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物联网的节目磁带管理的探讨
闵友钢 梁晓雯
(上海广播电视台)
[摘 要] 基于RFID的物联网技术日趋成熟,应用领域和范围也逐步扩展。本文将RFID技术与节目磁带管理相结合,分析了基于RFID物联网的磁带管理需求、流程、网络架构和编码标准,提出了一种模式,使得节目磁带成为物联网中的“物”,能遵循物联网中的协议实现信息交换,达到磁带识别和管理的目的。[关键词] 物联网 RFID 射频标识 节目磁带管理 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是由各种类别的信息传感器组成的网络,它的核心基础仍然是互联网,但其将用户端延伸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目的是要实现物品与网络的连接,能进行信息交换,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本文从广电传媒节目磁带片库管理出发,探讨基于RFID物联网的新的管理模式,提出了一个完整的设想,以供讨论。 1 基于RFID的物联网RFID是一种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信息传感器,它与节目磁带结合,便形成了物联网中的“物”,能遵循物联网中的协议实现信息交换,达到磁带识别和管理的目的。1.1 RFID技术介绍RFID是英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中文意即射频标识。射频标识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标识、感应式电子晶片、近接卡、感应卡、非接触卡、电子条码等。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只有两个基本器件组成:读写器(又称询问器,英文为reader,或interrogator)和标签(又称应答器,英文为tag,、transponder,或 responder)。按照应用频率的不同可分为低频(LF)、高频(HF)、超高频(UHF)、微波(MW),相对应的代表频率分别为:低频135KHz以下、高频13.56MHz、超高频860M-960MHz、微波2.4G,5.8G。RFID读写器是对RFID标签进行读/写操作的设备,主要包括射频模块和数字信号处理单元两部分。读写器是RFID系统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一方面,RFID标签返回的微弱电磁信号通过天线进入读写器的射频模块中转换为数字信号,再经过读写器的数字信号处理单元对其进行必要的加工整形,最后从中解调出返回的信息,完成对RFID标签的识别或读/写操作;另一方面,上层中间件及应用软件与读写器进行交互,实现操作指令的执行和数据汇总上传。在上传数据时,读写器会对RFID标签原子事件进行去重过滤或简单的条件过滤,将其加工为读写器事件后再上传,以减少与中间件及应用软件之间数据交换的流量,因此在很多的读写器中还集成了微处理器和嵌入式系统,实现一部分中间件的功能,如信号状态控制、奇偶位错误校验与修正等。未来的读写器呈现出智能化、小型化和集成化趋势,还将具备更加强大的前端控制功能。RFID标签可根据工作方式分为有源(主动式,英文为Active Tag)和无源(被动式,英文为Passive Tag)两大类。当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阅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如果是无源标签(被动标签),则可以根据电感耦合原理(近场作用范围内)或电磁反向散射耦合原理(远场作用范围内)在标签天线两端产生感应电势差,并在标签芯片通路中形成微弱电流,如果这个电流强度超过一个阈值,就将激活RFID标签芯片工作,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物品信息给读写器;如果是有源标签(主动标签),则会主动以某一频率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物品信息给读写器。RFID标签中存储一个唯一编码,目前通常为64bits或96bits,甚至更高,大大高于条形码所能提供的地址空间,因此可以实现单品级的物品编码。从RFID 阅读器与电子标签之间的通讯及能量感应方式来看,大致可以分成感应偶合(Inductive Coupling)及后向散射偶合(Backscatter Coupling)两种,一般低频的RFID大多属于第一种方式,而较高频率的大多属于第二种方式。目前,我们广电系统的节目磁带管理大都采用一维条形码,但随着技术发展,RFID芯片的厚度已经可以做到0.05毫米以下,成本也已下降到5元人民币以下,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用RFID标识来替代一维条形码管理节目磁带。下表是一个RFID、一维码和二维码的比较,从此表中我们可看到采用RFID来作为磁带标识有如下优越性:一是信息量大,可对物品进行细节描述,可以满足更广泛的要求;二是信息内容可以变更,应用灵活;三是标签的容量很大,可对物品细节进行描述,从而可不依赖数据库或通讯网络而单独实现管理;四是可快速且批量识别标签对象。表1 几种主要磁带编码方式的比较一维码 | 二维码 | RFID | |
数据容量 | 最大128B | 最大1108B | 最大512KB |
信息密度 | 低 | 高 | 高 |
数据库 | 必须依赖数据库或通讯网络的存在 | 可不依赖数据库或通讯网络而单独存在 | 可不依赖数据库或通讯网络而单独存在 |
信息内容 | 数字、英语 | 数字、英语、中文、图像、声音 | 数字、英语、中文、图像、声音 |
纠错能力 | 只能校验,不能纠错 | 有很强的错误纠正能力 | 有很强的错误纠正能力 |
描述功能 | 对物品进行代号标识 | 对物品进行细节描述 | 对物品进行细节描述 |
读取距离 | 近 | 近 | 可近可远 |
实时通信 | 非实时 | 非实时 | 动态实时 |
使用寿命 | 短 | 长 | 长 |
编码专利 | 无需支付编码专利权费用 | 编码专利权、需支付费用 | 编码专利权、需支付费用 |
信息内容变更 | 不可变 | 不可变 | 可变 |
识别速度 | 快 | 快 | 快且可批量识别 |
编码方案二:
标签中存储有头代码、组织机构代码、磁带的序列号、仓库代码、索取号,并且有预留位。这样将在磁带进行移库和入库操作时不能进行一次性大批量的操作,而只能够逐个按序进行。但是这样的方案在不进行联网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到磁带的具体存储位置等信息。3.2 应用软件架构与接口应用软件架构与接口主要解决RFID信息采集系统与业务系统对接的问题。采集系统包含了数据采集设备驱动和数据库管理二部分,对于每一个数据库表,都有相应的数据操作接口,业务系统可通过接口程序访问底层数据,对数据库进行增、删、改、查的操作。3.3标签及数据采集设备节目磁带上RFID标签所贴位置应便于读写器的读取,大小尺寸应使得磁带外观整齐美观,RFID芯片厚度应不影响磁带的正常播放。给定了这些,就可以根据要求定制标签。对于采集设备,主要是要满足对数据采集速度、数据缓存、实时响应等方面的要求,这就涉及到设备的选型或定制。 4 对节目片库管理产生的影响基于RFID的物联网在国际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物流、仓储、识别等管理领域已形成趋势。将RFID物联网应用到磁带片库的管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且相对于传统的条形码管理具有明显优势,这将带来广电系统资产管理的一大变革,这一变革将导致未来载体的资产管理网络化,这不仅提高各地广电部门的管理效率和质量,同时也是对开放全球的交流和互联网销售的一个促进。 编辑: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
评论 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