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行业版权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方案设计
徐丹 李晶晶 张永超
(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
摘要:随新媒体和互联网迅猛发展,传统新闻媒体行业面临数字媒体内容版权保护的巨大挑战。我们分析版权保护需求,研究版权保护技术,提出建设版权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用来支撑新闻媒体行的版权经营管理,总结版权保护和经营的方法论,提供行业参考。关键词:新闻媒体、版权保护、版权资产、互联网数字媒体1方案背景
面对新媒体和互联网迅猛发展带来的冲击,面对版权内容价值挖掘的巨大商机,版权资产已作为新闻媒体行业的核心资产之一。媒体行业的素材与内容进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大量有价值的数字内容以版权资产的形式管理和运营,版权的产生就在信息内容的采集、处理、发布的生产过程中,版权的流转就在新媒体信息运营开发过程中,版权的收益则构成了新闻媒体行业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然而,在传统媒体行业进行版权资产的管理和运营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外部挑战。1、“全民皆媒体”提高了版权资产的管理难度。除同行业间各传统新闻媒体机构的竞争之外,一些传统信息服务厂商也纷纷涉足新闻媒体服务领域,同时微信、微博等移动互联工具的出现,使得人人都是 “自媒体”,海量的媒体信息超过了社会实际需求,加大了网民对信息甄别的难度。在数字环境下,对版权资源的使用方式更加灵活多变,导致版权资产的运营中对传播途径、权利使用方式等授权条件的进一步细化,大大增加了版权资产管理的难度,以往粗放式的版权资产管理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环境下的要求。2、运营商成为数字媒体传播的重要通道,媒体内容的价值不能充分体现。在当前的数字出版产业链条中,为消费者直接提供的渠道资源往往直接掌握在电信服务商、互联网内容运营商等手中,传统新闻媒体很难直接面对最终用户,版权资源的价值在传播过程中不能充分得到体现,无法获取更多的收益支撑传媒的快速发展。3、提高版权保护意识,保证自身权益所需。随着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觉醒,媒体版权意识进一步提升,加之行业内外竞争对手对优质内容的争夺日趋激烈,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发展和国民对新闻媒体阅读习惯的影响,碎片化、侵权盗版现象大量出现,而因版权资产的权利不清晰,维权手段单一,维权成本较高等原因给新闻媒体行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些问题和挑战已经成为制约新闻媒体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对版权资产的管理和运营能力也正在成为决定新闻媒体从业机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版权资产管理运营机制和体系来予以解决。然而这并非一个规定、一套方法或一个工具所能解决的,而是应该综合利用信息化技术、方法、工具等手段形成信息系统支持版权资产的管理和运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普适性的来彻底解决版权资产管理与运营的问题。2方案架构
针对以上挑战和需求,我们提出通过信息技术建设一套媒体行业“版权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能够有效支撑并解决其版权资产管理与运营的问题。我们将“版权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从两个角度进行架构设计,包括业务架构、系统架构。2.1业务架构主要从媒体行业在版权资产管理方面的需求作为切入点,以用户可以感知的功能点作为架构,作为系统功能架构,如图1所示。图1功能架构图
版权资产管理系统分为四大功能模块:资产管理、运营管理、资产统计、系统管理。资产管理又分为版权管理、作品管理、资产入库三个子模块,主要完成对版权资产静态信息的管理。运营管理可分为资产调拨、自用管理、授权管理、自产管理、采购管理、渠道管理六个子模块,实现对版权资产流转的动态管理,保存版权变更记录,跟踪资产流转过程。资产统计包括报表设计管理、报表模板管理、报表类型管理、报表生成管理和报表展示管理五个子模块,可以设计并生成各种类型的报表,支持图表显示。系统管理包括开放接口管理、版权描述框架管理、用户权限管理和系统参数设置四个子模块,通过对全局环境的配置和管理来保障版权资产管理系统的正常使用和运行。对于新闻媒体行业来说,全媒体生成和运营是核心系统,因此版权资产管理系统不能以脱离核心的生成运营系统而独立运行,应可以通过API向其他各业务系统开放数据和业务访问功能,在各系统的不同业务环节中可以通过嵌入接口的方式方便地与版权资产管理系统接驳。这样,用户除了在版权资产管理系统内可以完成对版权资产的各种管理外,还可以在内容生产的各业务环节中通过自动机制或简单地手动输入在本环节内完成部分版权资产信息的录入,并能够时时查看所操作内容的版权资产状态。理想状态下,一份内容资源在走完所有的生产流程后,也同时完成了版权资产化过程,这能极大地提升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2.2系统架构主要从系统实现和技术解决方案层面进行设计,系统在逻辑设计层面采用分层设计方法,分为五个层级,通过有效的层级结构划分可以全面展现整体系统的设计结构。如下图2所示。图2 系统架构图基础层:包括网络系统、主机系统(或虚拟化平台)、存储系统、备份系统及系统软件等,通过全面的基础设置搭建,为整体系统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数据层:是整体项目的数据资源保障,包括作品索引库、版权资产库、版权变更库等。数据接口层:包括权利描述框架、权利跟踪引擎、报表引擎、服务输出引擎等,通过有效的接口管理机制,实现系统的模块化。业务接口层:对应用层的业务封装,包括版权信息接口、文件信息接口、系统信息接口。应用层:整体应用功能将通过门户方式进行展现,架构分别设计了资产管理、运营管理、系统管理、生产系统版权资产管理功能嵌入等应用功能,不同的应用人员通过登录可以实现相关系统的应用。3核心技术方案
数字媒体内容是版权资产管理的主体,其内容版权的保护和追踪是版权资产管理的核心问题。我们对此提出一套“版权注册”规范和一系列“对比追踪”技术用于解决数字媒体内容的版权管理。3.1 DRDF数字版权描述框架数字版权描述框架(DRDF,DigitalRight Description Framework)是一套对版权资产进行结构化定义的技术规范和业务引擎,DRDF使得大家可以通过一个统一的标准模型来对版权资产进行规范化的描述。DRDF定义了多维度多层次的版权定义标准,通过授权使用方式+条件限制的方式能够精细化地描述一项版权资产的全部权利特征,如下图3所示:图3 DRDF结构图
DRDF在兼顾了框架的完备性、灵活性以及复杂度,采用开放的架构定义,除了预先定义了常用的权利方式和条件维度外,还为用户提供了扩展空间。一方面,用户可以自行定义添加新的条件维度,另一方面,DRDF也支持用户自定义权利使用方式,允许用户采用一些行业内通用的业务语言来指代法律上的一项或几项权利组合,并在生成最终合同的时候进行明确标注,将其转化为法律语言,避免出现歧义。参考行业内各类规范,DRDF基于XML标准对版权资产进行结构化描述,所有的版权资产都需要符合CDF XML Schema规范。3.2权利跟踪技术权利跟踪引擎(DRTE,Digital RightTracking Engine)负责管理版权资产的权利变更业务,它被用于保持版权资产的激活状态和可流动性。DRTE能够保证版权资产从一个状态进入另一个状态的过程合理性和事务性,防止出现版权流失和版权溢出。简单来讲,DRDF定义了版权资产的静态属性,DRTE定义了版权资产的动态流转(版权使用和授权)属性。应用层的各功能模块通过开放业务接口向CTE提交处理请求,DRTE调用后台进程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应用层。DRTE能够处理如下业务:1)版权变更记录。当发生版权授权操作时,DRTE接收到授权请求后,通过CDF框架结构化保存授权记录,并根据本次授权的权利变更信息去调整对应版权资产的静态权利,使版权资产始终保持在有效和正确状态。2)版权级数跟踪。DRTE支持通过版权授权记录进行版权级数跟踪,能够根据需要展示版权授权的全轨迹视图,并支持人工补充版权级数信息。3)版权冲突检测。DRTE通过开放接口向外发布版权冲突检测服务,各业务模块可以实时进行版权冲突检测申请,CTE将检测结果发回请求端。4)版权到期提醒。DRTE的引擎在后台持续运转,实时监测全部版权资产的输入输出授权状态,并根据系统设置预先发布版权授权到期提醒,避免出现授权逾期的意外。3.3数字媒体内容特征识别技术。如果说DRTE是对版权信息的管理和跟踪,那数字媒体内容本身的管理则需要基于特征识别技术进行甄别和跟踪。我们对数字媒体内容的特征,称其为内容的“指纹”,它是通过从内容中提取出的具有独特性部分的标识。数字媒体的形态一般为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因此需要针对不同格式内容,需具有针对性的指纹识别比对技术。3.3.1文本指纹比对确定两段文本内容的相似度是对比技术的最大难点,我们引入多粒度切层式文本比对的思想,即先粗粒度比对、文本分段比对、细粒度比对。以shingle(即连续的多个有意义的单词)作为simhash算法的输入特征,并利用基于随机词典的方法,生成多个simhash指纹,并通过simhash的词频作为相似度比对的参考结果。3.3.2音频指纹比对基于MPEG标准中提到的ASF描述子,提出了加权ASF的音纹提取算法(WASF),加上特定的滤波器处理,每个音频都经过了采样率改变,增加静音,幅度均衡化,添加噪声,数据压缩,变速等9种变形操作,提高音频指纹的鲁棒性和音频指纹检索匹配的效率。3.3.3图像指纹比对在图纹方面,将基于SIFT局部特征设计图纹算法,将尺度空间中提取出来的最为稳定的局部特征点作为标示图像的指纹,利用仿射变换的面积比不变特性,进行图纹识别。3.3.4视频指纹比对对给定的视频,首先利用预处理从查询视频中提取视觉帧(音频帧),然后进行帧层次检索,得到帧层次匹配的集合,接着进行时域投票,即把帧层次匹配的集合转化为最相似的视频匹配并计算出相应的相似度,最后根据计算出的相似度和预先设置的阈值判断查询视频是否是拷贝。通过以上数字媒体内容的版权基本信息、版权跟踪信息,以及数字内容本身的特征比对分析技术可以实现版权管理中的版权保护功能,对版权进行资产管理和经营具有核心应用支撑。
评论 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