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融媒体中心项目

2023/08/02-10:40 来源:

山东教育融媒体中心项目

山东教育电视台

一、单位概述

山东教育电视台是教育部与山东省政府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于1995年开播的全国唯一的省级教育卫视,卫星信号覆盖34个国家和地区。山东教育电视台拥有强大的编辑制作团队和技术团队,《身边的科学》节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技术团队多次获得全国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先进台站等奖项

二、案例简介

山东教育电视台积极探索融合媒体发展模式,采用最新融合媒体平台技术建成了支持异地连线、实时采编、交互直播、跨屏互动的全媒体传播的融媒体技术平台,形成了“中央厨房”+“多源聚合、多渠道分发”的融媒体生产制播分发新体系,并基大数据分析和AI,建立了山东教育的舆情监测和发布平台。

该平台打造了“山东高考一点通”等10个具有鲜明教育特色的新媒体平台,形成了服务教育的融媒体传播矩阵;以资源融合丰富内容生产,基于平台成立的融媒体联盟联通了教育厅、教科院、检察院等政府部门、16市及下级教育局、150所山东高校,汇聚了强大的新闻线索和智力资源,使生产能力得到质的飞跃;以功能融合形成“媒体融合+教育服务+政务服务”的功能架构,并通过管理机制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实现了各业务系统的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实现了媒体与教育、政务的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以渠道融合扩大传播方式,探索建立了电视+网络直播+全媒体分发的融合制作与传播模式,实现了融合汇聚、统一策划、线上线下互动、4G连线和云录制。

三、创新性

理念创新。秉承专业化频道专注于专业化发展的理念,坚持“深耕教育、服务社会”的办台方针,坚持教育,坚守公益,使本台的融媒体应用具有鲜明的教育服务特色。管理机制创新。我台专门成立了融合创新发展中心,研究媒体发展规律,推动融媒体创新发展,牵头研发融合项目,进行传播效益综合分析,为项目运营提供决策支持。技术创新。在数据管理方面,采用分布式技术和一致性Hash算法,解决了传统架构中数据的单点故障和数据没有多个副本的安全隐患,使数据的管理更加科学有效。

在业务支撑层面,采用MSA微服务架构,使系统更具扩展性。采用并行计算技术的分布式媒体处理服务和基于对象引用的“闪拼”技术,能够满足大规模超高清视频生产业务的性能要求。

在节目制播方面,基于WebRTC技术,利用云端收录、点播和推流技术,解决了多人在线异地交流互动的难题。

应用创新。本项目中所建立的媒体平台均具有鲜明的教育服务特色,所有节目和活动的策划、制作和传播均采用融媒技术,线上线下互动,4G连线和云录制,电视+网络直播+全媒体分发,打通了大小屏的界限,实现了在多网络平台与观众进行直播连线和实时互动。

模式创新。该平台打造起了内容、技术、平台、经营、管理“五个融合”的媒体生产新模式,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技术应用

在山东教育融媒体中心的设计中,以“平台+工具”的松耦合技术为框架,实现传统电视业务和新媒体业务的统一平台化整合:利用成熟的分布式集群技术解决日益膨胀的内容数据问题,降低数据通信成本和产品维护成本;采用分布式技术和一致性Hash技术增强系统中业务数据的安全性;采用Docker将系统所需的环境封装以规范化接口的形式提供给用户,方便业务的扩展;采用 WebRTC技术,多窗口同屏录制,双向传输,实现多人异地超低延时互动直播。结合电视制播技术、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台内融合媒体资源汇聚、采集、生产、发布等全流程操作,并能与制作网、微信、网台、公众端 APP 系统做到素材共享、互联互通,实现数据交互。

(一)山东教育融媒体中心技术框架

基于山东教育融媒体中心的实际需求和业务应用规划,其基础的平台技术框架如图1所示:

纵向看,平台总体架构分为三层,自下而上分别是设施服务层(IAAS)、平台服务层(PaaS)、软件应用层(SaaS)。系统整体规划按照云架构模式,脱离以前的系统概念,不再是单独业务系统模块存在。

1.设施服务层(IAAS),整合系统IT基础资源,分别组成计算云、存储云、网络云,对上层平台提供硬件资源支撑。把公共的、后台性质的资源进行集中式的、统一的维护与管理,并且降低终端应用的工具管理难度。如此一来,只需重点保证数据中心管理、降低应用管理,便于技术管理资源的优化。避免目前采用的以单个系统为管理单元的模式带来的技术管理成本增长过快问题。

2.平台服务层(PaaS),建立供上层所有业务系统调用的公共服务。服务分为媒体服务和通用服务。媒体服务为广电行业的相关应用支撑服务,例如建设采用分布式公共媒体处理服务,提升整体合成、迁移、转码服务效率;优化文件分发服务,支持根据频道、用户分发到各频道制作系统。通用服务为数据库服务、中间件服务。

3.软件应用层(SaaS),提供面向全媒体的各种应用平台,包括新闻制播系统、汇聚、融合生产,全媒体发布等各类型、各终端的应用工具对平台的统一运营管理,平台的基础公共服务等。

image.png

1:山东教育融媒体中心技术框架

(二)技术合理性

横向看,从左至右,系统平台划分为“可接入对象”,“云平台应用模型”以及“可服务对象”。整个框架充分体现“服务能力+工具”的思想,覆盖融合媒体应用所需,具备灵活的拓展能力,贴切于媒体行业系统建设模式。

在软件服务层,打破传统系统的边界,将每个系统中的工具进行分类聚合,按照汇聚,管理,生产,发布几个环节着重设计了相关的工具单元,支撑多种业务的开展;软件应用层和平台服务层秉承开放性设计,满足优秀的用户体验和平台服务能力,采用后台服务与终端应用工具分离的建设方式,扩大终端应用工具的选择范围。通过统一的平台接入规范,可以接入主流厂商的生产工具,并使用统一的资源管理方便多厂商编辑工具接入。

在设施服务层, 以虚拟化管理平台来管理私有基础服务资源,并通过虚拟划分整合的方式,构建出支撑计算、网络、数据库以及存储的四个虚拟基础池。在平台服务层面,梳理了内容管理、媒体处理、媒体访问、业务支撑以及通用服务五大基础服务板块,其中对应有多个服务单元。所有服务的设计均遵循分布式架构,满足负载均衡,高可用性原则,且针对电视台的实际服务支撑需要,将多个服务单元进行整合,组合出内容服务中心以及流程驱动服务中心作为将来支撑云平台运转的核心服务。

平台能够与山东教育电视台已有的制作网、微信、网台、公众端 APP 系统做到素材共享、互联互通,实现数据交互,并能实现台内外融合媒体资源汇聚,一体化实现采集、生产、发布等全流程操作。

平台支持对融媒体汇聚、生产、发布全流程的媒体访问支持,针对不同业务应用提供适配的存储容量和带宽访问,并根据安全性需求提供必要的备份和切换手段。

平台所涵盖的远程教育制播系统,采用WebRTC技术,确保了低时延双向视音频传输,支持NDI、RTMP、M3U8、RTC、SRT等各种信号标准输入输出,适应不同应用场景,不同终端设备,支持一对一视频通话、多人会议模式通话,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性。

平台借助与新浪和梵文两个大数据平台所建立的山东教育舆情监测和发布平台,充分利用了大数据分析和AI技术,具有独特的技术应用的创新性。

、效益分析

社会效益

该融媒体平台在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政策的前提下,着力构建反哺社会的公益性全媒体教育服务矩阵。服务全省全学龄段的学生、家长、老师以及教育单位,为他们搭建起联系的纽带,提供教育引领和精准服务。

通过山东教育融媒体中心,一方面解决学生课后服务问题,解决当下社会教育资源不均衡和家长焦虑问题,促进了家校的和谐共生;另一方面解决公共免费教育资源共享及便利学习问题,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服务教育模式创新,全面提高全省全学龄段教育资源供给能力,满足“双减”形势下家长学生的直接资源和服务需求,推动山东省教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山东教育融媒体中心自建设上线以来,已经吸引了超过2300万粉丝关注度和84亿阅读量,电视端收视率也明显提升,最高分钟收视率在本省达9.64%。基于该融媒体中心成立的融媒体联盟,汇聚了教育厅、教科院、检察院等政府部门、全省16市及下级教育局以及超过150所高校,在山东省学生、家长、教师群体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基于该平台开展的“齐鲁最美教师”评选活动已举办六届,目前已成为我省教育界最具权威性和公信力的品牌活动。疫情期间,承办了山东省政府“山东精准支持留英学子抗疫辅导计划”启动仪式、“相约上合”山东-俄罗斯教育交流合作对话会等多项外事活动。基于该平台制作和分发的抗疫系列专题节目,登上国家广电总局简报2020年第2期专题——《坚守媒体责任 锤炼“四力“能力—山东教育卫视打造战“疫”系列专题节目》。

(二)经济效益

山东省教育系统新闻宣传的性价比之选由于教育系统内部各单位主体的差异、硬件技术和操作人员水平的局限性,现有的很多教育单位无法很好的进行自我宣传报道。基于此,山东教育融媒体中心目前已打通与全省16地市、县级教育局及超过150所院校的连接链路,这些单位可以异地登录和使用该平台而无需建设自己的存储空间和制作中心,避免了不必要的投资和重复建设,同时基于此平台的技术支撑,山东教育融媒体联盟已经成立。

新媒体广告收益从无到有随着分发渠道的逐步完善、平台流量的大幅提升,基于该平台的新媒体业务开始盈利。2020年广告收入达到375万,2021年受不可抗力影响广告收入也达到175万。2022年将进行宣传策略调整,广告收入有望突破400万。

、行业示范推广价值

山东教育融媒体中心的建设,以深化广播电视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为重点,推动广播电视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慧化发展,运用互联网思维,形成全媒体解决方案的总体设计,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该方案进一步扩充融合媒体汇聚、融合媒体生产、融合媒体发布等融合业务的功能,并增加指挥调度模块,整合资源、高效协同,实现融合媒体业务的核心功能,重点提升媒体快速生产能力,实现对融合媒体生产的智能业务管理,实现数据化、移动化、个性化、智能化的综合性内容数据平台,为形成内容、渠道、平台、运营、管理的融合生产生态环境,提供高效、可靠的标准化技术平台,在媒体界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