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科技社团引领作用 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2/09/02-15:15 来源:中国科普网  

科技社团是党和政府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力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调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交叉学科时代”需要科技社团加强联系

 

科技社团应在发现和凝练重大问题、联络科技工作者方面发挥作用。科学技术的突破不再仅仅依靠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建制化作战、体系化创新。当今社会已进入“交叉学科时代”,学科交叉融合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主流方向,重大科研创新项目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整合、联合攻关才能解决。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互渗透、自然科学各学科之间规划整合,形成科学发展的必然需求。

科技社团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强化政治引领、政治吸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科技社团发展之路,在发现和凝练重大问题、联络科技工作者方面发挥作用;不断提升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质量和效能,更广泛地把广大科技工作者团结在党的周围,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要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增进对国际科技界的开放、信任、合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吸纳科技力量,打造技术创新与转移枢纽

 

科技社团应担负起增进各类科技力量交流、推动协同创新的时代使命。根据中国科协官网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国学会个人会员总数为557.9万人,团体会员6.4万个。科技社团很好地吸纳了各类科技力量,能增进交流、探索协同创新模式,建设各类新型协同创新组织,广泛联结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新型研发机构、技术服务中介等,强化组织赋能,打造技术创新与转移枢纽。

科技社团应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开展技术成果评价、验证,扩大技术标准研制认证规模,开展专业化技术服务与交易,聚焦创新链整体效能,畅通资源合作通道,建设科技服务团队,面向战略区域、产业集群、重点企业提供定制化、组合式专业服务。

 

让科技工作者心无旁骛开展研究

 

科技社团应发挥科技服务方面的专业优势,让科技工作者聚焦主责主业,心无旁骛开展科学研究。科技社团是社会组织的组成部分,具有人员素质高、专业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是高层次的科技共同体,汇集了各领域最优秀的人才,拥有人才智力资源优势,在提供专业化的科技服务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可助力实现跨地域、跨行业和跨学科的多元化合作。以全国学会为例,按不同学科类别,个人会员数量最多的是工科学会,然后依次是医科学会、理科学会、农科学会和交叉学科学会。全国学会个人会员的学历以本科为主,占比40.53%,其次是博士学历,占比26.51%,且以30—40岁的中青年为主,为科技志愿服务提供了兼具活力和专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科技社团应在规范管理、服务会员、增强会员凝聚力的基础上,拓展服务功能,搭建服务平台,给会员创造展示学术价值的舞台,以实现自身价值,在提高社会公信力、影响力的同时,寻找社团自身发展道路,使科技社团成为架起社会和会员之间协调运转的桥梁,实现共赢。通过常态化开展科技成果评价、科技人才评价、专业技术资格认证以及设立科技奖项评比等工作,体现科技社团的作为和在推动科技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

 

在推动科研范式蝶变等方面大有可为

 

1998年图灵奖得主吉姆·格雷将科学研究的范式分为四类,除了传统的实验范式、理论范式、仿真范式之外,信息技术的发展已促使新范式的诞生——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即“第四范式”。

近年来,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大科学、定量化研究特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副主任王瑞丹表示,科技创新越来越依赖于大量系统、高可信度的科学数据以及对科学数据的综合分析和挖掘,科学研究已快速推进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数据时代。

科技社团应把“凝练重大问题、凝聚科技工作者”作为工作重点,坚持“点、线、面、体”系统发展、转型升级,推动自身向高校、科研院所、园区、企业和农村延伸,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依托网络平台”的“三维”聚力,构建工作新格局。通过发挥院士等“关键人”作用,将各方力量和资源充实到科研工作中,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科研范式蝶变,引领推动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创新、学术交流、成果转化等社会化公共服务。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和调动科技社团的积极性,发挥科技社团的组织引领作用,加大对科技社团的支持和投入,帮助科技社团申请项目、争取资金、协调资源,帮助科技社团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学传播中心助理研究员)