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报业涉足电视媒体的技术性选择 ——以《快报时间》为例
齐宇杰
(杭州日报报业集团)
[摘 要] 打造现代报业传媒集团,必然要进行产业调整,谋划产业布局,而不是受限于纸媒的发展。全媒体时代,或者说融媒体时代,就是需要多种媒体的融合。这种融合,不仅仅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还要尝试传统媒体之间的融合。比如,报业涉足电视媒体、广播媒体。在这种融合过程中,报人必须做很多选择题,而技术性选择就是关系成败的幕后决定因素。本文就杭报集团下属纸媒——都市快报与电视媒体的融合过程中的技术性问题,做一探讨。[关键词] 标清节目 非编系统 千兆以太网 文稿系统 2010年年底,都市快报跨媒体融合走出重要一步,与杭州数字电视零频道合作,推出一档“只报好新闻”的电视新闻栏目《快报时间》。在杭州报业,这是首次与电视媒体的合作,很多新知识需要学习,很多新选择需要决定。内容层面的考量固然重要,技术层面的选择也在幕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 高清节目与标清节目的选择《快报时间》开始筹划期间,就有来自各方面的建议,有建议制作标清节目的,有建议制作高清节目的。技术选型时期,在这个问题上,来自各方面的专家各有说辞,听起来都很有道理,如何选择确实不容易。那么,对于报业生产加工一档电视节目而言,如何选择才是最优呢?高清,就是“高分辨率”,英文“High Definition”,支持物理分辨率在720p以上。它包含三层含义:一种是指高清节目,一种是指高清显示终端,一种是高清传送通道。由于以上三个层面不同程度的影响,高清电视推广一直比较缓慢。直到2009年8月底,国家广电总局下达文件指示,自9月28日开始,包括中央电视台,北京、上海、江苏、湖南、黑龙江、浙江、广东、深圳等电视台开始施行高标清同播,拉开了我国电视行业由标清向高清发展的序幕。最近一两年,由于各方利益的驱动,各种介绍,各种传闻,给人感觉高清节目即将取代标清节目。然而,现实生活中,又好像看不到任何实质意义上的变革。从长远看,高清必将代替标清,不论是高清设备的普及,还是高清节目的普及。只是,这个长远是多远,是一两年,还是三五年,或者更远,谁也说不上来。此时此刻,初次涉足电视媒体的《快报时间》,不可能像电视行业那么大手笔,动辄百万千万的投入,只能把钱都用在刀刃上,所以,看清形势,分析以下几个因素,才有可能做出稳妥的选择:首先,如果选择制作高清节目,有前瞻性,节目制作不会被淘汰,可以管用很多年,但是整个电视节目制作系统费用会贵很多,包括软硬件设备。而且,节目制作好是传送给电视台播放的,目前的电视节目多为标清格式,即使制作完成的是高清节目,在电视台播放的时候也会转换成标清格式。因此,就当下的大环境看,制作高清节目是派不上用场的。其次,如果选择制作标清节目,系统投入相对较少,节目马上就可以送交电视台播放,只是如果近几年高清大范围推广,那么我们的系统可能就会面临过时,很多设备到时候就必须要更换。综合考虑,高清节目何时大范围推广,很关键。就目前形势看,短期内,可能性不大,2009年9月28日,全国九家电视台高清同播,一个比较重要的契机是国庆六十周年高清直播的政治因素。最近几年,高清推广力度则稍显不足。如果三五年以后再大范围推广,那时候,很多设备也到了该更换的时候了,所以,最终《快报时间》选择了标清节目制作。 2 视频节目制作系统的选择一档电视节目的编辑加工过程与后期呈现效果,与节目制作系统(业内称为非编系统)紧密相关。《快报时间》栏目在初创期间,非编系统曾经使用国外一款叫做edius的单机版软件。该软件易用、便捷,稳定性高,同时支持视频格式多。但是该系统适合单机操作,网络化功能弱,流程管理差,而基于流程化管理的审核机制恰恰是国内新闻制作中很重要的因素。所以必须当机立断,做出选择:用专业的新闻制作网络平台更换当时的单机版软件。国内电视节目制作行业,有三大主流系统在使用:北京中科大洋非编系统、成都索贝非编系统、苹果非编系统。其中,苹果非编系统在单机操作方面有很大优势,在图像效果制造方面功能强大,号称世界顶级的节目包装软件。同时,硬件设备秉承苹果一贯的风格,时尚,美观。在机器性能上,苹果设备配置高,非编制造客户端配置两颗2.4GHz四核Intel Xeon E5620“Westmere”处理器,该处理器是Intel当时最新款产品;除了CPU,内存配置不低于6G,硬盘配置1T SAST 3Gb/s。在操作系统层面,苹果非编基于苹果操作系统,避免了电脑病毒破坏的可能,系统稳定性高。可以说,苹果非编的单机配置,配上稳定的操作系统,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的非编视频要求。由于单机配置高,所以苹果非编对基础网络架构要求也不低,采用苹果专业XSAN存储网络架构,FC + Ethernet基础双网架构做为系统基本支撑体系。苹果非编由于其卓越的单机操作性能,所以更适合于节目的后期包装与渲染,虽然在与国内公司合作开发后具备了一定的网络功能,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功能有限,而《快报时间》是一档“只报好新闻”的新闻栏目,对于新闻制作的剪辑、新闻样本的审核更为关注。各地电视台一般也是先选择一个更优秀的网络平台,然后再添置苹果非编系统作为包装渲染。同时,也正因为苹果是国外产品,所以在所有文字环节的汉化方面是国内公司二次开发,稍显薄弱。除了苹果的非编以外,北京中科大洋非编系统和成都索贝非编系统在全国各大电视台有不少典型案例,拥有大量非编用户,尤其在新闻制作方面,他们两家几乎垄断了全国电视台节目制作系统。《快报时间》刚刚涉足电视媒体,很多电视媒体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因此,参照新闻类典型案例,在大洋非编和索贝非编系统中二选一,这应该是一个相对明智的选择。因为这两家有很多相似之处,均可满足《快报时间》的技术要求,所以到底选哪一家,就看他们各自的技术方案、报价、承诺的服务。同时,对于苹果的产品,由于其优秀的包装与渲染功能,立足与《快报时间》以后的长远发展,在不远的将来,很有必要在搭建好一个运行良好的视频非编平台的基础上,再部署几台苹果非编系统,作为视频节目的包装制作。 3 基础网络构架的选择《快报时间》是都市快报,甚至是杭报集团进军电视媒体的第一步,为了确保系统稳定安全,核心非编系统设备单独部署网络。而非编系统网络基础架构选择,主要考量两个因素,一是单机非编制作客户端,一是核心网络存储设备。客户端方面,《快报时间》的拍摄素材都是小高清,即编辑码率为50Mb/s,素材内容网络存储,所以单机操作对网络环境也有要求,具体如下:单机非编客户端峰值负载为叠加5层视频进行编辑,所需设备带宽为:5×50/8=31.25MB,远低于非编客户端千兆以太网网速,所以从非编客户端而言,千兆以太网完全满足《快报时间》要求。在核心存储设备方面,大洋非编系统采用IPSAN,成都索贝非编采用自主研发的高速NAS,由于两个方案对外都是多个千兆以太网卡绑定,而该设备是核心网络存储设备,客户端并发读取存储时对存储带宽要求很高,所以,核心存储设备能否满足非编需求,是一个重要环节,《快报时间》的技术设计过程中,多次就此环节进行重点论证。《快报时间》的网络非编需求为:共十二台非编制作站点,一台录音客户端,拍摄素材为小高清,即编辑码率为50Mb/s,系统运行峰值负荷为6个制作站点叠加4-5层视频(不含LOGO、字幕、音频层)、6个站点叠加2层视频同时运行,由此计算,所需总的存储设备端带宽为:设备数量×编辑轨道数×编辑码率/8bit。即:6×5×50/8 + 6×2×50/8=262.5MB从以上计算可知,所有非编制作端满负荷峰值负载为262.5MB,大洋非编系统的IPSAN和成都索贝非编的高速NAS实测速度都大于350MB,均可实现视频制作系统高效流畅运行,而且,262.5MB的负载是满负荷计算所得,现实工作中,很少所有客户端满负荷运行。由此可见,《快报时间》的电视节目制作要求,不论是客户端节目制作,还是核心存储设备负载,千兆以太网环境完全可以满足。 4 文稿系统构建的选择一档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包括前期文稿准备,现场视频拍摄,后期非编制作多个环节,然而,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却是靠主持人的语言串接起来的新闻片段。这些语言,在非编系统当中,首先是以文稿的形式需要被审核通过的;同时,电视节目字幕的编辑添加也是以文稿的形式出现在系统里面。严格的新闻类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文稿系统举足轻重,需要制定严格的审核流程。前文提到,《快报时间》的网络架构是单独部署,与原有采编办公网络隔离,那么文稿系统的审核流程中,肯定有人因为网络环境问题接触不到非编系统,而是在平时办公环境的网络中工作。那么,这些人就涉及到在办公环境下跨网络访问非编文稿的需求。另外,还有一个需求也很强烈,非编系统编辑制作电视节目需要较长时间,要反复浏览视频节目进行加工,这个时候,如果文字稿也占用非编客户端来慢慢思考写稿改稿,那么就会产生重要设备利用上的较大冲突,另一方面,自己办公环境下的电脑又闲置,造成浪费。所以,《快报时间》的文稿系统,最终选择了跨网络,跨平台的模式,将杭报集团原有的局域网与视频非编文稿系统打通,保证网络安全的前提下,让文稿资料在两个网络之间互相流转,视频记者编辑,坐在自己平时办公的电脑前,经过仔细推敲,写好文稿,直接送入非编系统的网络,然后非编制作端就直接可以调取。用户使用很方便,感觉很流畅。同时,对于有需求的文稿审核部门或者个人,可以不受非编系统网络限制,可以在集团局域网内任何地方工作。 5 视频节目存储的选择任何一个信息化项目,都有数据存储的选择问题,作为视频节目的制作存储,《快报时间》绝不是自己的纸媒都市快报那样相对较低的存储需求。纸媒的数字化存储一般是几十年的数据可以放在一个小小的磁盘柜上,而且由于单个文件所占空间小,数据访问相对简单方便。视频节目文件数量虽然不如纸媒多,但是每个文件都很大,对应数据存储就需要仔细计算容量,认真选择设备。如何选择,和节目特点有关:《快报时间》初期是一档在华数零频道播出的时长二十分钟的新闻节目,也就是说成片节目为二十分钟,成片节目制作编码以标清 25Mb/s计算,容量为20×60×25/8/1024=3.7GB,这还是一天的节目容量,在线非编系统要求至少保存一个月的成片,那么一个月成片所需容量为:3.7×30=111GB。计算完成片,再来看看素材容量,一般情况下,按照视频制作的经验,成片与素材容量比为1:10,那么素材所需容量为111×10=1.11TB,总容量为1.3TB。也就是说在线数据保存一个月需要1.3TB的空间,这个数量是纸媒数据负载无法想象的。因此,视频节目存储选择上,一定要充分考虑存储空间,不能用纸媒的需求思维去衡量,同时要高瞻远瞩,考虑数据存储的长期性与高效性。对于离线数据的保存,一般采用单独的媒资管理系统加磁带库实现。具体容量就看单日数据量与保存日期了。 编辑: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
评论 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