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融媒体同播平台的探索与实践
陈 军
(宁波广播电视集团)
【摘要】结合广电自身实际,以发展为前提,以扬优为手段,以“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多媒同播”为目的,设计实施了宁波广电融媒体同播平台。本文对平台的设计思想、技术实现及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阐述。【关键词】 融媒体 全媒体 同播平台 播控平台0 引言
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广播媒体、电视媒体、新媒体之间互相取其精华、借力发展已成为必然选择。广电集团如何在频道制改革,扁平化管理的架构下,基于融媒体理念,利用集团宝贵资源,积极探索“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多媒同播”之路,打造出融媒体同播平台是值得广电人深思并实践的课题。1 总体设计思想
平台建设立足宁波广电自身实际,以发展为前提,以扬优为手段,以“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多媒同播”为目的,按“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持续发展”的建设方针进行分期建设,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音视频技术,依靠理念创新,手段创新,整合宁波广电自身以及外部众多专业服务性资源,为宁波广电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高质高效的融媒体同播平台。融媒体同播平台由广播先行尝试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具有资源优势,软实力强。广播的发展,特别是专业频率的发展决定了广播对专业服务资源的垄断性占有,这得益于广播人长期的努力,是一笔可以好好放大的财富。
- 广播记者单兵作战能力强,布点广泛。广播的节目属性决定了广播采编播人员要综合素质全面,单兵作战能力强,记者散布面广,因此,充分利用广播记者单兵作战能力和布点广泛的优势,可以做到高效、低成本把控节目,同时,广播素材视频化具有很好的附加值。
- 广播节目内容丰富,主题多样。广播节目以直播为主,内容丰富,主题多样,更具可视频化。
- 广播可视化,可提升广播竞争力
2 系统架构及功能模块划分
融媒体同播平台由演播子系统、播控子系统、同播子系统以及传输子系统四个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2.1演播子系统演播子系统由透明直播室、交警支队直播室、高速交警直播室和五个经视频化改造的广播直播室以及移动、户外演播室组成。2.1.1透明演播室图2 广播视频中心全景
透明演播室(广播视频中心如图2)位于广播大楼裙楼,紧临宁波最为繁华的商贸区,是宁波电台致力于打造“看得见的广播”的视频广播区域,直播室采用半透明模式,使听众能“零距离”、“全透明”地接触广播,是广播魅力秀场。直播室设计在满足传统广播播出需求的基础上,根据视频演播的需要进行了专业的设计与布置。为了能在视频图像中突出广播特色,我们把调音台放置在直播室,同时选用BCM705动圈近讲话筒,在突出广播特色的同时不会因为体积过大而遮挡住主持人的面部,影响视频效果。直播室选用一台索尼PMW-580摄像机作为主镜头和二台索尼Z5C HDV摄像机作为副镜头,其中主镜头负责两个主持人的正面全景,副镜头则拍摄主持人的特写,另有一个专门拍摄嘉宾特写。由于直播室主持人和嘉宾的位置比较分散,而且头部的活动也有限,所以采用总体布光法进行布光,即把整个透明直播室分成若干个局部各自进行“三点”布光,能使每个主持人及嘉宾都有专用的主光、辅助光、逆光照明。2.1.2台外演播室台外演播室由交警指挥中心直播室、高速指挥中心直播室、气象服务中心直播室组成,其技术设计和实现方式基本相同,本文以交警直播室为例。交警直播室设在市交警局指挥中心,场地空间有限,采用全透明玻璃作为直播室背景,透过玻璃可以看到交警局指挥中心的监控大屏幕,为了城市路况能实时参与节目直播,把指挥中心的路况监控信号和控制线接入到直播室内,记者可以自主通过控制台切换路况监控画面,并可上下左右转动监控摄像头来全面了解路况信息并进行播报,同时,路况视频经过反送至播控中心,供导播切换。这种布局使节目具有强烈的现场感,突出交警直播室的特色。直播室采用使用大平光布光,选用索尼HVR-Z5C摄像机。2.1.3广播直播室为了使传统广播直播室能基本满足视频拍摄需要,需对直播室进行了小规模改造。考虑到传统广播直播室的空间不太,选用了4盏CES-HZ300W三基色高清冷光灯以主持人和主要嘉宾为重点对象进行布光。每直播室内新铺设了4条视频线路和3条TALLY线,考虑到TALLY线成本较高,所以采用网线代替。一根网线内有四组双绞线,将每组双绞线的单色线定义为TALLY的信号线,将白线定义为TALLY的地线,这样一根网线即可满足三根TALLY线的使用需求,并能留有一组冗余,且经实测效果良好。每直播室内预设三个摄像机位,考虑到传统广播直播室很少会同时进行视频直播,所以多个直播室共用摄像机,采用集中切换模式,这样需进行视频直播时只需把摄像机架起来就行了,简单、高效、经济。2.2播控子系统播控子系统由总控播控平台、视频中心播控平台、移动播控平台三部分组成。2.2.1视频中心播控平台视频中心播控平台实现透明直播室、高速交警直播室、交警直播室、气象中心直播室的摄像机视频信号及各类路况、服务视频的汇聚与切换。系统结构图图3所示:图3 视频中心播控平台系统图
视频中心播控平台由切换台、字幕机、视音频分配器、硬盘录像机、波形矢量测试仪、监视器、大屏信号采集服务器、网络信号采集服务器等组成。切换台选用高标清兼容的洋铭SE-3000,其具有16路数字输入,可进行高标清混切,内置帧同步器,使信号切换时不会产生抖动,并具有多画面分割器及双画中画功能,支持各种划像及转场功能,输出接口可指派信号。播控平台配有Switchbox MS2014四通道主播通话与控制中心,并使用视频与系统控制综合电缆,使导播与摄像之间具有清晰可靠的通话和TALLY提示,摄像机采用统一集中供电方式,导播可对摄像机光圈及色温进行遥控控制。2.2.2总控播控平台总控播控平台负责宁波电台五套传统广播直播室的视频切换。切换台选用洋铭MS-900,其具有8路的模拟输入,内嵌有音频延时调整与影音同步功能,并带有TALLY信号输出,并能根据需要升级到SDI,符合当前的实际应用需要。同时中控播控平台还配有大洋的D?-CG SD EXPRESS字幕机、AB 1008 SERIES视音频分配器、奥视DL240-ANA延时器等设备。2.2.3移动播控平台移动播控平台利用电台现有的广播跟随车(采用全顺车体)进行视频化改造,满足台外视频广播直、录播需求。由于广播跟随车已具备广播直播功能,所以音频及电源部份可利用现有的设备,只需增加视频设备即可。移动播控平台,选用洋铭SE-2800八路高清切换台及4通道主播通话与控制中心,4台摄像机采用集中统一供电系统进行供电,摄像机视频信号、Tally及导播通话信号经过综合电缆传送到转播车上的切换台,1路笔记本输入作为节目辅助资料输入,字幕机输出的HDMI信号也接入到切换台,经过叠加字幕后,接入视音频分配器中。由于,车内空间严重不足,我们在设备集成时充分考虑便携性及抗震性,设备采用铝骨架+铝蒙皮,骨架空隙填充硅酸铝棉,并安装硅胶减震的箱体进行集成封装。所有设备集成在一大一小二个箱体内,大的箱体安装切换台主机等主要设备,小的箱体只安装切换台和监视器,二个箱体连接只需三根电缆对接就行,这样即方便在转播车上使用,也可快捷地把设备转移到室内进行节目直、录播,满足移动播控平台便捷、实用、高效的设计理念。2.3同播子系统2.3.1广播媒体播出融媒体同播平台的演播区域及视频设备都放置在广播直播室内,与广播总控无缝连接,所以使用该平台进行广播媒体播出技术上无任何障碍。2.3.2电视媒体播出将视频化广播节目传送至电视台总控进行电视播出。基于安全播出的考虑,所有信号的传输都采用主备模式传输,前端节目信号源的视频信号经广播大楼的Nevion-FlashLink光传输设备,通过DA-VA模拟视频分配放大器模块分成两路信号分别送入主备AV-SD-XMUX-13T光发模块。同时前端节目信号源的音频信号也分两路直接送入主备AV-SD-XMUX-13T光发模块。视音频信号经过加嵌,通过主备AV-SD-XMUX-13T光发模块通过光纤传输到电视机房的Nevion-FlashLink光传输设备,经主备AV-SD-XMUX-13R光收模块接收后,将信号接入电视播控矩阵,供电视播出使用。2.3.3新媒体播出新媒体播出即网络流媒体发布,我们部署了流媒体内容生产系统,具有功能强大的媒流体采集、编码、推送发布、检索等功能。新媒体播出采用flash流媒体发布技术,提供直播、点播等多种收看模式。同时还通过流媒体负载均衡管理模块,合理调配流媒体服务器资源,使流媒体服务器组的负载情况达到平衡,提高新媒体播出质量。2.3.4户外大屏播出户外大屏播出是融媒体同播平台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不同于广播、电视以及新媒体需要的特定收听、收看工具,户外大屏只要经过就能看到。广播视频中心户外大屏地处宁波最繁华的和义大道、开明街、天一广场商圈,人流量极大,使得传统广播由可听转向可视,有效丰富了广播传播的表现力,扩大了广播传播渠道。2.4传输子系统图4 传输子系统总体框图
融媒体同播平台是以城市景观透明直播室为核心,实现对五套广播直播室及高速交警直播室、交警指挥中心直播室等台内、外等地域分散的七个广播直播室进行多信源实况音视频信号调度,并实现广播、电视和新媒体同步展播。因此,必须联通台、内外多地直播室的传输链路,主要包括广播电台与传输中心、交警局、气象服务中心的通路和广播电台通过传输中心跳转后与电视台、移动电视的传输通路,如图4所示。考虑到光纤敷设成本,实施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广电原有的光纤链路,特别是通过在一芯光纤内实现4路模拟音频、2路数字音频、2路模拟基带视频和2路双向以太网络信号的复用传输技术,能使平台在不增加光纤通路的情况下,也能灵活部署,扩展性强。平台使用定制开发的DOTECK A2X SERIES光端机,该光端机的无中继传输距离可达120公里,其视频传输参数亮色延时<10ns、微分增益<1.0%、微分相位<1.0度、信噪比(加权)>70dB。3 平台应用情况及亮点
融媒体同播平台的建设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项目经过三年的开发建设和二年的优化,整合了宁波广电自身以及外部众多专业服务性资源,实现多媒同步播出,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目前,每天有三小时广播节目利用该平台在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多元化同步播出,在服务社会管理、关注城市交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平台具有以下亮点:1、资源通融,实现广播专业服务资源的整合、再利用。以广播视频中心为核心,对五套广播直播室及高速交警直播室、交警指挥中心直播室等台内、外等地域分散的七个广播直播室进行多信源实况音视频信号调度,可有效采集500多个城市路况实时监控画面、200多个高速路况监控画面及常驻记者跟交警的现场视频访谈,将专业服务性公众资源进行整合、再利用,使其价值更大。2、内容兼融,多媒同播。融媒体同播平台所生产的节目,兼融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多种媒介属性,能向广播、电视、新媒体、户外大屏等多种媒体同步推送播出,扩大了广播传播渠道,提升了节目价值。特别是集城市景观式、现场互动型、电子大屏展示为一体的广播视频中心,使“看得见的广播”这一理念将得到跨越式的提升,有效丰富了广播传播的表现力,强化了受众对广播认知度和信任度。3、科学、高效的系统架构。融媒体同播平台采用科学、简单、高效的系统架构,充分利用广电原有设备,通过技术创新做接口互联,使平台紧紧依附于广电原有播控系统,建设成本低、周期短、运作模式高效。4、安全可靠、扩展性强、灵活性高能满足未来发展需求。该平台安全可靠,扩展性强,灵活性高,兼容各类设备、各类应用、各类发布,能满足各级广播音视频同播业务需求。特别是通过在一芯光纤内实现4路模拟音频、2路数字音频、2路模拟基带视频和2路双向以太网络信号的复用传输技术,能使平台在不增加光纤通路的情况下,也能灵活部署该,扩展性强。4 结束语
媒介融合,技术先行。融媒体的核心在于内容,关键在于平台,融媒体技术平台作为广电内容生产平台,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实现内容信息在不同的媒介平台间自由交换和流动,并进行多元化的展示,是在广电内部探索“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多媒同播”实践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行为。 参考文献[1] 张秋野,面向新媒体时代的三屏融合播控平台建设[J].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1,(5):16-19.[2] 林德全 多媒体时代电台直播间功能定位和工艺要求探讨[J].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3,(4):76-79.[3] 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2009) [R].国家广播电影总局科技司, 2009.[4] 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2007) [R].国家广播电影总局科技司, 2007.[5] 百度百科,融媒体.2010-07-03,http://baike.baidu.com/link?url=ZmqaeRgSYsiahmV1B9LwHjMIENPh19sPBRDbpDYqaZt_dsr34z3QsP8kxaVIGzQr-W_HdtcdDjlfDWYXzMOFja.
编辑: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
评论 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