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乐《好花红》录音设计与思考

  • 优秀论文奖
  • 文章作者: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 2021/12/30-04:43 阅读: loading...

    令狐昌健 陈秀荣

    (贵州广播电视台)

    【摘要】 交响乐《好花红》获国家广电总局金鹿奖一等奖,本文从录音的角度详细介绍了在音乐厅录交响乐总体技术方案的设计、系统设备配置及工作细节等方面一些实践体会与思考。【关键词】 交响乐 录音方案 音乐厅 1.引言年前,贵州广播电视台广播技术中心接到贵阳市避暑季开幕式曲目交响乐《好花红》的录制任务,对该场晚会录像后还将在中央电视台文艺频道节目中播出。这是我们首次在音乐厅录制交响乐类节目,通过录音师的认真工作,作品得到了开幕式音乐总监的高度认可,该节目还有幸荣获国家广电总局广播节目技术质量奖(金鹿奖)一等奖。这一大奖,以往多被中央台、国际台和东部上海台、北京台、天津台、山东台、浙江台等强省市垄断。作为一个落后的西部地方台,凭借比较简陋的录音技术设备,能较为圆满地完成这次录音任务,实属不易,这是贵州广播电视台第一次荣获广播节目技术类的最高奖。在此以本次录制的节目获奖为契机,谈谈在音乐厅录交响乐的一些思路和工作体会,与大家共勉。在音乐厅录制交响乐,需要先亲自了解录音场地声场条件——混响半径、声扩散情况及隔音处理、乐队的编制及排位、演奏曲目风格类型等客观因素,以便对录音作统筹考虑。 2.贵阳大剧院音乐厅贵阳大剧院于2006年建成,位于贵阳市市南路和新华路交叉处,主要由一个大型甲级剧场、5个小型豪华电影院以及正门右侧的环形音乐厅组成。其中,贵阳大剧院音乐厅面积1160m2,有软座633个,分为池座和楼座两层,该厅设计混响时间为1.5s。曲目演奏由新组建的贵阳交响乐团(贵阳爱乐乐团)担任。贵阳交响乐团成立于2009年2月19日,是由贵阳市文化局与贵州省大型零售企业“贵阳星力百货集团”共同支持组建的一支职业交响乐团,是全国唯一一家由政府大力支持、企业投资的董事会制交响乐团。贵阳交响乐团是双管靠三管编制的交响乐团,有10余位外籍演职员,是一个大型的管弦乐队。 3.贵阳交响乐团(贵阳爱乐乐团)及乐队排位对于交响乐的录音,需要了解一些乐队知识。一般来说,交响乐队通常由弦乐、管乐、打击乐三大声部组成。弦乐组包含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等。管乐组包括木管器组和铜管器组。木管器组由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英国管、巴松管、低音大管等组成;铜管器组由小号、长号、法国号、大号等组成;打击乐器有定音鼓、小鼓、大鼓等组成。一般乐队以木管作为判定乐队编制大小的标志。如每一种木管乐器都用两件,即构成“双管”编制的乐队;三件即构成“三管”编制的乐队,随着木管乐器的增减,弦乐器及其他乐器的数量也要随之变化,以保持声部音响的平衡。双管编制乐队的总人数约有60人,三管编制乐队的总人数约有90人。管弦乐队的乐队排位依据指挥有所不同,如有美式排位、欧式排位和德式排位之分。排位的不同,对传声器的选择与布置都有影响。本次录音中,贵阳交响乐团采用的是欧式排位,也就是观众前面的左面第一排是一提,第二排是二提,右面第一排是大提和BASS,右面第二排是中提,木管组居中,铜管乐及打击乐在最后排。乐队布置如图1所示。对演奏曲目的主题、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和理解,统筹录制方案,进行二度创作,达到以声传情。这次演奏的曲目由民乐歌曲、通俗歌曲改编。其中交响乐《好花红》,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作曲家苏永刚根据布依族民歌改编。布依族民歌《好花红》源于贵州毛家苑乡辉油寨,这里四周开阔田野,村寨衬以奇山秀水,片片瓦房映在一片桔林之中,希望以交响乐的形式向听众再现美丽的布依山村风光。《爽爽的贵阳》由通俗歌曲改编,曲风既时尚又民族,描绘出一个清新、和谐、崭新的城市形象,让人禁不住产生许多美妙的联想。对演奏曲目的主题、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和理解,统筹录制方案,进行二度创作,达到以声传情。这次演奏的曲目由民乐歌曲、通俗歌曲改编。其中交响乐《好花红》,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作曲家苏永刚根据布依族民歌改编。布依族民歌《好花红》源于贵州毛家苑乡辉油寨,这里四周开阔田野,

    图1 乐队布置图

    村寨衬以奇山秀水,片片瓦房映在一片桔林之中,希望以交响乐的形式向听众再现美丽的布依山村风光。《爽爽的贵阳》由通俗歌曲改编,曲风既时尚又民族,描绘出一个清新、和谐、崭新的城市形象,让人禁不住产生许多美妙的联想。交响乐《好花红》还包含小号与钢琴的协奏部分。根据作品要求,录制出的节目应有民族韵味,因此在录音方案中就要考虑加入特色乐器,通常情况下要考虑单独加一个加强传声器。 4录音方案的制定4.1制定录音方案对现场设备和场地进行考察。通过考察,了解该厅装有扩声系统,在观众座位后面设有一个音响室。一方面由于对其设备与线路布置不了解,另一方面如在控制室录音存在音频信号线过长等情况,为确保录音信号质量,大胆打破以往在音响室搭建录音工作室的常规,决定在音乐厅外通道靠近舞台的地方选择搭建临时录音工作场地。选择好场地后,协调解决了现场设备供电问题并拟出所需设备清单【1~2】4.2根据现有设备搭建录音技术方案决定以Pro T00ls录音工作站和GENELEC 1031A监听音箱,Panasonic WR—DA7/G数字调音台为基础搭建录音工作站。拟定可能用到的设备如下:音频工作站Pro Tools8.0 HD2;Panasonic WR—DAT/G调音台;GENELEC 1030A作监听音箱;Neumann SM一69 FET立体声传声器作为主传声器;Neumann电容录音传声器TLM 170用于弦乐;Neumann传声器U89用于管乐;Schoeps MK4传声器用于钢琴、竖琴等;传声器架、传声器线、监听耳机、连接线及对讲机等。为减少临时场地严重的不规则声学环境造成的监听不准确的影响,还准备两款不同品牌的录音棚监听级耳机作现场监听对比,精心挑选了三盘与此次录音风格相近的原版交响乐作对比监听,并制定音频信号流程图,如图2所示。

    图2 音频信号流程图

    5.传声器拾音方式的选择录音主要有AB录音制式、XY录音制式、M/S录音制式、ORTF制式、仿真人头制式等几种方式。AB制式是现在大家比较喜欢采用的录音方式,特点是立体声感好,既有时间差的效果也有声级差的效果,但弱点在于单声道兼容性差。XY制式具有出众的单声道优点,但缺点是录出来的声音立体声感稍差。M/S制式的缺点是左右声道的分隔度不好,存在中间声像叠加重现象【3~5】。仿真人头制式录音在耳机上听起来非常好,但其较大缺点是有双重耳廓反射现象。ORTF制式实际上是AB制式和仿真人头制式的综合。各种拾音方式的选择与方法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特色与不足,为达到某种音响目的而进行选择时,应权衡其利弊得失。录制立体声时,如需在单声道设备重放,就应该考虑到它与单声道的兼容性,X/Y和M/S制式在考虑兼容性方面应为首选。这次所录制的《好花红》这组交响音乐,用于贵阳市度避暑季开幕式,录播后将在中央电视台文艺频道播出,考虑到中央电视台文艺频道以及开幕式现场采用单声道播放方式,而节目负责人要求以立体声收藏的需要,要求制定与单声道、立体声兼容性比较好的录音技术方案。根据现有传声器设备,经过认真考虑,决定采用以XY制式为主的初步录音技术方案,如图3所示。

    图3 话筒拾音位置

    6.录音调试首先用现有的Neumann SM一69 FET作主传声器XY制式录音。利用乐队排练时问,通过把主传声器放置于台口和台下的位置,多次调整,最后确定把主传声器放在距前排观众约2 m、距离地面高度约5 m的指挥台后上方。将两传声器拾音夹角调整为120,指向设定为大心型指向,并将传声器头朝下倾斜指向木管组。通过这一系列调整,各种乐器在听觉感受上得到较好的响度平衡。但与准备好的交响乐素材进行对比,总体来说还存在乐器声音不够清晰、定位不够准确等问题。为此,决定增加辅助传声器。根据现有的传声器熟悉情况,决定在一提组、二提组、中提琴组、大提组前方各采用一支NeumannTLM170作加强传声器,木管组采用两只NeumannU89作加强传声器,钢琴、竖琴各采用一只SchoepsMK 4传声器作为加强传声器。弦乐器组是管弦乐队中最重要的一个乐器组,是乐队的基础与核心,选择Neumann TLM170作为弦乐器传声器的原因在于:一方面Neumann TLM 170R是大振膜录音传声器,适合高声压环境下的弦乐器录音,另一方面是由于在平时的录音工作中,它拾取的声音干净,而且高频表现更加出色,所以委以重任。Neumann U89I也是一款优秀的录音传声器,在平时的录音工作中表现得中规中矩。Schoeps MK 4传声器在整个频率范围内,其清晰、自然音质的特点可充分表现钢琴、竖琴的音色。铜管乐及打击乐组声压级较大,且传递给听众的声音是直达声与反射声的综合,它们的反射声也是主要声音要素,因此没在铜管乐及打击乐组前加辅助传声器。针对曲目中有小号与钢琴协奏的部分,所以在布置传声器时提前作了考虑,让小号手、钢琴手通过前期试音找好站位和演奏的力度。在传声器位置的调整过程中,通过录音师的配合,找好辅助传声器的较佳位置。并对每组乐器进行单独调试,测试乐器组定位、音色是否准确。为了追求更好的层次感、清晰度,在调试前,还有一个关键的任务是根据每一路辅助传声器相对于主传声器的位置设置一个估算延时时间(延时时间=估算距离÷声音传播速度),以更好地对乐器组进行定位,提高清晰度、层次感。传声器实地布置图以及与舞台的距离如图4、5所示。

    图4 话筒布置图

    图5主话筒与舞台距离

    因有足够时间按照音乐总监的要求调整传声器位置,通过乐队排练的机会仔细调整传声器的高度与距离,正式录音时,一次性并轨录制而成。通过这次录音证明,在考虑单声道与立体声兼容性情况下录制交响乐,采用主传声器的一点拾音与辅助传声器近距离拾音的布置方式,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 7.小结取得这样的好成绩是与各级领导的重视分不开的。近年来,台领导十分重视节目的技术质量,为提高技术人员的节目制作水平,每年安排节目选送,以此来推动日常的整体节目制作水平,同时,参与全国节目技术质量评比,以此积极推动各技术部门为节目制作出更多精品。认真学习广电总局有关质量评比的技术指标。为了录制出好的作品,专门组织学习广电总局的专业技术指标,保证节目制作过程中音频指标必须完全符合技术质量要求。选送的节目内容可听性强。有好的节目素材就事半功倍,为在节目制作技术质量评比中取得好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选送的交响乐《好花红》,源于贵州省的布依族民歌《好花红》,热情好客的布依人,以歌代言,以歌明礼,以歌抒情,以歌颂劳动,以歌表达感情。由作曲家苏永刚改编的交响乐《好花红》,其悠扬的曲调、明朗的节奏向听众再现了片片瓦房相映林间,朵朵刺梨花艳红可爱的布依山村风景长卷。细节决定成败,工作态度是关键。交响乐《好花红》是为贵阳市避暑季开幕式演出所用,接到这个录音任务后,精心制作录制方案。考虑到录音棚只有180m2,不适合双管编制乐队的录音,因此决定到贵阳大剧院音乐厅录制。但是大剧院音乐厅没有录制机房,只好利用音乐厅外通道搭建临时录音工作间。这个外通道只有3m宽,长度非常长,听音环境非常差。为减少临时场地严重的不规则声学环境造成的监听调音影响,精心准备比较好的CD和不同品牌的耳机作现场监听对比。充分利用音乐厅的自然混响,乐队的自然平衡,一次合成,没做任何后期制作。从声音的乐队层次和立体声效果等方面来讲,录制的交响乐《好花红》并不是最好的,抛开其他如设备条件、音乐厅环境、乐队水平等相关客观因素影响,在现有条件下,已做了很多努力【6】。这次总局节目技术质量奖(金鹿奖)一等奖的获得,是对多年来辛勤录音工作的肯定。 参考文献[1]俞锫.李俊梅.拾音技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2]李万海.录音音响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3]陈朝和.管弦乐立体声广播节目录音制作初探[J].东南传媒,2010(6):171—173.[4]朱国辉.同期录音的设备选配及录音技巧[J].音响技术,2007(2):38—4|D。[5]林临.电视剧同期录音浅谈[J].现代电视技术,2007(2):1l8—123.[6]王红军.丁波.音乐的立体声录音[J].电声技术,2000(6):53—54. 编辑: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

    评论 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