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在发射台安全播出中的应用

  • 优秀论文奖
  • 文章作者: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 2021/12/30-04:43 阅读: loading...

    夏雄超 白虹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724台)

    摘要: 本文主要立足于当前发射台安全播出技术维护和管理中存在条块分割、职责不明、流程模糊、协同不够等诸多缺陷的现状,通过安全播出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对安全播出中所有涉及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的控制和管理,并提供可追溯性客观证据,最终实现台站安全播出由结果管理向过程管理转变,达到安全播出质量持续改善的目的。关键词:安全播出 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 实施 现实意义

    1 背景介绍

    目前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我国众多企业中已广泛使用,促使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源动力来自采购商招标的门槛,采购商认为只有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生产出来的产品才能从原料的采购、产品的生产过程、监测过程、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加以控制,产品的质量才能得到保障,并持续不断加以改进。其实,我们无线发射台为公众提供的广播服务,本质上来说是也是产品,只不过我们生产的是虚拟的产品,而企业提供的是实物产品而已。我国绝大多数无线发射台技术设备虽然已经进行了更新换代,有的甚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技术维护和管理水平却没有同步发展,管理上仍然沿用老旧的方法,管理中存在条块分割、职责不明、流程模糊、协同不够等诸多缺陷,技术维护中科学的分析方法、维护方法、检测方法和应达到的标准等还不够完善。正是基于质量管理体系所呈现出的诸多优点,其管理方式被许多人认同,但我国绝大多数无线发射台还没有主动采用此类管理方式,所以技术维护和管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通过无线发射台安全播出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改变大多数无线发射台重设备、轻维护、疏管理的局面,提高安全播出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管理水平。

    2 安全播出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内部建立的、为实现质量目标所必需的、系统的质量管理模式,它将资源与过程结合,以过程管理方法进行的系统管理。质量管理体系以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即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为指导,根据组织特点选用若干体系要素加以组合,一般包括与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以及测量、分析与改进活动相关的过程组成。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质量管理体系设计的结果,是建立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依据。它是具有完整严密、统一协调和科学严谨的成套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以便使有关人员有效地遵循质量管理体系的各项规定,同时有足够的证据,说明质量管理体系的适用性,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我台安全播出质量管理体系是借鉴GB/T 19001-2008/ISO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从安全播出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角度出发,就全台的结构、责任、程序、过程和资源等方面,对影响播出质量各个阶段的技术、管理和人员等因素的控制提供全面指导的一套操作规范。目的是对安全播出中所有涉及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的控制和管理,并提供可追溯性客观证据。最终实现台站安全播出由结果管理向过程管理转变,达到安全播出质量持续改善。图1我台安全播出质量管理体系金字塔,整个体系呈金字塔结构,从上到下共分为四层文件,它不仅形象地说明了四层文件从上到下的指导关系和从下到上的支撑关系,而且还形象地说明了四层文件的数量关系。

    1 安全播出质量管理体系金字塔

    第一层文件是质量手册。依据ISO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无线发射转播台实施细则》的要求而编写。它规定了无线发射台为实现安全播出质量方针所需的内部组织结构、岗位职责,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是质量管理和质量活动必须遵守的纲领性管理文件。第二层文件是程序文件。程序文件是按照质量手册的要求,对进行安全播出每项具体业务活动而编制的文件。它是与安全播出有关的各个工作过程的经验总结,对安全播出质量有关的工作流程进行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的控制和管理。第三层文件是作业指导书、制度、外来文件。作业指导书是程序文件中的作业内容的延伸和引用,供技术人员使用的技术作业指导,它是描述各职能部门内部的某项作业的具体步骤和细节的运作文件;制度、外来文件是安全播出质量管理体系中引用的文件,对其起支持作用。第四层文件是记录表单。它是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在实施安全播出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和结果中的关键节点所产生的记录表单,为体系的过程和结果提供可追溯性客观证据。2.1 质量手册质量手册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主要有三方面作用,首先对内而言,它是由台长批准发布的、有权威的、实施各项质量管理活动的基本法规和行动准则。其次对外而言,它是证明本台有质量管理体系的存在,并具有质量保证能力的文字表述和书面证据。最后质量手册为协调体系有效运行提供了手段,也为体系的评价和审核提供了依据。质量手册共有七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为颁布令,说明本单位质量手册已按选定的标准制订完毕,并予以批准发布和实施。第二部分为前言,简要描述了电台概况、发射规模、工作性质,通讯方式等基本内容。第三部分为质量手册的介绍,说明手册依据的标准、适用范围、质量方针、组织架构、岗位职责,各质量体系要素的主要负责部门和相关部门。第四部分为质量手册的管理,阐述质量手册的编制、审核、批准情况和版本修改、换版、控制规则等。第五部分为管理要求,从电台管理角度出发,根据质量体系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台的实际情况,对质量管理体系要素的内容、要求和措施实施控制。第六部分为技术要求,明确与安全播出有关的环境设施、电力、信号源、发射机、天馈线、自台监测等各个环节的技术指标和质量要求,对维护器材、突发灾害和应急处理提出要求。第七部分为附录,包括二层程序文件清单,作业指导书、制度、外来文件三层文件清单,记录表单四层文件清单和安全播出有关的各个技术系统图。2.2 程序文件程序文件是与安全播出有关的各个工作流程的经验总结,是对工作流程进行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的控制和管理,在程序文件中包含目的、范围、职责、程序、流程图、相关文件和使用表单,明确5W1H要素(做什么、为什么、谁来做、何时做、何地做、怎么做)。图2为程序文件结构图,共有三类30个程序文件。

    2 程序文件结构图

    第一类为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的6个程序文件,包括文件控制程序、记录控制程序、内部质量审核程序、不符合安全播出的控制程序、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程序和管理评审程序。建立上述程序文件的目的是确保安全播出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文件、记录和资料均能有效的控制与使用,通过内部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审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状况进行评审,及时发现播出环节中的不符合内容,采取有效的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运作的有效性、适宜性和充分性。第二类为发射台安全播出管理要求建立的15个的程序文件,为了规范播出设备的运行、调度和事故处理建立了值班管理程序、调度管理程序、播出事故处理程序和数据上报程序,为了规范播出设备的维护建立了检修控制程序、外协控制程序和技术革新与改造管理程序,为了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建立了安全管理程序和安全月控制程序,此外,还在与安全播出紧密相关的综合管理方面建立了突发事件处理程序、人员培训与考核管理程序、安全播出例会程序、播出检查程序、无线电台执照申报程序和技术资料管理程序。第三类为发射台安全播出技术要求建立的9个程序文件,通过规范播出设备的运行环境、配置标准、安装调试、故障处理、应急播出、指标测试、全环节质量监控、备件全生命周期控制、仪器使用和安全用具的检测等方面相继建立环境的建立、控制和维护程序、技术设备的控制与管理程序、设备故障处理程序、应急播出管理程序、质量监控程序、指标测试控制程序、备件管理管理程序、仪器设备控制程序和安全用具管理程序。2.3 作业指导书、制度、外来文件作业指导书是描述各职能部门内部的某项作业的具体步骤和细节的运作文件,图3为作业指导书结构图,作业指导书包括发射机房、监控中心、变电站和维修室操作作业指导书、检修作业指导书、巡视作业指导书和指标测试作业指导书共四类13项。其中操作作业指导书共有56个作业指导,涵盖播出设备操作前的准备,远程、半自动、人工操作方法和操作后的注意事项。检修作业指导书共有131个作业指导,涵盖播出设备的检修单元、项目、用时、仪器工具、安全措施、检修方法、技术标准和注意事项。巡视作业指导书共有66个作业指导,涵盖户内、户外播出设备巡视路线图,各巡视点的巡视时间、内容和标准。指标测试作业指导书共有4个作业指导,涵盖发射机、天馈线指标测试所需仪器、测试框图、测试准备、指标测试、指标调整和注意事项。

    3 作业指导书结构图

    制度、外来文件主要是为安全播出质量管理体系的起草提供基础性的支撑作用,确保其过程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制度、外来文件主要包括主要包括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上级文件和本台的技术维护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梳理并归纳了涵盖《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在内的十余项相关国家法律法规,涵盖《中、短波广播发射台设计规范》、《广播电视发射台运行维护规程》、《中、短波调幅广播发射机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中、短波广播效果监测技术规程》在内的三十余项行业标准,涵盖《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无线发射转播台实施细则》、《无线局管理制度汇编》在内的三十余项上级文件和一百余项本台岗位职责和技术维护管理制度。2.4 记录表单记录表单是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在实施安全播出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和结果中的关键节点所产生的记录表单。它为体系的工作过程、环节提供可追溯性客观证据,共一百余项记录表单。

    3 实施过程

    为了高质量完成本台安全播出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我们成立了体系编制小组,首先展开的是头脑风暴——系统学习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研读辅导丛书,了解它到底有哪些要求,标准是什么?其次针对案例,进行分析解读,搭建体系架构、明确编写的标准、原则、依据和格式。第三汇总和梳理现有的制度、职责、流程、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广电总局和无线局规范。第四形成体系的四层文件,这是体系最终形成的全部文件,也是工作量最大、困难最多、工作纵深最大的地方,其中程序文件是重中之重,为此我们也进行了多次讨论和易稿,最终克服了无专业辅导、覆盖范围的确定、宏观与微观的把握、流程再造等诸多困难,完成了程序文件的编制。最后进行文件的挂接和整体梳理,使之符合体系的整体要求,新编制形成共计上千页、三十余万字的体系文件。经试运行期间的多次修改完善最终定稿,目前在业内十余个发射台以该体系为模板开展质量管理体系推广试运行。

    4 现实意义

    由于该体系是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固有原则、发射台共性原则、易用性原则及推广性原则,并结合发射台安全播出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特点制定而成的,使之在符合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基础上更加适合发射台的实际情况,所以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随着本台安全播出质量管理体系的逐步深入,我们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首先它将现有的孤立、分散和碎片化的所有安全播出涉及的规范进行了有效整合,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既以播出质量为核心的体系化管理模式,通过体系的运行,使管理工作变得更为高效、规范和顺畅。其次通过程序文件的建立,对已有的工作流程进行5W1H再造,对原来没有或默认的工作流程进行文件化规范,使安全播出直接相关的每项具体工作都建立了与职责匹配的系统化流程图,实现了管理零空白。最后通过实践检验,作业指导书因为更为实用,现已成为技术人员必备的工具书,尤其适合新上岗人员学习和使用,对于规范各项作业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记录表单不仅可提供可追溯性客观证据,还反映了安全播出工作的专业化程度。此外,该体系还建立了持续改进机制,通过管理评审及内部评审定期对体系的有效性进行监测和分析,按照P(计划)-D(实施)-C(检查)-A(处理)闭环过程方法,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保证安全播出质量有计划、有步骤的持续改进。

    5 结束语

    以上就是我台在安全播出中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简介,希望能为大家带来帮助,由于篇幅有限,恕不能进行更为详细的介绍。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安全播出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是一个不断需要动态完善的过程,尤其是当本单位组织结构和业务发生变化时,应当及时进行修订并宣贯,在全员有效执行的情况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1] 广州进出口商品检验技术研究所,ISO9001:2008标准理解与认证实务,广东经济出版社,2009.10 编辑: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

    评论 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