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十年 破浪前行——第四十届《中国新闻年鉴》年会暨首届媒体融合创新案例研讨会综述

2023/08/02-13:30 来源:广西日报

       7月22—23日,第40届《中国新闻年鉴》年会暨首届媒体融合创新案例研讨会在南宁举行。两天盛会,1场开幕式暨主论坛,5场专题论坛,40家媒体融合创新案例,200多名全国学界业界精英大咖,用一个个火花四溅的前沿观点、一个个刷屏的新闻“爆款”、一组组详实的权威数据、一项项引领变革的前沿技术,展示了中国媒体融合十年的成果经验、先进理念、创新实践、坚实探索。

  短短两天,领导致辞、主旨演讲高度引领;《中国新闻年鉴》编撰研讨、地市级以上主流媒体融合创新经验研讨、全媒时代新闻传播教育和新闻传播事业高质量发展研讨、县级融媒体中心融合创新经验研讨、新闻传播学术业界期刊主编论坛5场分论坛并进;签约“共建中国—东盟全媒体发展研究院”……成果丰硕,收获满满。

  活动由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共同主办。大会上,还发布了《中国新闻年鉴》(2022卷)以及30家2022年度《中国新闻年鉴》优秀资料中心名单和40家《中国新闻年鉴》关注的媒体融合创新案例。广西云数字媒体集团、来宾市融媒体中心入选了《中国新闻年鉴》关注的媒体融合创新案例名单。

  内容 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

  融合十年,主力军挺进主战场,逐步从“相加”走向“相融”。未来,如何使“党媒声量”实现进一步放大?

  与会嘉宾的分享见底气、显活力——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丁以绣认为,在新媒体时代,许多媒体大量使用了炫技的方式来迎合受众,而通过技术驱动的内容整合还是要回归新闻本质,“绚丽的色彩固然是重要的,但有的时候素面朝天反而显得格外的珍贵。”

  “把握人心走向就是最大的流量密码。”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宣传”主编李攀在主旨发言中介绍,“浙江宣传”的必杀技就是转变话语方式,说人话、切热点、有态度。每个选题、每篇文章力求站在读者的立场,写出读者看得懂的文章,直面热点、不回避问题,寻找角度发出理性的声音。

  5年来,广西云数字媒体集团在全国新媒体竞争中崭露头角。广西云总编辑宋春风认为,价值引领,是主流媒体最优质的内容核心。主流党媒要坚持传递主流价值,让主流成为“顶流”,就需要进一步创新宣传方式,让主流媒体有观点,社交媒体有流量,话语创新有故事。

  技术 爆发“破圈”“拓地”的强大驱动力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元宇宙……信息技术变革推陈出新,改变着人们接收信息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更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带来全新机遇与挑战。

  针对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数字化变革,新华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管理部主任郭鸿飞认为,媒体面临两个核心问题——意识形态安全和内容真实性。他认为,媒体既要善用AIGC,坚持围绕可信、可控的AIGC推进相关应用系统的建设,同时也要建立权威数据集安全审查机制,建立专家反馈训练安全管理机制。

  “党管数据”是媒体融合的重要探索。人民数据董事长、总经理郑光魁表示,人民数据作为人民日报、人民网“党管数据”的理论和实践平台,正以数据存储、管理、应用为核心,以数据确权为抓手,紧紧围绕数据要素市场,打造一流的数据交易商和数据集成商,形成数据合法、合规、可信、安全的大数据服务生态。

  中国知网副总经理柯春晓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对学术传播的影响:智能推荐学术报告、AI生成式知识服务、AIGC内容溯源和检测……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对学术传播全流程进行重塑,让内容质量更高、学术性更强。

  平台 全媒体传播体系赋能中国式现代化

  “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媒体融合发展擘画的蓝图。

  主流媒体如何进一步拓展“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边界,在数字中国建设中成为用户刚需?与会嘉宾纷纷亮出思路方案。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胡正荣梳理了中央提出的“媒体融合”“全媒体传播体系”与“中国式现代化”三者关系,“全媒体传播体系建成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我们要从国家战略看到,通过媒体融合建成全媒体传播体系,全媒体传播体系要赋能中国式现代化。”

  媒体融合发展不仅仅是新闻单位的事,而是要把社会思想文化公共资源、社会治理大数据、政策制定权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综合优势。十年发展,全国不少优秀媒体展示了此方面实践的成果。

  北京海淀区融媒体中心以海淀城市大脑的底层技术作为支撑,以精准服务本地居民为核心,以助力社区工作者提质增效为目标,基于大数据分析,将服务延伸到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广东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以“佛山+”作为城市官方客户端对外进行资源链接,与佛山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合作开办“佛山通”移动端,将自主端口形成的新传播力、网络流量、用户数据注入到各类的城市营销活动之中,进行资源激活。

  浙江长兴传媒集团无限拓展媒体融合的边界:转换赛道布局电商产业,打造“掌心商城”“掌心农场”“掌心外卖”“掌心文创”“掌心趣友”“掌心二手房”等多元化的商业服务模式;技术迭代提升政务服务抓地力,联合各政务厅局,完成长兴“城市大脑”“旅游大脑”“应急大脑”构建。

  作为广西首个新媒体集团,广西云数字媒体集团按照“一朵云、一张网、一盘棋”的统一部署,发挥自治区媒体融合平台的角色担当作用,建设贯通全区、连结全国、联系东盟的省级媒体融合平台,构建广西云融媒体生态圈,打造“1+14+111+N”共融共通共享的全区宣传媒体矩阵,内容共融、经营共营、技术共享,推动全区媒体从“单打独斗”到实现“一体作战”。

  国际传播 构建全媒体,打造全球范

  置身新媒体时代,作为大国媒体,必须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

  对开展中国—东盟交流合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媒体作为开展交流合作、促进民心相通的桥梁,可以为中国—东盟关系发展发挥更大作用,希望双方媒体做友好交往的传播者、务实合作的推动者、和谐共处的守望者,讲好共促和平、共谋发展的故事,为共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广西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交流合作的前沿和重要窗口,近年来,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发挥与东盟国家“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独特区位优势,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在拓展与东盟国家媒体机构朋友圈、携手东盟国家媒体探索建设媒体“共建圈”、深化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的融合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此次盛会上,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三方签署《共建中国—东盟全媒体发展研究院》协议,旨在搭建“产、学、研、训、创”五位一体的协同发展新机制、新载体、新平台,聚焦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前沿,聚焦增进与东盟国家媒体机构合作、互学互鉴,进一步推动传媒产业项目落地。下一步,将推动广西打造面向东盟的人文交流平台,从广西拓展至东盟乃至RCEP、“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广西故事。

  钦州市融媒体中心主任、钦州市广播电视台台长林恒介绍,依托《钦州日报》与马来西亚《星洲日报》缔结的“国际姊妹报”全媒体平台,钦州市融媒体中心努力拓展国际传播渠道,通过多场跨国直播向世界讲好中马“两国双园”合作故事。

  福建省尤溪县融媒体中心主任张敏说,尤溪县融媒体中心向外借力、做大朋友圈,2021年以来,“智慧尤溪”客户端在海外社交媒体共发布图文及视频6800多条,以小切口、大视角推出的《640085警号重启》《山海遥望同心抗疫》报道均成为“爆款”。

  在国际人才培养上,南宁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陈洪波强调了中国—东盟交流中青年群体的力量。他认为要积极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地理优势,进一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熟悉运用网络工具与外语、熟悉国际交往规则的复合型人才,让青年人走向国际传播、文化交流前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