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新闻编辑手机客户端的开发探索
何智敏 居晓军 郝冠南
(人民日报社技术部)
[摘 要] 人民日报社全媒体新闻业务系统提供了具有特色的手机移动编审功能。本文分析了人民日报社内部应用系统的现状以及开发人民日报新闻编辑手机客户端的需求,阐述了手机客户端的开发思路以及实现方式,并分析了实施的效果。[关键词] 人民日报社 手机客户端 应用虚拟化1. 引言近年来,随着智能移动设备尤其是智能手机的飞速发展,手机性能不断提升,应用软件蓬勃发展,屏幕尺寸越来越符合人们的阅读要求,手机网络覆盖日趋全面,联网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已不再满足于通话和短信的传统手机使用模式,而是更加关注通过手机上网,借助应用软件来帮助实现更好地工作和生活。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表明,我国已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上网用户2012年上半年达到3.88亿,手机成为了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见图 1。图 1CNNIC中国网民规模调查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概念和媒体运作模式,不仅推动了新媒体的兴盛,也给报业信息化建设带来了诸多发展机遇。利用智能手机实现用户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处理与业务相关的任何事情,也就是利用智能手机实现移动办公已经成为人们的迫切愿望。就报业而言,移动互联是继激光照排实现告别铅与火、计算机联网实现编排告别纸与笔以及互联网实现远程编排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技术变革,已成为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融合的一个重要突破方向。利用移动互联网、虚拟化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新闻生产,尽快实现新闻编辑等报社内部应用方便地在智能手机客户端上运用既十分必要也迫在眉睫。2. 内部应用系统现状及需求2.1. 内部应用系统现状人民日报社(以下简称我社)的内部应用系统围绕我社的实际需要和业务特点分批、分类逐步建设完成。20世纪90年代初建成人民日报新闻资料库;2002年建成新闻编排系统;2007年建成内部办公、人事、财务、公共稿库等系统;2013年底新建成全媒体新闻业务系统等等。但这些项目大多建设时间较早,由于当时智能手机不成熟,因此这些内部应用系统只是实现了基于个人计算机的客户端运用,没有开发和实现相应的手机客户端。我社已在2010年采用思杰的应用虚拟化技术,搭建了为编辑、记者服务的采编应用虚拟化服务平台。该平台无需对已建好的内部应用系统做任何改造,即可实现将内部应用系统安全、高效的发布到互联网上,供编辑、记者使用。该平台较好地解决了各种网络环境下远程和移动新闻业务和办公的应用,并支持各种客户端、操作系统和浏览器。但也引发我们如下思考:(1) 应用虚拟化服务平台虽然支持手机客户端进行内部应用,但这些内部应用系统的页面都是针对个人计算机开发,在手机相对较小的屏幕上显示过于拥挤,用户操作繁琐,体验不好。(2) 我社已有的内部应用系统十分丰富,但各个应用系统的开发架构和标准不一致。要实现手机移动新闻编辑或移动办公,如果采用传统的手机客户端开发模式,需要针对每个应用系统进行单独开发,不仅工作量大,而且需要专门的APP技术开发人员。(3) 应用虚拟化服务平台在各种网络和操作系统环境下具有较好的连通性、兼容性,用户体验较好,广受欢迎。为保护既有投资,实现保值增值,以比较经济和快捷的方式实现移动新闻编辑,有必要尝试对该平台进行深度开发和利用。同时也可为将来移动办公的实现方式提供经验和借鉴。2.2. 手机客户端开发需求2013年底建成的全媒体新闻业务系统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实现用智能手机完成新闻生产中的稿件编辑和版面审样等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和起点,探索方法,积累经验,逐步推动我社原有应用系统的手机客户端建设工作。为此,我们确定了如下总体需求:(1) 遵循我社信息系统建设的四统一原则,即统一门户、统一架构、统一安全、统一管理。(2) 必须与全媒体新闻业务系统中的编审出报流程相吻合。(3) 能够适用于不同的移动智能设备,如苹果手机、安卓手机、PAD等。(4) 易于开发。(5) 方便升级。(6) 充分利用我社既有信息系统资源,实现保值升值。(7) 探索应用虚拟化平台下的手机客户端开发模式。3. 手机客户端开发思路报社内部应用系统开发手机客户端主要有两类情况:一是对原有应用系统的手机客户端开发,实现移动互联时代下适应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需要。二是新建应用系统的同时一并实现其手机客户端开发。分析人民日报社内部应用系统的现状,实现手机客户端开发可以有两种实现方式:(1) 采用传统的手机开发模式,即对苹果系统和安卓系统的某一个版本均开发一套对应的手机客户端。但这种方式对开发人员要求高,开发工作量大,且有可能随着手机操作系统的升级,手机客户端也要不断升级,甚至需要重新开发,后期维护工作量大。对于早期建设的应用系统的手机开发,手机客户端需与原有系统做数据接口,甚至要修改原有系统的系统架构或数据库。再加上各原有内部应用系统数据库、系统架构不完全一样,并且原有开发团队也可能发生了变化,因此开发难度比较大。(2) 通过采用我社现有的应用虚拟化平台,针对性开发,从而比较经济、快捷地实现手机对内部应用系统的访问。此实现方式下,将利用应用虚拟化技术特殊的工作机制,一是手机客户端负责同代理服务器进行连接,发起所需应用系统的业务请求;二是代理服务器根据手机客户端的请求,通过自身的浏览器(BS模式时)或应用系统的客户端软件(CS模式时)访问相应的内部应用系统,并获取对应的页面结果;三是代理服务器把获取的结果以图像方式传送到手机客户端。此页面结果仅与代理服务器及应用系统的发布服务器显示分辨率有关。如果代理服务器及发布服务器的环境不变,可认为此页面结果不变。这种实现方式因而具有页面结果与手机客户端的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版本无关,与各应用系统的系统架构无关,在手机客户端展现时仅与手机屏幕大小有关的特点。并且这种实现方式只需采用传统的J2EE技术,对发布服务器进行针对于手机页面展示的开发,以构建手机发布服务器。这样开发难度小、周期短、投入资金少,并且后期维护简单。考虑到我社应用系统的现状、已部署的应用虚拟化平台的良好运行效果,为增加移动办公实现方式的多路径选择和比较,综合考虑,确定在全媒体新闻业务系统的建设中采用上述第二种方式来开发实现手机移动新闻编辑客户端。4. 实现方式4.1. 技术实现人民日报社新闻编辑手机客户端实现方式见图 2所示,其中阴影块状区域为新建部分。图 2手机客户端实现方式
2010年完成的应用虚拟化发布平台,主要由安全接入及访问控制网关(netscaler)、用户管理中心、计算机应用管理中心、安全管理中心组成。三个中心均采用服务器虚拟化架构。为了实现手机客户端的开发,我们在原有应用虚拟化的基础上增加了智能手机应用管理中心,并且增加了手机客户端的发布服务器。此服务器采用J2EE技术开发,而非传统的移动APP开发。开发人员不必掌握Android开发语言或IOS开发语言,易于开发,节约开发成本。手机客户端前端开发采用了最新的开源框架jQuery-mobile,符合HTML5标准,用户体验更佳;后端采用了成熟的Web Service技术。此手机客户端发布服务器可大部分沿用全媒体新闻业务系统中的发布服务器代码,只需对手机屏幕展现进行重新设计并完成代码实现。因此,开发量相比针对安卓和苹果进行APP开发,工作量大大减少。手机客户端开发时对手机屏幕尺寸进行了多方面综合考虑,确定了经济、合理的屏幕展现开发模式。4.2. 功能实现编辑、记者通过手机客户端访问内部应用时,首先需通过应用虚拟化平台的统一入口,再经过用户认证、权限控制、安全防护等一系列安全保护与审核,访问新闻业务系统的手机客户端发布服务器进行稿件处理。新闻编辑手机客户端主要分为稿件编辑、大样处理两个模块。稿件编辑模块实现了稿件操作等功能。编辑、记者可以完成写稿、看稿、编稿、传稿、签稿等一系列工作,见图3。大样处理模块实现了版面操作等功能。编辑、记者可以完成人民日报版面的审样、签发、撤签等操作,见图4。从整体上看,人民日报新闻编辑手机客户端已可以实现编辑、记者通过手机进行原本在个人计算机上才能进行的稿件和版面处理工作。图 3稿件编辑
图 4大样处理
5. 实施效果通过上述实现方式,人民日报社2014年初完成了新闻编辑手机客户端的开发和部署,实现了全部开发需求。人民日报新闻编辑手机客户端充分利用了我社现有的技术和安全架构,使得手机应用更安全、可靠。基于应用虚拟化,手机客户端实现了与内部应用系统架构无关,与手机及其操作系统无关。此实现方式开发周期较短,难度低,投资少。并能较好地适应内部应用系统和手机的升级变动等情况,大量减少手机客户端的后期维护等工作,为手机用户和运维管理者带来良好的无缝升级体验。通过新闻编辑手机客户端,编辑、记者等可以在现场采访后,应用手机实时写稿、改稿,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编辑、主编等出差在外时也能更加便捷地监控出报流程,实时把控出版生产过程。此实现方式解决了我社全媒体新闻业务系统在智能手机的移动编辑应用,具有良好用户体验,为今后我社移动互联的更广泛应用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6. 结语人民日报新闻编辑手机客户端的开发与探索是一个好的开端,未来我们将按照报业“十二五”规划的建设指导及我社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需要,充分借鉴报业的成功经验,推动我社移动新闻生产和移动办公的全面快速发展。 联系方式:何智敏:13501093457 hzmfy@sina.com居晓军:13811790110 juxj@sina.com郝冠南:13810047795 guanlaner3547@sina.com 编辑: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
评论 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