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圣安

2022/10/20-11:10 来源:

孙圣安.png

个人简介

孙圣安,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现任江苏有线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南京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2013 年被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授予“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 ” 称 号、2020 年被国家广电总局授予“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领军人才”称号。

获奖感言

获得“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我感到非常荣幸。在此,我要感谢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感谢江苏有线,给了我干事创业的平台;感谢长期以来与我一起共同奋斗的伙伴们。成绩代表过去,未来我将继续为行业的高质量创新性发展贡献力量。

专访内容

传媒技术发展进程中的变化:

1997 年研究生一毕业就进入了南京有线台,至今已经有 25 年。在这 20 多年里,有线电视行业经历了三次重大变革。

第一次是数字化技术的进步推动广电进行数字化转型,大幅增加了数字电视用户总量和电视业务 ARPU 值。第二次是国家三网融合战略推进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广电开展大规模网络双向化改造、发展互动电视业务,进一步提升了业务 ARPU 值。如今,新一轮通信与信息技术裂变式发展,5G、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了媒体格局的深刻变革,以 IPTV、网络视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影响力和竞争力越来越大,对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技术的革新、行业的竞争、用户需求的多元化无一不在促进我们向综合服务提供商战略转型,朝着 IP 化、移动化、云化、智慧化、融合化的方向发展。

当下媒体融合进程中的一些技术思考和建议:

自党中央提出媒体融合发展以来,广播电视传播媒介,具体到广电网络,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与新兴媒体在开放化、多样化、个性化、动态化、智能化等方面优势互补、动态聚合,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

以江苏有线在媒体融合发展中的一些做法为例。概括来讲,就是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整合资源,促进业务、内容、平台、网络、终端的共融互通。

1. 布局“有线内容生态圈”

发挥“党媒政网”属性优势,建立省市县三级内容服务矩阵。打造融媒体智能内容集成服务平台,推进高新视听内容产业布局,实现跨屏、跨域、跨网、跨终端内容输出。广泛整合教育、养老、医疗、文化、艺术、少儿等领域特色内容资源,实现“内容服务 + 生活服务 + 产业延伸”的运作模式,打造具有广电原创特色和全国影响力的内容服务新模式。

2. 深耕“全 IP 融合业务平台”

采用 DVB+IP 的技术路线,建设智能、开放、融合的全IP 融合业务平台,通过有线电视网、互联网、无线网,面向电视大屏和移动小屏,实现云化部署,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江苏有线内容和业务服务,支撑面向用户的敏捷化运营,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需求。

3. 推进有线、无线协同覆盖

实施有线电视网络的光纤化、IP 改造,开展广电 5G 网络覆盖建设,推动有线网与无线宽带网、广电5G网协同组网,构建天地一体、多频协同、立体覆盖的现代化广播电视协同传输覆盖体系,提升网络承载能力,有效支撑集“数字电视+ 家庭宽带 + 移动通信”为一体的全新家庭融合套餐,满足媒体融合业务开展的宽带化、泛在化接入需求。

4. 打造系列化超高清融合智能终端

按照超高清技术和视频产业发展趋势,引入以智能语音交互、智能多屏操控、智能家居控制、大数据智能运营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与现有广播电视技术体系进行深度融合,研发超高清融合智能终端,构建面向内、外网,覆盖大、小屏应用的终端产品体系,满足媒体融合时代开展创新业务的终端承载需求。

畅想未来媒体发展的趋势:

“转型”与“融合”是当下媒体发展的时代主题,信息技术变革、用户喜好迁移,未来将是万物互连、万物皆屏、万物皆媒。

从展现形态来看,未来媒体会和用户的数字化生活全面融合,更加智能化,多元化。未来终端形态多样,传统电视形态与可穿戴设备、穿衣镜等设备广泛结合,万物皆屏;未来终端可通过大小屏互动、触屏、人机交互等多种方式增加交互体验;未来终端可通过 AR/VR/XR、球幕、三维声等展现手段,让用户有身临其境的沉浸体验。

从传播能力来看,未来媒体发展可通过有线、无线、卫星融合传播,实现更加一体化、便捷化。广播电视与 5G 深度融合发展,有线无线卫星“天地一体”的协同覆盖体系,进一步增强广电网络基础设施的软硬件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超高清、增强现实 / 虚拟现实等媒体传播服务能力。

从服务方式来看,未来媒体发展会越来越注重用户体验。广电媒体将围绕用户需求为核心,以数据为纽带,聚焦实时运营的全维度大数据平台,通过数据分析将用户需求贯穿于媒体内容生产、运营、传播全过程,建立以“用户为本”的新模式,实现“千人千面”的用户服务,提供个性化、碎片化和精准化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