,SAX、DOM、PULL。PC开发通常使用Dom方式,但对于一些性能敏感的数据库或在手机上主要采用SAX方式。SAX读取是单向的,具有不占内存空间、解析属性方便等优点。RSS格式的XML文件结构相对简单,因此我们选择了SAX方式。3.保存RSS摘要。使用JAVA类XHRSSFeed.java保存从XML文件中解析得到的数据。每个属性值都对应封装在XHRSSFeed类的相应变量中。其中<item>标记项的内容封装在XHRSSItem.java类中。4.呈现RSS摘要。XHScreen.java类负责将RSS摘要以标题、日期、Link、描述及Item项等形式呈现在用户手机屏幕上。如果用户选择Link链接,手机中的浏览器自动链接到目标地址。多层次多级别的访问方式将会给用户带来直观便捷的体验。5.自动更新。实现自动更新数据,使用户接收订制内容的更新。XHListener.java接口负责从网络中获取新的RSS摘要并更新UI。 6 展望如果新媒体能够有效地嵌入到人们的工作圈、生活圈、消费圈当中,那它的价值就会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手机媒体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重要性日趋明显,对人们的传播意识、传播活动带来巨大变革。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基于4G的通信能够提供更快的通信速度、更高质量的视频图像,通信变得更加灵活智能,制约手机媒体发展的瓶颈将会出现重大突破,手机媒体将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多媒体业务在手机媒体上会大放异彩,内容吸引力和表现力将极大增强,业务形态也将更加丰富。那时,手机媒体不再是平面媒体的简单迁移,不再是边缘性的补充媒体,它将是多种媒体的融合,是一种立体传媒,因此,手机媒体将有可能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 参考文献:1.(美)约翰逊.RSS AND Atom IN ACTION中文版. 1: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2.张利国. 龚海平. 王植萌. Android移动开发入门与进阶. 1: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3.李力. 移动新媒体的趋势研究与创新,2011年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中国手机媒体研究报告,2008年 编辑: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
评论 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