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业触网的“试错”与“纠错”

  • 优秀论文奖
  • 文章作者: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 2021/12/30-04:43 阅读: loading...

    郭乐天

    (温州日报报业集团)

    [摘 要] 文中例举了中国报业在数字化道路上的一系列尝试,详细分析了这些尝试失败的原因。最后从实际例子出发,介绍了报业触网的一些可行方式。[关键词] 试错 纠错 报业触网 数字化 全媒体1 引言报业试错的代价并不是一堆泡沫,而是可以扬弃的积累,是“螺旋形”上升的必然阶段。当我们进入理性反思的时候,大可不必去追究谁对谁错,因为谁都不可能超越技术阶段去预想未来。唯有的选择是,立足当今新媒体的技术进步,厘清自身触网的感悟与教训,充分利用前期的技术投入,自觉享用日新月异的新媒体传播平台,在低成本的分享中实现报业新闻产品的增值,在便利性的分享中促成报业传统机制的转型。从这个意义上说,“试错”与“纠错”只有一步之遥。上世纪末,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为应对互联网新技术革命的挑战,纷纷开始触网。从1999年第一波兴办综合性新闻网站,到2009年众多报业集团的“一报一网”战略,演绎了从“报网互动”到“报网融合”的历程。尽管多年来报业触网有诸多积极尝试,但鲜有成功案例,且至今尚未找到盈利模式。传统报业转型,为何如此艰难?其实,这是数字时代必然出现的现象。如何看待和评价报业触网前后15年的试错与纠错,既有技术层面、运营模式上的问题,也存在着评估体系的差异。当报业转型形成共识之后,即便是带着沉重的翅膀,试错是一种必然,更是一种勇气;纠错则需要理性的认识和大胆的尝试。如果我们把试错作为转型的学费,那么对报业未来新技术、新媒体的运用就起到了前车之鉴的作用。2 试错报业触网是必然趋势还是可选择的尝试1999年5月,中国第一家由新闻单位主办的综合性新闻网站——千龙网在北京诞生,市属各新闻单位出资,体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思维模式。紧接着,上海、天津、哈尔滨等地分别诞生了东方网、北方网、东北网。在近一年时间,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均创办了综合性的新闻网站。由于投资主体的不确定性,以及长期找不到成功的盈利模式,除了上海的东方网(股本金5亿)还保存着原先的投资结构,其余均改旗易帜。2009年,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实施了“一报一网”战略,开始了“报网融合的”的“二次革命”。所谓的“二次革命”是区别于第一波触网的组织架构。由过去的本地媒体融资到一家报社办一个网站,改为将报社、网络媒体合二为一,采取一体化运作模式,一个编辑部一套人马,同时完成报纸和网站的采编任务。按照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就是对传统报纸、网络媒体进行资源整合,实现新型的“报网融合”。这种“一报一网“的模式。与上级主管部门整合资源的意见相左,不像第一波办综合性新闻网站那样声势浩大。主管部门既不支持(没有合法的审批层序)但也不制止,在允许尝试的意见下各地纷纷效仿。不管是第一波的合作触网,还是第二波的“一报一网”,这两种触网模式均未能达到预期。就连最早实施“一报一网”战略的杭州日报报业集团,能够实现盈利的网站也不是集团直属的各报的“一报一网”,而是从《都市快报》分离出去实行市场化运作的“19楼”网站。据说,该网站新近获得6000万的风投资金,正在积极准备上市。媒体触网到底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还是一种可选择的尝试?纵观国内外媒体的发展趋势,可以肯定地说,在全球范围内目前没有不触网的纸媒,倒是存在很多没有纸质版依托的独立网站。3 试错为什么传统报业创办的网站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从第一波的“集中力量办大事”为主体的综合性新闻网站,到第二波的“一报一网”战略,为什么均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涉及到体制机制以及运营模式、技术运用和评判标准。先就体制机制来分析。第一波的综合性新闻网站,主导整个过程的指导思想是“办网站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占领互联网舆论阵地。这一类型的网站,标准的匹配是以一家核心新闻单位为股东,通常是党报,然后吸收当地其他媒体的资金成立股份有限公司。这种类型的网站由于其投资主体不明确,产权关系不清晰,运营思路不明晰,若资金链出现断裂,通常由股东单位追加投资或由地方财政予以补贴,并没有按照市场需求配置和运用资源,最后基本划归一个效益较好的股东单位接收,原有的公司进行“休克疗法”。而原各股东单位,或将股本金作“贡献”,或补偿式的收回成本,放弃对该网站的共享。但从2005年开始,这类综合性新闻网站纷纷改旗易帜。同年8月,千龙网被北青传媒收购;湖南的红网改由湖南出版集团主管;唯一幸存的上海东方网因其拥有5个亿的股本金,较早实行了市场化运作。第二波的“一报一网”,从体制机制来看,主体明确,但运行模式单一。从理论上来讲,它首先要解决的是报业与互联网的互动或融合。但如何动、怎么融,构想并不清晰。尽管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但在观念、理念方面并没有达成互动和融合,其内部考核机制仍独立运行,难以避免“两张皮”现象。就技术的运用来说,就更显弱化。特别是互联网2.0的出现,使网络从早期的单项传播发展到互动,参与式的功能更加强化。但在对新闻事件的互动和参与方面,网络仍处于弱化状态。此外,报业存在着对互联网技术认知和运用的不足,远远跟不上技术革命的步伐。再有一点,就是内容的单一。由于报业所办网站基本以报纸原有内容为主体,简单将报纸内容上网,基本成了“新版”传统媒体。由于上述这些因素,再加上互联网的盈利模式一直是个“谜”,久而久之也就勉强维持,逐渐走向式微的状态。 编辑: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

    评论 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