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岩

2022/10/20-11:10 来源:

黄岩.png

个人简介

黄岩,从事工作 30 年 来, 一 直奋战在人民日报社技术保障一线,参与过报社多个信息化项目建设与改造工作,曾任人民日报社技术部融合保障处处长、综合处处长,现任人民日报社技术部网络安全处处长。

获奖感言

非常荣幸获得“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人才奖),这是新闻技术领域的至高荣誉,获颁此奖,是鼓励更是责任。我将继续以老一辈新闻技术工作者为榜样,将不惧挑战的创新精神,细致踏实的工匠精神,百折不挠的开拓精神继承下来,传承下去。在今后的新闻技术工作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深耕不辍,笃行致远。

专访内容

1. 回顾从事本行业以来,传媒技术发展进程中的变化

20世纪 90 年代初,人民日报实现了计算机制作拼版,编辑记者可通过电脑录入汉字,通过扫描图像、电子排版、激光扫描、晒版拼版等工序完成电子照排出版,报社正式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率先开发卫星报纸版面数据传输系统,在全国建立了卫星地面小站,通过卫星网络高速实时传输每日报纸版面信息,大幅提升了报纸印刷时效性与安全性。

1997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推出了《人民日报》网络版,成为党报中第一家“触网”的传统纸媒,也成为《人民日报》开始数字化转型的标志。2000 年,报社建设了新一代人民日报采编系统,同年《人民日报》网络版正式更名为人民网,人民日报数字化进程快速推进。

报社在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同时不断优化自身技术支撑体系,深入挖掘传统技术与 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结合点,加强技术应用创新,聚焦“策、采、编、核、审”等关键环节,形成报、刊、网、端、微、屏等全媒体业务矩阵的融通和联动,以技术创新激发内容创作的“双融合”“双驱动”的方向发展。

2. 对当下媒体融合进程中的一些技术思考和建议

近年来,如何适应媒体传播新模式的快速变化,如何提供快速安全地媒体技术保障上也是媒体技术工作者需要共同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1)注重媒体专有云建设

新媒体迫切需要一种动态高效、安全可靠的技术架构配合他们快速安全的实现新业务上线与运维。媒体技术部门要在做好私有云(对内服务)、公有云(对外服务)的同时关注专有云的建设。通过建立专有云,满足各类用户的应用需求,同时兼顾技术管理、运维人员对基础平台高弹性、高灵活性的需要、满足媒体传播对业务资源统筹管理、高效利用、快速部署的需求。

(2)注重媒体网络安全建设

媒体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强对媒体网络安全、数据资产管控显得尤为重要且紧迫。

媒体行业应持续加强网络安全建设,确保自身本级信息系统实现安全可控。同时针对关联单位技术能力相对薄弱的问题,可适时建立统一的网络安全态势监管平台,实现统一的网络安全风险发现、脆弱性分析、自动告警、集中监管等功能的安全闭环。进一步强化本级单位与关联单位网络安全协调、联动、监管机制,确保网络安全监管和主动防御可管可控。

(3)注重媒体自身技术力量建设

技术部门要从单纯微观的技术支持转变为以技术为依托的全面宏观的综合业务支持。同时,媒体技术部门要高度关注自身技术队伍的建设,既要“借脑”也要“强身”,只有把技术规划与运维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为媒体技术融合把好脉,开好方,下好药。

3. 畅想未来媒体发展的趋势

(1)传统媒体将会继续以生产高质量新闻作品为目标,持续优化采编业务流程与资源

传统媒体“内容为王”的优势,将会继续以生产高质量内容作品为目标,持续聚焦优化采编业务资源。通过在“策、采、编、核、审、评、播、印、发”等关键环节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如通过建立更加专业的新闻分类数据库、新闻资料检索系统、检校系统等新闻基础业务系统,升级优化采编出版系统,不断提高编辑记者在日常选题、策划、写稿的生产效率。持续优化舆情信息、新闻传播效果分析的信息分析平台,满足不同用户个性化需求,不断提升平台的准确度、智能化、计算力,让编辑记者能够自主可控、实时了解自己作品的传播力,影响力,为不断优化自身的新闻产品提供技术支持,用以不断优化、强化传统优势。

(2)新媒体将会以强化传播力与影响力为目标,持续加强技术应用创新

随着 5G 进入商业时代,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将与新媒体发展紧密融合,新媒体相关产品快速迭代升级,传媒产业链条得到优化,不断催生新的产品类型、商业模式和管理服务。未来,新媒体将会更加注重于与 VR、AR、元宇宙等方面的技术结合与创新,聚焦将高质量新闻内容快速转化为多媒态的传播模式,生产出更多传播力强、覆盖面广的新闻产品。未来,围绕人工智能算法、算力、算据三大要素,融合新闻传播、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聚焦传播领域的主流价值观精准传播、内容风控评级、网络空间治理、智能计算服务等方面开展研究,不断提升媒体传播力、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