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劲松

2022/10/20-11:10 来源:
  • 章劲松.png

个人简介

章劲松,现任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扬子晚报社编委,分管新媒体技术。2003 年就职于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先后在集团网络信息化系统、采编出版系统、网站发布系统、中央信息厨房、交汇点新闻、全媒体指挥中心、5G 超高清融媒体演播和智能媒资管理平台等项目建设和开发团队的组建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获奖感言

非常荣幸能够获得“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人才奖,感谢新闻技联和新华报业,感谢领导、专家以及同事们的关心支持。我非常有幸曾在北大方正工作过,王选老师“持续创新、敢为人先、追求卓越、标新立异”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在技术赋能媒体深融的道路上,我将再接再厉,为媒体数智化转型贡献力量。

专访内容

技术的发展一直在推动传媒的变革,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传媒格局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对计算机信息化以来传媒技术的发展做了回顾,从技术角度对媒体融合现状进行了一些思考。通过对 5G、人工智能、区块链、虚实共生等下一代互联网新技术发展趋势的分析,对传媒技术发展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1. 从汉字处理到媒体融合,技术助力新闻媒体发展

今天我们输入汉字、排版,在电脑、手机上阅读,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在 80 年代初,计算机汉字处理还非常初级。到了 90 年代,计算机汉字处理还是高新技术,计算机的图形处理能力也很有限,记得写毕业论文的时候,用的是点阵字体和针式打印机。王选老师带领团队,在汉字处理和激光照排方面取得了革命性的成就,引发了我国出版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迎来电与光”的技术革命。王选老师被公认为“当代毕昇”,他的贡献是非常大的,为信息时代汉字和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2000 年,我有机会到北大方正工作,为报业、广电、印厂等提供技术服务。那时候主要在做报纸采编出版和激光照排系统,飞腾排版软件已经取代了维思组版系统,网络版飞腾和采编联动,网络化协同生产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我也正好赶上新闻网站快速发展的时机,大约两年时间就参与建设了十多个网站发布平台,包括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网、江苏广电、苏州日报等,还协助上海、浙江、安徽等地的报社网站建设。报网协同、稿件共享也开始被关注,2003 年在新华报业建设的跨媒体综合采编系统,形成了集团所属各个报刊统一的内容生产平台,以及相应的数字报发布系统,并将内容同步到网站发布系统,这也为后来的稿件共享平台打下了基础。在 2008 年奥运会、省市党报联动、2014 年青奥会七大联盟新闻报道中,稿件共享平台充分得到了应用实践。在此过程中,对“报网融合”“稿件共享”“一键签发”的探索不断深入,新华报业中央信息厨房在这样的背景下,于 2014 年底全面投入使用。当时的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现在来看,都在往移动互联网发展。新华报业中央信息厨房面向移动端的“超级门户”,当时虽然很初级,但从方向上来看是完全正确的。与此同时,大数据技术在传媒领域开始得到应用,新闻客户端开始爆发式增长。

随着技术的发展、媒体融合进程的深化,传媒技术平台的建设跨入了一个新阶段。经过近三年的酝酿、设计和建设,2019 年上线的全媒体指挥中心紧紧围绕支撑“四全”媒体发展的总体要求,建设了“两个支撑”和“三大平台”,融通“报、网、端、微、屏”传播矩阵,形成新闻生产“策、采、编、发、控、传、馈”的完整业务链,体现出移动化、智能化、中台化、一体化、全媒体生产、矩阵式发布、大数据辅助等特点。

2. 时代赋予新技术大舞台,媒体融合步入“深水区”

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给传媒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为传媒领域新技术探索和应用起到了很的大促进作用。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带来的冲击,没有给我们太多的反应时间。2011 年微信上线,2012 年今日头条创建,快手转型为短视频社区,2014 年新浪微博正式更名为微博,2016 年抖音上线。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娱乐化潮流使得报纸、电视台、网站等媒体感到巨大的压力,超大流量和高频互动也使得传统技术架构难以支撑。

从中央信息厨房到全媒体指挥中心的建设,也正处于这样的背景之下。此时的内容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涵盖了 OGC、UGC、PGC 和 AIGC。内容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除了传统的图文、音视频,还有直播点播、短视频、H5、互动小程序以及 VR/AR/MR/XR 等虚实交融的场景化展示,2020 年来,元宇宙、数字人又掀起新一轮技术革新热潮。我们注意到,媒体行业一方面在积极打造自主可控的技术平台,另一方面也认识到新技术基础建设投入巨大。而互联网大平台也在不断探索深入传媒业务,形成了媒体和大平台强强联手,快速迭代演进、推陈出新的新态势。在传播渠道方面,媒体充分利用社交平台的用户资源,入驻社交平台,形成体系化传播矩阵。在媒体传播影响力迅速扩大的同时,也带来了对平台的依赖性,以及多平台发布内容管控的风险。

当前是媒体加大技术投入,升级技术架构,夯实数字底座,丰富技术手段的重要时期,是应对未来发展的关键节点。目前,全国媒体融合发展生态建设,大格局已经形成,整体态势基本成型。大部分媒体的技术建设已经完成了中台布局,新技术应用持续引入,中台能力在不断增强。但面向用户应用的个性化需求变化很快,给中台数据治理和能力沉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地筛选、更新、替换,快速变化对系统的成熟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带来了新的挑战。

3. 技术架构加速迭代更新,场景化矩阵传播成潮流

我们可以看到,传媒发展和互联网发展的趋势,是息息相关的。2014 年左右,4G 网络开始推广,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客户端开始快速增长。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连接每一个具体的人,移动便利性为网络社交提供了强大的支撑。移动互联网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音视频交互、网络购物、移动支付被广泛应用,基于庞大的内容信息、用户信息、互动信息的基础,大数据、人工智能得到了快速发展。报社从报纸采编向中央厨房演进,新闻客户端开始爆发式增长,大部分报社系统采用“本地部署 + 公有云”的方式来应对新媒体发展需求。

2019 年,5G 的正式商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大力发展,物联网、万物互联成了热词。经历几年发展的报社,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报网端微屏”传播矩阵,媒体融合高效协同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强化采编联动、内容生产的同时,开始重视对渠道和传播效果的评估,全媒体指挥中心的建设也应运而生。报社进一步扩大自身平台和入驻平台,自有平台除了有以图文为主的新闻客户端,还推出了视频客户端和垂直领域的客户端。除了入驻学习强国、人民号等媒体号,还在头条、抖音等互联网平台开号。媒体在打造精品互动新闻产品,在 H5、智能语音、VR/AR、虚拟人等方面都有了很好的实践。媒体技术则推行中台战略, “本地部署 + 公有云”的架构也升级为“公有云 + 私有云”的混合云架构。

当下,我们正在迎接下一代互联网。Web3.0 的概念早出现在 2000 年前后,于 2014 年被以太坊联合创始人和Polkadot 创始人重新提出。在 Web2.0 的基础上,Web3.0通过各项区块链技术,搭建一个用户主导、去中心化的网络生态。在这种趋势下,在去中心化的生态中实现主流引导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是一个全新课题。媒体行业在区块链、NFT等先进技术探索是非常积极的,Web3.0 带来的变革,已经进入了新闻传媒机构的生产和流通链条。Web3.0 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如:区块链在版权保护、内容真实性查证等方面开始得到应用,但NFT项目一直围绕着艺术品和收藏品,而不是新闻产品。

互联网规模越来庞大,技术架构也越来越复杂,发展和安全的协同共进至关重要。新闻传媒主要是在技术应用层面,需要依托可靠的基础设施底层和数字智慧平台层支撑,打造自主可控的安全可信混合云。区块链将进一步深入到新闻产品传播、内容创作交易链路中,虚实共生的智能化、场景化内容生产逐渐增加,用户终端将出现多样化趋势,交互的通用性和灵活的适配性将会有革命性的突破。作为新闻技术工作者,要紧紧跟上时代步伐,充分发挥技术赋能的优势,在传媒信息安全、提高融媒产能、强化用户链接、技术应用创新等方面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