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UGC认证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与实践

  • 优秀论文奖
  • 文章作者: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 2021/12/30-04:43 阅读: loading...

    苏宇

    (新华社通信技术局)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兴起,新闻媒体面临越来越多的UGC来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有效利用UGC内容,同时又能对UGC的真伪性进行认证,意义重大。本文从国外媒体相关工作思路入手,论述流程规范对UGC新闻核实验证的重要性,并简要介绍新华社初步搭建的UGC新闻认证预警系统,力求通过人机结合增强和延伸专业新闻采编人员的感知触角,直接影响新闻报道的时效、广度和深度。关键词:UGC新闻认证 新闻报道 自媒体

    1 引言

    从“阅读式互联网”——web1.0到“可写可读互联网”——web2.0,再到“可分享可交流社会化互联网”——后web2.0,新技术使得人人皆可成为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随着自媒体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媒体对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的重视利用程度不断提高。

    2 UGC新闻 人人都有麦克风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着全球新闻传播的革命,自媒体的勃兴和发展对传统的新闻生产传播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受众不再是被动的角色,而是新闻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参与到新闻的收集、报道、分析和传播的过程中。面对技术革新带来的挑战,许多媒体转变思路,主动去聚合事件亲历者的原创素材,填补自身报道空白,将UGC的内容转化为新闻报道的重要来源。传统媒体开发UGC的案例很多:台湾公立电视于2007年成立公民新闻平台,是台湾地区第一个公民自主影音新闻平台;美国有线电视网(CNN)2008年推出iReport.com网站,定位于提供“公民新闻”;香港“南华早报APP”增加iScoop功能,鼓励用户记录、报道新闻事件;腾讯视频2013年正式上线精品UGC平台V+;2015年3月,优酷引入Storyful作为视频合作伙伴,开通个人频道。2010年以来,网络媒体在社会传播中趋于主流化,微博等互联网应用在资讯传播中的优势凸显,根据2011年的统计数据,超过80%的社会重大新闻第一手信息来源于微博。如“郭美美事件”、“南京梧桐树事件”等,均是通过社交媒体的扩散传播引发传统媒体跟进报道。同时,网络新闻信息也成为传统媒体报道的补充渠道。以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为例,地震发生53秒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发出了“四川雅安芦山发生地震”的第一条微博;在之后的近一个小时内,就有1300多条微博发布了“雅安发生较为剧烈地震”的信息;地震发生3个小时,优酷的网友上传了手机实拍的四川雅安地震现场一片混乱的视频,第一时间记录下了灾难发生一瞬间的情景。据有关学术机构预测,到2021年,受众将生产50%的新闻内容,届时主流新闻媒体也将不得不逐步采纳和实践这种新闻传播方式。

    3核实验证 拒绝假新闻横行

    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利用UGC,专业新闻机构能获取在传统报道模式中不可求的新闻素材,记者们可以从中寻找到重要的新闻线索。但是,由于网络的隐蔽性和匿名的特性,加上信息传播者传播信息的“随意性”,导致一些情况下传播的信息可能会带有较强的个人色彩,甚至失实。如果完全凭此发布新闻,会使新闻的真实、客观、公正大打折扣。例如,“深圳90后女孩当街给残疾乞丐喂饭感动路人”和“小女孩为中暑清洁工撑伞”假新闻事件中,事件的生成、发酵、扩散全部在社交网络上实现。鉴于UGC普遍存在着琐碎、欠准确、差错、虚假等问题,对UGC的核实验证是对其有效利用的关键。对互联网UGC内容的认证逐渐得到了国内外相关机构的重视。在国外媒体中,已有美国、欧盟等机构在这方面进行初步探索:1.2013年,世界性通讯社之一的美联社公布了他们的互联网新闻内容认证流程,试图对互联网新闻进行认证和规范。

    图1 美联社UGC新闻认证流程

    2.有“全球首个社交新闻通讯社”之称的“Storyful”通过自建实时监测系统NewsWire,实时追踪Twitter、Instagram 、YouTube、Facebook等社交媒体上的新闻内容,核实并征求原创者许可,从而深层次地将社交媒体整合到新闻采集中。3.CNN和Twitter2014年1月启动Dataminr for News的开发工作,帮助记者利用Twitter上丰富的第一手信息来报道突发新闻。4.欧盟2014年开发出社交媒体谣言检测系统“PHEME”,从Twitter和Facebook中筛选出真正符合事实的资讯,帮助各国政府、急救机构、媒体及企业在谣言透过社交媒体散播开来之前,快速有力地作出应对。

    4人机融合 认证两手都要硬

    在技术领域针对社交媒体信息认证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目前还没有成熟的解决方案。可信度度量标准方面,大众传媒领域将媒体信息可信度的研究分为信源可信度、信息/内容可信度以及渠道/媒体可信度三个方面。进一步,有学者提出了评价网络信息可信度的五项指标:准确性、权威性、客观性、即时性和覆盖率。目前国内尚无任何一家媒体机构采用构建技术系统的方式来对UGC内容进行认证。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法是技术系统与审核人员在实践中进行人机高度融合,配合扎实有效的制度和流程规范,从而确保系统建成后的实际效果。美联社在UGC新闻领域的应用较为成熟,他们的做法是,对于UGC采用与其他新闻信息一样的高编辑标准,这其中就包括了严格的验证程序,以保证最终新闻产品经得起推敲和检验。其主要验证步骤,首先在社交网站上找到最早的信息源,检索信息源发布历史,与信息发布者联系,通过向发布者提问来验证信息可靠性并征询新闻使用权。其次,结合美联社相关报道进行内容比对,由专家对内容和语言进行检查,最终核定新闻内容。欧盟PHEME系统主要从发布者审查、内容审查、社交网络检测三方面着手查证消息的真实性,自动分析结果会在一个交互分析仪表盘中展现。其展现的内容主要包括传言传播模式、观点类别、发布者地理位置分布、以及传言影响范围等。但资讯真伪的审查必须要由人工参与完成。可见,要实现UGC新闻认证,相关制度和管理规范的建立要先行。建立UGC上传管理规范、UGC授权管理规范、新闻认证管理规范等,逐步探索对UGC的激励机制、组织机制、筛选机制和品牌化机制,以制度和规范为核心,以技术支撑的相关智能化系统为辅助,以专家和常规审核相配合,实现对UGC的规范与指导、把关与应用。

    5探索实践 新华社UGC认证系统小试牛刀

    面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要求,新华社对UGC认证技术进行探索实践,实现制度规范与技术系统互为支撑、技术与内容相互融合,促进自媒体在新闻报道等应用场景下的有效利用。新华社依托科研项目初步建成了UGC新闻认证预警系统。该系统由数据采集和存储、信息认证、认证决策支持三部分组成。在UGC数据实时监测和定向采集的基础上,结合并利用新华社自有数据资源、互联网资源,以及政府权威数据资源搜集较全面、准确的参考数据,通过知识整合,搭建有效的认证参考数据支撑体系;同时,利用群智计算的方法,从信息源、信息内容和传播渠道等多个方面对新闻线索进行实时的可信度评估,形成UGC新闻真实性的分级度量和预警,为编辑记者是否发表该新闻提供参考数据和决策支持;最后,通过深度分析数据之间的关联,以先进的可视化技术对新闻线索相关的关键人物、关键观点、关键信息等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呈现,方便新闻采编人员对事件进行全方位浏览和追踪。系统的核心算法包括以下四项:(1)基于UGC新闻属性的关键认证微博提取方法本系统通过在真实的UGC新闻数据和传统新闻数据集上进行对比分析,得到UGC新闻数据专有名词出现概率较低,而情感词出现较高的特性,并基于该属性提出了基于情感词的UGC新闻观点聚类和关键微博提取方法。(2)基于社交关系的UGC新闻信息来源认证方法从静态可见的用户社交关系数据来预测用户行为特性,根据用户主动行为和被动行为的不同,提取关键因素对用户可信度进行客观度量。(3)基于传播模式的UGC新闻信息传播认证方法微博平台的信息传播方式兼具新闻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特点,其信息的传播路径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内容的性质和用户的社交特点。因此,本项目将微博平台上的信息传播模式归纳为随机式、波纹式、纵深式、裂变式。提出通过自动检测新闻信息的传播模式,对UGC新闻信息的传播可信度进行客观度量。(4)基于新闻分类的UGC新闻内容认证方法由于不同信息类别的可信度存在差异,因此,本课题提出对UGC新闻内容进行自动分类,如时政、财经、体育等,在传统特征的基础上,对信息所属的新闻类别构建特征向量,实现UGC新闻内容的可信度评估。

    图2 UGC新闻认证流程

    基于四项核心算法,系统可以形成UGC新闻认证的综合结果,对真伪性实现预警,认证流程如图2所示。系统初步建成后,通过UGC线索推荐和用户自定义的方式接受认证任务,即时提供认证结果。图3是“李光耀父子病逝”的假新闻出现后,系统提供的认证结果。针对这条新闻,首先提供事件描述、关键词、关键人物、关键用户等概要介绍,并以红色、橙色、绿色由高到低标注预警等级,形成UGC新闻真实性的分级度量和预警,为新闻线索的真伪性判断提供决策支持。在图中可见,系统在传播模式、新闻人物、参与用户等方面分别给出了较低的信任度指数,综合各方面结果,针对该UGC新闻系统提出橙色预警,对真实性提出质疑。在二级页面中,系统还可以从时间脉络、传播模式、重要用户、外部URL链接、相关图片等角度对该事件进行深入挖掘,为新闻报道提供互联网信息智能分析能力。根据系统提供的信息,再紧密配合以编辑记者的专业经验及人工核实,UGC新闻的真伪性一辨便知,真新闻的起源转折一目了然,假新闻更是无处藏身。

    图3 UGC新闻认证预警系统认证结果呈现图

    UGC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专业新闻机构的重视。借鉴已有经验,对UGC内容有效利用的关键在于核实验证,通过技术系统与专业人员的高度融合,配合扎实有效的制度和流程规范,可以促进自媒体在新闻报道等应用场景下的有效利用。新华社在UGC认证技术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突破,在此基础上,需要建立相关制度和管理规范,明确各个环节、各方参与人员的定位,创新业务流程,紧密依托采编部门的经验,在算法优化过程中吸纳融合人工研判的指导,融合技术系统的认证取证能力与新闻采编人员的专业智慧实现UGC新闻核实验证,推进UGC信息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1.相德宝.自媒体时代中国对外传播能力建设.2013年6月第1版.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3年:13-182.PHEME.http://www.pheme.eu/ 编辑: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

    评论 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