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节目版权管理为核心构建广播电台全流程制播技术系统
张智锐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摘 要:本文介绍和分析了广播电台节目版权管理的特点,提出以节目版权管理为核心构建广播电台全流程制播技术系统。文章对该技术系统的构建进行了全面阐述,包括系统的应用要求、设计要点、系统架构、总体流程等。该技术系统的建设对广播电台节目版权管理和节目制播的科学化、数字化、网络化和自动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关键词:广播电台,版权管理,技术系统,制播,全流程图1. 版权内容分类
1.2 节目版权管理对于付费节目版权的使用,国外一般都是“合同许可”方式而没有“法定许可”方式,电台广播在使用权利人的版权作品和素材时,必须事先与权利人签订合同,才能按事先合同约定使用版权作品和素材,否则将构成盗版侵权而面临高昂的赔款和法律处罚风险。所以“法定许可”可以说是中国媒体节目版权付费使用的特有方式,是国内广播电台在节目版权管理方面的重要特点。也就是说,国内广播电台在节目版权管理上需要同时满足“合同许可”和“法定许可”的应用要求。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例,电台共开办有“中国之声”、“经济之声”、“音乐之声”等传统广播节目13套,每天累计播音达到260小时,其中版权作品和素材的播出时长累计达到30小时左右(包括“合同许可”与“法定许可”版权内容)。每天如此大量的版权内容的播出,如果依靠人力进行版权信息收集和统计将是十分困难的,务必需要依靠制作和播出技术系统自动完成。该系统汇总每天播出使用的作品和素材的播出时长、名称、类别、权利人等版权相关内容信息。最后对应“合同许可”或“法定许可”完成版权付酬费用核算。该系统为电台的节目版权管理提供技术平台支持。 2 设计要点2.1 系统核心以往的技术系统一般以音频文件的采集、编辑、存储和播出为核心搭建,对于音频内容的来源和类别并不关心,现在随着版权管理要求的增加,这种方式无法满足节目版权管理的需要,必须进行重新设计,搭建以节目版权管理为核心的制播技术系统。2.2系统的全流程设计新的技术系统的设计将节目版权管理融入每一个技术环节,从“采、编、播、管、存”各个环节建立起全流程的技术服务平台。2.3升级改造原有系统广播电台原有的节目采集、制作和播出技术系统在设计之初没有提出节目版权管理的应用要求,因而整个系统无法为节目版权管理提供所需的技术平台支持,必需进行必要的升级改造,以适合节目版权管理的总体应用要求。 3 系统架构3.1节目版权管理系统架构节目版权管理在系统实现上需要依托节目(作品或素材)版权信息库,为用户提供“合同许可”和“法定许可”两种不同方式的版权使用管理功能,同时系统顶层应用最终可以依据内容使用情况(使用量、税费计算公式、具体权利信息等)的统计分析规则,为用户提供各种定制的“版权报告”。节目版权管理的系统架构图参见图2。图2. 节目版权管理系统架构图
3.2 全流程制播技术系统总体架构广播电台全流程制播技术系统综合“采、编、播、管、存”各个流程环节,系统以节目版权管理为核心,具体由“节目素材信息采集”、“节目制作生产”、“节目播出管理”、“媒体资产版权管理”、“版权信息数据库存储”和“全流程驱动管理”等多个技术子系统和平台组成。其中有新建系统也有现有系统的升级改造(增加接口)。系统总体依照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面向服务架构)的架构模式设计,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交换接口,依托数据总线完成系统通信和全流程驱动管理。从而使得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能力和灵活的应用布局。系统的总体架构图参见图3。图3.系统总体架构
4 总体流程4.1总体流程中的几个版权管理阶段在节目版权管理的总体流程中,主要包含有如下几个阶段:(1)在节目拟制作阶段对节目完成后如何利用版权进行规划,确定节目中涉及的权利人版权及相应解决方案;(2)节目制作阶段与权利人签订书面版权合同(或依据“法定许可”使用权利人作品内容);(3) 节目入库阶段标注节目的版权信息,将获得许可使用的作品及合同一并入库存档,电子化;(4)节目播出阶段可将节目播出作品的时间、栏目、频率(包括重播)等法定报告信息进行记录;(5)节目出库开发阶段针对版权信息中的使用权限进行使用,防止超越权限等不合法使用,并保存出库记录;(6)履行法定义务阶段可以迅速对作品使用情况做出统计,对支付作品使用费的额度做出计算,同时提交作品使用报告。4.2整合业务子系统根据总体架构设计,建立以节目版权管理为核心的广播电台全流程制播技术系统,最重要的基础是建立版权管理系统(子系统)并创建版权信息数据库,这个子系统在整体包涵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子系统),而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即:媒资系统和媒资库)则最终体现为音频资料库系统的升级和改造。在建立版权管理系统这个重要基础上,通过梳理各版权管理阶段的具体业务流程,即可得到关于广播电台全流程制播技术系统的总体流程,进而依据总体流程完成对不同功能的业务子系统的整合。针对不同功能,整体系统具体包括如下主要的业务子系统:版权信息内容分类管理子系统、确权操作管理子系统、版权信息录入管理子系统、版权信息核查子系统、版权合同(协议)管理子系统、播后采集分析核查子系统、版权计费管理子系统、版权日志管理子系统、版权信息植入子系统、数字水印管理子系统、版权信息网络检索子系统、经营开发管理子系统、节目/栏目/频率/部门/人员信息管理子系统、目版权信息检测子系统、媒资子系统、制作子系统、播出子系统、软件系统安全/认证/日志管理子系统。上述业务子系统的具体功能是依据广播电台版权管里各阶段的系统实际功能要求和业务管理需求而确定的,这里不再详细说明。4.3总体流程设计通过梳理各业务子系统的流程所得到的总体流程,融入了广播电台版权管理的具体要求,是一次新的全流程的再造。以节目版权管理为核心的广播电台全流程制播技术系统总体流程参见图4。图4.总体流程设计
5 网络设计以节目版权管理为核心的全流程制播技术系统网络平台需要依托中央台现有的业务网网络平台(主要支撑节目采集和版权管理)、制作网网络平台(主要支撑媒资管理和节目制作)和播出网络平台(主要支撑节目播出和播后采集)统一整合搭建。在实际网络设计中,系统既保持了业务网(外网)与内部制作播出网络(内网)的隔离,又提高了制作播出网内部的网络传输通信效率和安全性。系统在外网和内网隔离设计上具体采用了特殊定制的“网络安全隔离传输设备”以实现内外网系统信息的隔离安全传输。在制作播出内网中,将原先的制播单一的网络通过安全防火墙设备隔离为制作网和播出网两个相对独立的子网络。网络整体采用千兆以太网通用通信协议标准,并建立不同VLAN和划设特定IP地址以加强网络整体通信效率、灵活性、安全性和管理性。 6 系统实现在系统实现方面,采取的是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第一步是完成系统的整体方案设计,主要包括系统架构设计、业务功能梳理、总体流程设计、网络设计等。第二步是测试验证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音频数字水印技术的测试,内外网隔离安全传输技术的测试等。第三步是完成硬件平台改造和搭建,主要包括网络系统的改造和升级、服务器系统的配置和安装、系统软件的安装和调试等。第四步是完成应用软件的开发和部署,主要包括功能定制、软件测试和联调、整体试运行等。出于对安全播出要求的重点考虑,在实际系统搭建过程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没有同步进行播出系统(子系统)的全面改造,只根据流程设计修改了播出节目的文件存储路径和系统接口,对原播出系统进行了最大程度的保留。在整体系统可靠稳定运行一定时间(一般至少在一年以上时间)之后会再进一步考虑对播出系统进行改造和升级。 7 技术特点广播电台全流程制播技术系统的主要技术特点如下:- 系统总体依照SOA架构设计搭建,保证了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为未来新媒体应用方面的系统扩容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空间。
- 内外网设计上采用“网络隔离安全传输技术”,即保证了制作播出网的安全性,又提高了系统数据信息跨网传递的效率。
- 系统设计采用“音频数字水印技术”对版权作品进行信息标识,从而完成对“法定许可”版权作品使用时长的统计和信息汇总,为节目版权管理和广播电台履行法律付费义务提供了关键技术。同时降低了系统的数据通信协议复杂度和软件开发难度。
- 由于系统的版权作品使用统计无需特定数据通信协议支持,因而系统对特定制作和播出子系统没有特定的底层数据通信协议支持要求,使得整体系统摆脱了对特定制作和播出子系统的依赖。即,系统支持通用的制作和播出子系统应用软件的安装和部属。
评论 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